「人汽」大厂没钱了,传统回归了,新造车风口过去了

人汽 2022-06-11 18:59:58

作者:谢人杰

不知道算不算刻板印象,现在媒体上登某家企业的负面新闻,只有等着该企业跳出来否认,才算盖章印证。

年初媒体说百度裁员,百度分发出一沓律师函。到了4月份,大厂纷纷花式裁员,百度特别能战斗的法务团队也萎了。就连出租车司机都说,“后厂村现在根本没有以前堵了”。那口气,无限惆怅,就像缅怀刚刚逝去的黄金时代。

再后来,人力成本节省方案,变得更加无节操起来。小鹏、理想纷纷裁应届生,这得是多差的未来预期,才会得罪一堆985院校就业办。之所以不怕,大概率是明年后年也不打算扩张人力了。回想起他们都成立过专门挖友商人力的部门,恍若隔世一般。

资本正在润

大厂没钱了,业务见顶了,“三傻”也必须收缩了,就连资本也没钱了。后者尤其毁三观。6月1日传出高瓴资本“无差别裁员”,后者跳着脚地辟谣,让媒体撤稿。

高瓴资本作为在华运营的头牌美元资本,一直“重仓中国”,已经跌落神坛,是不争的事实。有消息称,高瓴今年Q1亏了300亿美元,转“润”东南亚是大概率事件。从去年晚些时候,高瓴就开始大规模减持新能源。跟随的景林资产也清仓了理想和小鹏,资本的意思再清楚不过。

而对“新出行”拥有病态偏好的愿景基金,2021财年(截至2022年3月底)亏了1850亿人民币,都麻了。

美国那边也没好到哪里去,美联储再加息,美股跌成狗。而在此之前,“小号特斯拉”之称的Rivian就已经先缴械了。从年初到现在,Rivian跌了62%,让投资机构们叫苦不迭。

去年Rivian可是一时风头无两。IPO融资120亿美元,超过特斯拉、“蔚小理”、Lucid、FF在美IPO融资的总和。

福特在北美辛辛苦苦卖车赚23亿美元,投资Rivian亏54亿美元。两相一抵,净亏31亿美元,半年白干。

新造车、新出行,成了投资人心里的痛。要是愿意自己掏钱做则可,想拐带投资人,已经上升到道德层面了。

截至2021年12月底,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有35家,美国16家、中国10家,两者合计占比超过70%。这意味着只有超级经济体才有更多希望孕育“独角兽”。但是今年,独角兽已经和“赔钱货”基本划等号了。

去年其实已经露出端倪来了。除了一个Rivian还能IPO融资称霸,剩下都被视频网络、金融服务、商业软件等瓜分。“新造车”作为一个概念,已经不再是资本宠儿。自动驾驶、激光雷达之类,和新造车沾边,但大多都是中小项目,只能捡点残羹剩饭。

在机构接连对新造车丧失兴趣后,投资人追着创始人要求增加额度的凡尔赛场景,已经像是上古时代的事。

后浪们还在挣扎

新造车浪潮,在很多人看来,已经卷过四层。而“第二浪潮”尚未上岸。

如果说“蔚小理”算是“一浪”。它们都建于2014年前后,以特斯拉为师,从垂直媒体或者互联网入手,强调“智能”或者服务调性,汽车属性都是后面补课。

早期VC/PE都有顺利的退出通道。美股上市、港股上市、新加坡上市,一通百通。中概股在中美监管顶牛的情况下,还能游刃于太平洋两岸三地,只能说他们运气不错,赶上好时候,其理念也未必比后浪强多少。

“二浪”头牌威马成立只比“蔚小理”晚一点,走的是重资产道路,但从一开始产品力就棋差一着,被迫走B端。美股、科创板都擦肩而过。目前刚刚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但时过境迁,业绩一直大亏,被人称为“流血上市”。本身港股估值就低,再加上资本已经不再青睐,而且威马融资轮数和总融资额又比“蔚小理”都高,预期投资人能赚个吆喝就不错了。这让第二浪潮更加被人不看好。

类似情况的还有零跑、哪吒、高合。天际身份成疑,姑且算2.5浪吧。它们大多拥有上市梦,脚程快的还差临门一脚,慢的则遥遥无期。无论如何,它们都不可能达到“蔚小理”的估值,更匡论Rivian。

百度、小米、华为算是“三浪”。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自己当自己的投资人,压力就小多了,对上市也不那么热衷了。华为怀抱琵琶,且算半个OEM。既然无求于投资人,它们面前只有市场一个“终审法官”,至少不必看投资人的脸色。其实他们自己就是新造车的投资人,知道自己投的都是什么货色。现在轮到自己创业,当然不肯再入榖。

而知名度稍差“四浪”,诸如轻橙时代、牛创、宾理、盒子等,虽然努力讲商业逻辑、讲品牌区隔,但都没达到量产。小打小闹可以,再想让投资人下重注,一轮融个几十亿,门都没有。

回归传统规律,投资风口已过

去年以来,除了地平线、Momenta、斑马智行、禾赛科技等几个老面孔,其它难以再获资本多看一眼。作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公司,要不了太多钱,资本还乐意花钱看景。

虽然高等级自动驾驶5年内实际部署也没戏,但技术的不可能不等于商业的不可能。Robotaxi不行,还有Robotruck的话题可炒。

不管它们的产品能否最终落地,资本都有的赚,也能从容退出。不至于被套在里面三年五载。他们早就厌倦了被套牢,即为了保住先期投资,而被迫跟投下一轮。中线投资变长线,这是风投资本极力避免的。

这些题材,撬不动大资金。而以往拿大投资的OEM商,如今又不招人待见。这导致投资界没有小仗可打。

自2022年一开年,美国放水,资本泛滥,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流不到中国这边。资本无界这事可以休矣。美资接盘一浪,预计港资接盘二浪,三浪自谋出路,四浪无人问津。目前就是这种局面。

就算顺利在香港IPO,如今的二线新造车的前景,不过是当前的“蔚小理”。这个天花板让大多数投资人失望了。

新造车玩的智能化、网联化,至今都是锦上添花的玩意,正经的消费者尚未把这些装备当做左右决策的筹码。最近大众CEO迪斯说,在很多工序上,特斯拉是整个行业的两倍。而造一辆电动车,大众耗时是特斯拉3倍。这番话,固然有PUA工会的意图,但至少说明,汽车业竞争的核心,已经转到劳动生产率上,回到工业规律决生死。这就尴尬了,说好的新物种、新生态、新规则呢。

新造车回归传统竞争方式,和新造车投资风口已过,几乎是同时发生的。

新能源虽然还是增量市场。但当前新能源渗透率猛增,多少和油价的助攻有关。而且只要渗透率上到30%~40%之后,就会发生一件事:新能源车的新购成本、持有成本会上去,使用体验会掉下来。

这样一来,渗透率会迅速走平,这意味着要博存量。这时候才是考验生死的时候。当车市大盘不涨的时候,传统车企们卷的残酷程度,就可以知道新造车企业的前景了。上岸(上市)不是终点,生死搏杀的好日子还在后面。

人汽观察:

资本嗅觉灵得很,他们不会赚最后一个铜板。不但增速走平无法接受,就连增速的加速度,只要一低头,资本就率先撤了,连招呼都不打。这就是我们眼前发生的事。

0 阅读:12

人汽

简介:汽车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