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潜水艇:如何从简陋小艇变身深海致命武器?

寻琴观看商业 2024-12-24 04:20:32

在大众的普遍认知中,潜水艇或许只是如同小巧的胶囊一般,仅能承载寥寥数人,供其在水下短暂观光,然而事实却远超想象。现今的潜水艇,动辄便是48,000吨以上的庞然大物,艇上工作人员可达上百人之众,并且配备着大量现代化武器,悄无声息地潜伏在他国海域数年甚至数十年,即便是周边有人出海捕鱼、游泳嬉戏,也难以察觉其踪迹。

这些钢铁巨兽为了能够长期在水下执行任务,内部设施一应俱全,卧室、厨房、卫生间、淋浴房应有尽有,为艇上人员提供了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以俄罗斯的台风级潜艇为例,其高度竟达175米,散发着令人敬畏的威慑力。那这般强大的战争利器究竟源自何人之手呢?据现有记载,亚历山大大帝或许是最早涉足水下探索之人,传说他曾置身于玻璃大桶之中深入海底观察,甚至声称目睹了大海怪,尽管这后半段记载充满了神秘色彩与不确定性。

亚历山大在一个透明的桶里。塔尔博特的什鲁斯伯里之书的缩影

时光流转,1800年后,列奥纳多・达芬奇绘制出了水下船的草图,它就像是一条巨大的机械鱼,然而他出于道德考量,将这些草图封存,认为从海底发动暗杀是邪恶之举。而真正意义上第一艘能够水下航行的船,则诞生于荷兰人之手,那是一艘木质框架外包皮革的小艇。此后,乔治・华盛顿重金购入并改造出名为 “海龟” 的潜水艇。

这个潜水艇外观像一个大圆球,依靠手摇螺旋桨推进,最多下潜至6米,水下停留时长仅30分钟,其性能与如今人们脑海中的潜水艇相去甚远,当个玩具还行,用于实战更是显得力不从心。事实也是如此,在偷袭纽约港英国军舰时,“海龟” 不仅未能建功,反而与船员一同沉入海底,这也使得当时许多人对潜水艇的实战可行性产生了质疑。

直至柴油发电机这一新技术的出现,才彻底改变了潜水艇的发展轨迹。这种发电机巧妙融合压力、氧气与化石燃料,通过爆炸燃烧产生动能,为潜水艇提供了更强大的动力。德国率先将其应用于潜水艇,极大地提升了潜水艇的性能。然而柴油发电机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其运行依赖氧气吸入,这就导致潜水艇即便隐藏得再好,也最多只能在水下停留48小时,一旦储存的空气耗尽,就必须浮出水面换气,从而暴露自身位置。为解决这一问题,工程师们尝试在潜水艇上方安装两个小管道,时间一到就伸出水面完成空气的吸入和排出。虽有一定效果,但也只是权宜之计。

二战结束后,苏美两国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在潜水艇的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但潜水艇需要露头换气的问题始终没能得到根本性解决。直到核能发电技术的出现,为潜水艇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核裂变能够产生巨大能量,不仅可用于发电,而且无需氧气参与。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鲟鱼级攻击潜水艇,搭载了小型核反应堆,通过核反应产生的热量将水烧开形成蒸汽,驱动螺旋桨运转。同时核反应堆还能电解水制氧,为船员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并且可以去除海水中的盐分,提供淡水用于饮用和洗澡,一举解决了潜水艇长期水下作业的诸多难题,使得潜水艇真正摆脱了换气的束缚,能够长时间隐匿于深海之中。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美国的“鹦鹉螺”号于1954年1月24日首次试航,标志着核动力潜艇时代的来临。

正进行海上试航的鹦鹉螺号,摄于1955年1月20日

随着各国勘探与反侦察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潜水艇的性能要求也日益严苛,降低噪音成为关键问题。研究人员为此采取了诸多创新措施,如在船身涂抹香蕉以减少声纳反射,加大螺旋桨尺寸以降低运行噪音,在艇内将大型装置安装在橡胶垫上,甚至连厨房厨具都采用橡胶材质,在遭遇敌情时关闭空调忍受高温,只为确保万无一失。因为在水中,声音传播速度快且传播的距离远,任何细微的声响都可能暴露潜水艇的位置,引发致命后果。

后来各国都发现潜水艇不仅偷袭很厉害,还在间谍活动领域发挥着独特作用。在当今世界,众多通讯设备依托海底光缆实现信息传输,而潜水艇则能够潜入海底,对这些光缆进行监听与情报窃取。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情报机构与海军合作,成功在俄罗斯东部海域120米深处找到苏联海军基地的未加密通讯电缆,并放置录音机进行监听,每月获取大量情报。苏联虽有所察觉,但却误以为是设备故障,未意识到情报泄露的严重性。如今潜水艇在间谍活动中的作用愈发凸显,美国头号大叛徒斯诺登也曾揭露过相关事件,这也使得各国更加重视潜水艇的研发与改进。

爱德华斯诺登

在各国的不懈努力下,潜水艇的体型不断增大,速度更快、噪音更低、弹药更具杀伤力,其在军事领域的地位日益重要,成为各国海洋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也在深海中续写着属于它们的神秘传奇,时刻准备着在未来的海战舞台上展现其独特的威力与价值,让世界海洋的波涛之下,隐藏着无尽的变数与可能。

文本来源@老K档案馆的视频内容

0 阅读:8

寻琴观看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