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亨来说,打下洛阳后,重建朝廷还真是个要紧的事。
首先是两个人要安排:太上皇、接班人李俶。
洛阳十月十八日收复,二十三日,李亨进入长安。一个月后、十一月二十二日,太上皇李隆基从成都抵达凤翔。
到了凤翔他有个动作:命令随从卫士全部缴械,交到当地武装部的仓库里(‘上皇命悉以甲兵输郡库’)。这个意思很明显:我没啥想法,全听儿子你的。李亨也很默契,‘上发精骑三千奉迎’,老爹您放心,我这都安排好好的。
后面还有一整套流程,做得都相当到位。
十二月三日,李隆基抵达咸阳,李亨在此迎接,父子马嵬一别,一年半后终于再相见。李亨脱下黄袍改穿紫袍,表示我是臣不是君,李隆基赶紧又给他披上,同时说了句很经典的话:
“天数、人心皆归于汝,使朕得保养余齿,汝之孝也!”
你这皇上自己挣来的,可以当、应该当、必须当!以后对我好点就行。
李亨又给太上皇牵马,走了几步李隆基阻止,说:“吾为天子五十年,未为贵;今为天子父,乃贵耳!”
回长安后,安排太上皇住在兴庆宫,那是李隆基当王爷时的住宅,登基后改为皇家宫苑,屡次扩建,还经常在里面办公,称作‘南内’,和‘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并称‘三内’,这个待遇,应该说相当不错。
十二月二十一日,李隆基正式把传国玉玺交给李亨。半个月后,乾元元年(758)正月五日,给李亨加授尊号:‘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李亨也呈献李隆基尊号:‘太上至道圣皇天帝’。
给太上皇献尊号不是重点,重点是李亨这个‘光天文武’的尊号。
什么人能叫‘光武’?刘秀再造汉室,才叫‘光武’帝,所以这个尊号,是太上皇给的认证,证明李亨有‘光复天下’这种第一等的大功。到这里,一整套交班流程才算走完。
对这一套流程,怎么看?
第一当然是演戏。
演戏就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面父子和谐,背后权谋算计,只不过这一次,双方势力差距太大,所以表现得比较平和顺当。
第二这个戏又必须要演。
人活在世上,谁不是演员?小到一个单位,大到国际交往,电视上播的、大会上讲的,能和私下里谈的一样?演好自己的戏份,是每个人的责任。宫廷政治规矩如此,太上皇、皇上,李隆基、李亨,尽责而已。
虽然戏要演,也演得不错,但历史对这段评价不是太好,原因很简单:不合时宜。
安庆绪撤出洛阳并没有投降,他跑到黄河以北的邺郡(河南安阳),以这个地方为首都,收拢人马,又有六万多人,继续和朝廷对抗。史思明在范阳,也接收了不少逃回老家的叛军,实力不在安庆绪之下。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
朝廷虽然重建,天下并未一统,这个时候,更应该做的是检讨教训、收拾残局,而不是互相吹捧,把精力放在作戏上。
胡三省说:“玄宗差点亡国,应该好好谢罪反省,怎么还自夸起天子老爹的尊贵,真是毫无心肝。”(‘玄宗失国得反,宜痛自刻责以谢天下,乃以为天子父之贵夸左右,是全无心肠矣。’)
又说:“叛军还没消灭,父子二人上尊号互相吹捧,啥人啊这是!”(‘寇逆未平,九庙未复,而父子之间迭加徽称,此何为者也!’)
《旧唐书》态度差不多:“残妖未殄,宜先恢复之谋;余烬才收,何暇升平之礼。”
总之一句话:公事没处理好,家事搞那么张扬干啥?
安顿好老爹的同时,李亨把儿子也召了回来。
十月十八日收复洛阳,没呆几天,十一月初,李俶、郭子仪就回了长安。
为啥这么急?
还是不放心。
洛阳是仅次于长安的政治中心,哪怕太平年代,把皇子放在那个地方都不能放心,何况战乱?
最典型的例子是太宗李世民。打下洛阳后势力膨胀,连皇上的命令都执行不下去,气得高祖大骂:“在外专制,非复我昔日子!”最后,更是酿成玄武门兵变。这个教训,唐朝世世代代的皇帝都不会忘记。
李俶这个大元帅,已经带着部队收复两京,再干下去,会不会整出第二个李世民?很难说。刚好部队也需要休整,还是把人召回来比较放心。返回长安半年后,李俶被立作太子,算是对他功劳的一个认定吧。
本篇修订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一分钟神思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