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0月,许世友将军去世,这位深受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信任的军事家,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令人意外的是,尽管自1956年毛主席倡议党内干部实行火葬以来,中央领导人和高级军官几乎都是火葬,邓小平却批准了许世友土葬于其母亲身边的请求。
邓小平和许世友的革命友谊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末,许世友随刘伯承和邓小平一同来到冀南参加抗日战争,这也是他与邓小平的初次相识。随着战功日益累积,1940年9月,中央将许世友调往胶东地区指挥作战。尽管名义上隶属于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的129师,但在山东战场,许世友展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因此,他和邓小平见面的机会并不多。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和邓小平的见面机会更加稀少。邓小平担任中原野战军的政委,而许世友则是华东野战军的主要将领之一。尽管在淮海战役中两支部队进行了密切的配合,但许世友因腿伤严重无法参与这一决定性的战役,他被调至山东军区担任副司令员。建国后,邓小平回到中央工作,而许世友则一直在地方军区任职,两人见面的机会依旧很少。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前夕,邓小平任命许世友和杨得志分别指挥两路大军。老领导的信任让73岁的许世友格外郑重,他向邓小平敬礼承诺:“坚决完成任务。”尽管当时刘伯承、粟裕和徐向前等名将尚在,但邓小平选择了许世友指挥这场战斗,这背后有多重考虑。首先,几位老将的身体状况不佳,不适合再度指挥作战;其次,这场战斗目的是对越南进行“教训”,并快速结束。许世友的作战风格刚猛,正适合这样的任务;最后,许世友当时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熟悉南方环境,身体也相对硬朗。许世友果然不负重托,迅速攻占越南战略要地谅山,并在撤军时拆除新中国援助越南的工业设备,削弱了越南的战争潜力。
1980年,作为对越反击战的功臣,杨得志被任命为总参谋长,而许世友却向中央申请退休,回南京休养。尽管中央已经决定将许世友调入军委,他却坚持离开。许世友的家人极力反对这一决定,认为北京的条件更适合他养老。然而,邓小平深知许世友的个性,在慎重考虑后批准了他的请求,并特批他入住南京中山陵8号,这栋别墅曾是孙中山之子孙科的住所。许世友此后一心退休,不再参与政治事务,真正做到了不贪恋权势。
1985年初,邓小平南巡途经南京,特意让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通知许世友,表示要去看望他。韩培信迅速前往中山陵8号将这一消息告诉许世友。得知老战友将至,许世友非常激动,表示要亲自去火车站迎接。然而韩培信劝阻了他,转达了邓小平的关怀:“现在天寒地冻,许将军年纪已大,不必来车站了。”这一番话让许世友感动不已。
2月1日上午,许世友得知邓小平即将抵达,立刻刮胡子、穿军装,精神饱满地站在中山陵5号门口等待老友。邓小平到达后,两人在会客厅里坐下,邓小平关心地问起许世友的近况,并谈到他正在写的回忆录。许世友笑着回答:“我一定会实事求是地写。”他感慨道,没有党的培养,他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不可能有今天;没有无数英雄的牺牲,就没有新中国。
当天下午,邓小平邀请许世友共进午餐。他笑着对许世友说:“我今天给你带了宝贝,提前给你过八十大寿。”随即让随行人员拿出许世友最爱喝的茅台酒。许世友闻言大笑:“谢谢小平同志,这礼物真是太好了。”
席间,邓小平突然提到:“早在1937年,你是有功劳的。”许世友听到这句话,瞬间放下酒杯,眼眶湿润。他敬了邓小平一杯酒,说:“小平同志,谢谢你,有了中央的这句话,我死也无憾了。”原来,1937年因西征失利,许世友一度被批评,这段经历一直是他心中的痛。
八个多月后,1985年10月,许世友因病去世。考虑到他的特殊历史贡献和毛主席生前的承诺,邓小平特批许世友土葬于其母亲身边,并指示低调处理,不举行追悼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