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登上宝座之后才改名为李煜,号钟山隐士、钟峰隐者、莲峰居士、钟峰白莲居士。他的祖父是南唐开国皇帝李弁,他的父亲是南唐中主李璟,他自己则被后世称为南唐后主。南唐三代而亡,李煜是亡国之君。
世上想当皇帝却当不了皇帝的人太多了,能当皇上而不当皇上的,可谓凤毛麟角,而不想当皇帝却当了皇帝的,几乎没有。在漫长的中国封建历史上,南唐后主李煜应该是绝无仅有的一个。
李煜眼神很清澈,肤色很白皙,属于清瘦型俊美男子,从小就与众不同,尤其是他的面目,按照相面人的说法,他很有富贵相,他有两个门牙是连在一起的,他的左眼或右眼里有两个瞳人,这就是骈齿重瞳,按说这些都是毛病,但在李煜身上却成了富贵的象征,无非是因为其有着特殊身份罢了,皇帝的儿子怎能没有富贵相呢?
李煜多才多艺,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擅长书法和绘画,加上他为人率真,所以备受大家喜爱。他们兄弟六人,他排行第六,按说他是没有机会做皇帝的。想当年,中主李璟继位当天,就对着父亲灵柩发誓说,要让皇帝的宝座兄终弟及,自己下台后先传位给自己的弟弟。
李煜既有叔叔又有众多兄弟,他当皇帝的机会实在太渺茫了。他也不想当皇帝,只想当个风流才子,待在后宫多好啊,日子既轻松又快活,又可以发挥自己的文学才华,特别是在绘画、书法和赋词方面。他的大哥最想当皇帝,可是因为想得太凶了,反而把自己给害死了。
其他的哥哥们都有先见之明,他们看到南唐逐渐衰败,说不定哪天就灭亡了,他们都不愿当亡国君主,所以都宁愿待在后宫过纸醉金迷的日子,也不愿意治理难以长存的国家,可能因为纵欲过度,都把自己的性命早早解决了。现在,五个哥哥都没了,国家总得要继承人啊,李煜被顺理成章地顶上去,先是被封为吴王,接下来又做了太子,成了皇位的继承人。
后来李煜的父亲就将南唐的都城迁出金陵,在江西南昌建立了新国都,同时把全朝文武大臣都搬到那里去了,太子李煜则留守在金陵。
这时候,南唐国势已经走上了衰落,他的父亲在后周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最终将丰饶的江北领土割让,形成南唐和后周隔长江对峙的局面,但后周政权仍然处于扩张阶段,南唐上下唯有听从命运的安排,祈祷上天多给些苟延残喘的时间,反正他们已经无力挽救败势了。
做吴王和太子时,李煜养尊处优,以诗词为寄托,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把大部分时间用于笔墨丹青和后室妻妾的帐幄中。
几个月后,李煜的父亲病逝,李煜正式登上皇位,当时年仅二十四岁。
不爱武装爱和平李煜信佛,由于个人生活的腐败糜烂,他迫切需要接受佛教的熏陶,因为佛教弘扬清心寡欲的生活。李煜用国家财政供养僧人,该政策具有极大的煽动性,于是僧人成为最热门的职业,金陵的僧人最高时竟然达两万人。李煜每天要都投入大量时间过僧人的生活,比如换上僧人的衣服,诵读经书。尤其荒唐的是,他给予僧人以特权,如果普通人犯罪,就按照法律处置,而如果僧人犯了罪,法律让其诵佛,然后就赦免。
据说,北宋皇帝赵匡胤听说之后,感觉到这是个机会,于是就精选了一个口齿伶俐的翩翩少年,以北方某著名寺院的得道高僧的身份,千里迢迢地去拜见李煜,和他讨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以及生命的短暂与永恒等,结果天真的李煜被忽悠了。
从此,在虚无主义的道路上,李煜又前进了一步,完全成为虚无主义者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很少注重治国安邦以及边防守卫,而是整天念佛不止。
李煜是一个很有情趣的人,一个很有才华的词人,一个很出色的 文人。
但在皇帝的位子上,他显得非常平庸,没有英雄的豪气,没有壮士的斗志,没有军事家的勇猛,更没有政治家的手腕和韬略。
眼看国家形势岌岌可危,来自北方的威胁日益严重,他仍然对军事不感兴趣,认为军事手段不可取,即使有将领提出建议,他也是极力压制。有一次,南都留守林仁肇说,他愿意率领数万人马北上,收复被大宋侵占的南唐旧地。
这时候,南唐已经向大宋称臣,这样做会破坏两国之间的关系,所以林仁肇特为李煜拟好逃避责任的理由,他建议在自己起兵的时候,李煜就向外界发布消息,说南都留守叛变了,以便让大宋朝廷知道李煜与此事无关。假如日后大功告成,得利的肯定是国家,李煜可以稳坐宝座,如果不幸失败,自己全家肯定遭殃,而李煜不必承担任何责任。
即使这样,为李煜想好前路和退路,这位南唐后主也没有同意,每天的主要内容依然是念佛、填词、醉生梦死,静候亡国之日的到来。
在当时的各地割据政权中,北方的大周,即后来取而代之的大宋力量最为强大,南唐不敢与之交战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东边的吴越相对软弱,南唐仍然不敢碰其汗毛,这就让诸位将军不理解了。
沿江巡检卢绛曾经对李煜说:“吴越是我们的仇敌,两位先王在世的时候,曾经备受其骚扰和折磨,并且予以强有力的回击,现在形势依然不妙,他们肯定会和宋朝勾结起来攻击我们,与其让他们攻击我们,不如我们攻击他们,先下手为强,免去后患。”
李煜却说:“和我们相似,吴越也是北方大宋的附庸,他们怎么可能轻举妄动,对我们发动攻击呢?毕竟都是大宋的臣子,都受到大宋政权的庇护,吴越攻击我们不意味着攻击大宋吗?”
卢绛听到后,觉得不可思议,怎么能从国家君主口中说出这种话呢?让听者感到消极和心灰意冷,卢绛不死心,继续说道:“臣请求陛下以属地反叛为名,先对地方反叛部队予以声势浩大的声讨,然后假装向吴越政权乞求援兵,等他们的援兵到达,陛下就发兵围歼,臣再领精兵悄然偷袭,从而一举灭掉吴越。”
李煜根本就听不进去,将其建议束之高阁。
君主没有追求,文武大臣只能唉声叹气,静静等候南唐政权彻底覆灭的到来。
与大小周后的意乱情迷李煜的生命中有过无数女人,但令他记忆深刻的只有两位,那就是大周后和小周后。
大周后和小周后是亲姐妹,都是大司徒周宗的女儿。大周后名蔷,小字娥皇,小周后名薇。姐妹两人都是有名的钱塘美女,周宗更是南唐割据政权的重要幕僚。娥皇是五代时期的大才女,她容貌美丽,善歌舞、精音律、通书史,采戏弈棋,多才多艺,无所不通。因为父亲的缘故,她经常出入宫廷,中主李璟很喜爱她,就让她嫁给了李煜。
李煜即位后,娥皇被立为皇后。李煜和娥皇也是包办婚姻,但却是非常成功的包办婚姻,首先这是因为娥皇的素质高,然后是因为李璟的眼光好,最后才是李煜这小子有福气。如果不是李煜当了皇帝,如果不是娥皇身体有恙,他们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才子才女型夫妻了。
娥皇是才女,更是倾国倾城的美女,据说这位绝代佳人深谙养颜润姿之道,独创了“首翘鬓朶”、“高髻纤裳”等妆容,以突显自己的羞月美色与曼妙身姿。上面列举的两种妆容的核心部分是发型,可惜都已经失传了,若她生活在今日,开个美发馆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娥皇擅长弹琵琶,音乐才华出众,尤其值得提及的是,她曾经修复了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实在可以称得上是音乐大家。《霓裳羽衣曲》因唐玄宗李隆基而留名,该曲子原是从西凉传入,经过唐玄宗李隆基的改造,成为规模盛大、气势宏伟的大型歌舞曲。
在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国力受到极大削弱,再也搞不起这种巨型歌舞剧了,赫赫有名的《霓裳羽衣曲》便失传了。到五代十国时,该曲子只留下残破不全的曲谱。当时很多宫廷乐人和民间乐人都想修复它,均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未获成功。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李煜辗转得到《霓裳羽衣曲》残谱,娥皇便和他协作,修复了乐谱,然后,二人又按乐编舞,创新了《霓裳羽衣曲》,然后由娥皇亲自出马,调集教坊宫娥的善舞者学习。从此以后,娥皇便醉心音律,她便经常在宫中举行大型《霓裳羽衣曲》歌舞盛会了。
李煜在位第四年,宠妃娥皇突然得了重病,整日卧倒在床上。病就病吧,如果医治得当,会逐渐康复的,凭借他们的家庭条件,这点是不成问题的。
然而,祸不单行。且说他们生养有一个儿子,儿子看母亲生病了,便偷偷学着大人,去佛堂前为母亲祈祷,祝愿母亲早日康复。这时候年幼的他才四岁,想必日后肯定是个孝子,但命运没有给他长大的机会,他在为母亲去佛堂祈祷的过程中,不小心从高高的椅子上跌落下来,摔死了。
娥皇哪能抗住这样的打击?病情更加严重了。
娥皇生病期间,小妹周薇常过来照顾她。
娥皇卧倒在床,李煜和她妹妹相爱了。
那个时候娥皇身患重病,经历过丧子之痛后,她再也受不了任何刺激了。李煜和小周后的爱情偷偷地进行着,却瞒不过明察秋毫的娥皇,当她看到丈夫背叛自己,妹妹也背叛自己,感触到亲情的冷淡,以及人心的复杂。
娥皇很伤心、很失望。有一天,她问妹妹说:“这几天你到哪里去了?怎么没见你人影呢?”
其实,这时候的小周后还未成年呢,不会说谎话掩饰,她没有仔细考虑姐姐的话,便想都没想回答说:“这几天我在宫中,陪侍君主去了。”
娥皇马上明白了,正如她早就觉察到的,于是翻身向内,不再说话,至死都没再翻转身,也没有再看李煜和妹妹一眼。
红颜薄命,娥皇很快就去世了。李煜悲痛欲绝。看来李煜是个风流的人,也是个有感情的人,虽然他在娥皇死前就找到新欢,而且该新欢就是前者的亲妹妹,有违于伦理。但他的挚爱还是娥皇,他最喜欢的人已经逝去。有一段时间内,他整日里茶不思饭不想,以至于形如枯槁、面容消瘦,走路都要拄着拐杖,否则就有跌倒的危险。
李煜的心情很沉重,他陷入在对以往美好时光的回忆里。这时候,他的灵感也来了。李煜为爱妻写下了多篇诗词,大都成为流传后世的名篇,他的脑袋里装满了周娥皇,以至于经常产生幻觉,他似乎看到周娥皇的身影,在天空中漫天飞舞,直到他意识到这点,嘲笑自己的痴妄。
李煜见到周娥皇用过的手巾,顿时欷歔不已,这可是爱妃用过的手巾啊,曾经擦拭过爱妃手中的香汗,于是便写下“浮生苦憔悴,壮岁失婢娟。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的诗句,看到周娥皇弹奏过的琵琶,李煜又找到抒发情感的实物载体:
“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
男人喜新厌旧,这已是科学界的定论,李煜算不上痴情之人,他之所以怀念周娥皇,是因为娥皇曾经给他带来最美好的体验,而这种美好体验是其他人无法给予的。话说过来,假如找到了替代品,周娥皇的影响就随之消失,事实正是这样残酷。
且说李煜和小周后逐渐进入状态,小周后顶替了原来姐姐的位置,李煜也从丧妻之痛中解脱出来,直至这种创痛消失得无影无踪。
很快,李煜又回复到“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
亡国之后方知痛971年,大宋南下灭掉汉后,李煜知道南唐的灭亡之日为时不远,现在不是能不能保住南唐的问题,而是南唐尚能苟延残喘多长时间的问题,他不奉行军事救国的路线,认为那将导致无谓的流血牺牲,仍难以改变南唐覆亡的命定结局。既然迟早要灭亡,何不让灭亡来得平静些呢?即使通过强力抗争能够改变南唐政权的命运,战争将毫无疑问地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不就是为了夺得天下吗?我不稀罕这个,我有着另外的追求,你想要就让给你吧!
所以,李煜根本不想挣扎,为了表示不对抗大宋,竟然屈辱地对大宋称臣,将自己的称呼改为江南国主。李煜很怕死,这是真的,大部分人都是如此,何况他知道享乐的滋味,更加留恋人世的生活。
李煜上表给宋太祖赵匡胤,说原来叫“南唐国主”,现在改为“江南国主”,然后把政权降格,他的命令不称“诏”,而是改称为“教”,中央的行政机构也改变了叫法,将“省”降格为“府”,如尚书省改称司会府。
此时的南唐,经过长期的经济发展,国家有着强大的物质资源,如果李煜能够励精图治,南唐肯定会有起色的,而不可能发生后来的“北宋发兵进攻,南唐仅仅抵抗一年多”的惨痛结局。何况,对大宋称臣是要付出代价的,南唐每年都要向大宋进贡大批财物,面对宋朝的压力,他逆来顺受,苟且偷安,妄想拖延。
宋太祖赵匡胤胸怀天下,志在四方,他的最终目标是统一天下,当然不允许任何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此前,他之所以接受南唐称臣,是因为策略上的考虑,当时机成熟后,他会回头收拾南唐政权的。
973年,宋太祖赵匡胤命令李煜去开封,用意很明显,李煜知道自己去了就回不来了,所以他不愿意踏上不归路,找来“近日身体有恙”,“恐水土不服”等理由为自己开脱。
宋太祖赵匡胤不予理会,就派大将曹彬领军队攻打南唐。身经百战的大宋军马几乎没有遭遇任何抵抗,长驱而入,直捣黄龙。
974年12月,大宋军队与吴越地方军队会师,在大将军曹彬的统领下围攻金陵。据说,就在前线将士拼死抵抗的时候,李煜却在宫中搞创作呢,他写了一首《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但他还没有写完呢,金陵城就被攻破了,李煜率文武百官和家眷走出皇宫,向以曹彬为代表的大宋政权投降,为了表示投降的诚意,都赤着膊出来投降,这下可好,赤膊上阵在这里变了味,还不如直截了当地挑白旗呢。
975年,李煜成为阶下囚。因为李煜曾经对大宋称臣,所以宋太祖赵匡胤没有杀他,而是让他成为名副其实的亡国奴,享受高级待遇的亡国奴。
宋太祖赵匡胤给了他一个公职,封其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违命侯的头衔很有意思,分明是说:如果你当初乖乖地来到开封,就不会以低贱的俘虏身份来到这里了,你李煜虽然向我大宋称臣,比较识时务,但还不够,否则怎么需要动用大宋军队呢?身为一国君主,却不愿意励精图治,整日寻欢作乐,却想着保留现状,何其悲哀!
赵光义是赵匡胤的弟弟,这家伙在历史上的名声很烂,特别是个人私弟生活上,很不检点,为此曾挨过哥哥的数落和批评,但对那个年龄的人来说,已经禀性难改了。他早就听说过大周后和小周后,而如今小周后就在开封,无论如何要见识见识。
史书记载说,赵光义多次以公务的名义,派人把小周后召来,强留小周后于自己宫中,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哭哭啼啼,其间发生了什么,相信每个人都心知肚明。李煜当然也不例外,自己被带了绿帽子,这是难以接受的。于是,伤感和沉痛成为他日常情感的主题。
失落的帝王词宗李煜多才多艺,特别在诗词方面造诣颇深,这和他的家庭背景密切相关。他不但出生于帝王之家,而且出生在诗词世家。有神奇的故事说,在王李煜刚满一周岁的时候,家里为其举办了规模浩大的“抓周”仪式,将很多宫中珍藏的宝物放在地上,看他最后到底抓起什么,让人们大为惊讶的是,他置众多或光彩耀人、或造型奇特的宝物于不顾,而是径直走向毫不耀起眼的诗书,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吧!
据史书记载,在李煜七岁的时候,曾经改进了爷爷当年所写的一首词,使诗文的字里行间凭空多出些光彩,表明李煜的爷爷写过诗词,也显示出他在此领域的早熟。他的父亲李璟也是诗人,非常有才华,词也填得很好,在其当政的时候,朝廷里已经云集了很多词人。那时候南唐政权的日子比较好过,内部没有极化的社会矛盾,外部没有严重的敌对政权的威胁,君臣们经常在国都金陵城举行宴会,并竞相赋词为歌舞节目助兴。李煜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经常受到行家高手的点拨,在父亲以及当时浓郁的文化环境的熏陶下,他的赋词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李煜当上皇帝之后,对诗词领域的痴迷程度更上一层楼,他最喜欢的大臣是冯延,因为他也擅长填词。两人拥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他们经常面对面地交流,谈论的不是国家大事,仅仅是切磋赋词的技艺。国家的状况已经严重恶化了,李煜依然优哉游哉地举办宴会,召集既是臣子又是同事的词友们,整日为填词谱曲而乐此不疲。
可以说,在李煜的示范效应下,风雨飘摇中的南唐割据政权,已经成为浪漫而凄艳的词的国度。
李煜前期的词主要是宫廷生活的反映,有几丝意韵情味,精巧婉转,却掩饰不住内容空虚柔靡、荒淫颓废的缺点,如《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亡国后,李煜创作的词大多是倾诉亡国失家的巨大悲痛,用血和泪写出了那种亡国破家的不幸,此时李煜的写作风格发生很大的改变,因为寄人篱下,所以对故国眷恋至深、念念不忘。在极度痛苦之中,李煜心中进发出泉涌的感慨,一口气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从而成为中国文坛上的重要人物。
毫不夸张地说,亡国成就了伟大的词人,屈辱锻造了伟大的词人,亡国之痛和屈辱之感,使他的词艺连上几个台阶。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词几乎都产生在这个阶段,下面是其中最有名的三首——
其一,《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其二,《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其三,《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可以说,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李煜的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这些作品纯粹是天然而成,没有丝毫的雕琢痕迹,可谓鬼斧神工。
李煜作为亡国君主背负骂名,作为才华横溢的词人留下美名,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君多的是,能写出一手好词的人也多的是,但李煜创作的词的风格和内容都是独特的,因为他集合了昏庸无能和才华横溢两大要素,所以在历史上显得很扎眼。难怪有人说,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上,如果少了像李煜这样的皇帝人们不会在意,但是,如果少了像李煜这样的一位词人,恐怕就会给后人特别是文坛留下很大遗憾了。
走完最后的人生旅程978 年的七夕,即李煜四十二岁生日,他写了这首前文提到的名词 《虞美人》。
李煜怎么也想不到,这首词会要了他的小命。这时候大宋统治者已经成为宋太宗赵光义,他的小肚鸡肠根本容忍不了任何异议,他不理解亡国之主对故国为什么还念念不忘,他分明从李煜的词赋中读出不肯逢迎的态度和思念故国的情愫,此前他派南唐旧臣徐铉去看望李煜,以了解后者内心有何想法。
李煜对徐铉的态度颇为冷淡,心想以前你侍奉我,如今你已经官居我上,就忘记了当年旧恩。于是,李煜冷落了徐铉,坐下很少说话,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李煜才愤愤地叹息说:“当初我错杀李平、潘佑,直到今天仍悔之不已!”徐铉是主和派,而李平、潘佑两人是主战派,此时李煜已经将内心所想展露无遗。
李煜不打自招,徐铉见任务已经完成了,立即告辞回去将情形如实报告给了赵光义,宋太宗赵光义就对李煜起了杀机。后来,李煜接到昔日宫中侍从的书信,他在回信中发了很多牢骚,还说自己都要在太阳落山的时候以泪洗面。不幸的是,这封信落到了宋太宗赵光义的手里,赵光义看到信中内容后大怒,更加坚定了杀掉李煜的决心。
这次,赵光义看到《虞美人》,发现里面有“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等字,完全是对痛失家园的哀伤和追悔莫及,这还了得!竟然流露出光复家园的打算,当即就决心把他给解决了。
就在这个七夕之夜,宾主尽欢的酒宴行将结束,宋太宗的儿子赵元佐送来了一瓶酒,一瓶喝下后马上便呜呼哀哉的毒酒。据说,里面下的毒药叫“牵机药”,是宋太宗特意为李煜送行而准备的。当晚,李煜死了。
要是赵匡胤不死,李煜虽然亡国,但总还是能善终的,赵匡义这种人就不行了,死的都不止他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