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都不敢透露的秘密:汉文帝的代王后及所生四子为何相继病死

平民历史 2024-03-21 01:53:42

“孝文帝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史记·汉景帝本纪》

“孝文帝”即汉文帝刘恒,为刘邦四子;“前后”是指刘恒为代王时的王后;“窦太后”则是汉文帝的皇后,即汉景帝的生母;“及”为介词,等到……时候;“更”解释为交替、轮换,可以翻译为相继;“孝景”是汉景帝刘启。

那么,大致意思为:汉文帝刘恒在代国为诸侯王时,代王后养育了三个儿子。到窦太后受宠时,代王后死去了;等到代王后所生三子也相继死去后,因此汉景帝刘启才得以继位。

《汉景帝本纪》开门见山,“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母窦太后。”司马迁明确指出汉景帝刘启并非嫡长子却继承了皇位,接着记叙汉文帝刘恒任代王时还有三子,却相继“病”死。史家之笔字斟句酌,司马迁如此记叙难免会产生疑问:

其一,“前后”即代王后,其人是谁?为何没有姓名?

其二,代王后死于何时?在窦姬受宠之前,还是受宠之后。

其三,代王后又是因何而死?

其四,代王后三子死于何时,又是因何而死?

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史记·外戚世家》

关于代王后以及其子雷同内容又出现在《外戚世家》中,而诸多疑问时间均锁定在:刘恒从代王向皇帝转变前后的几个月,即前180年吕太后死去之后。

吕氏惨遭灭门

从《高后本纪》记录推测,吕太后大约死于前180年七月,“七月中,高后病甚”,“甚”字表明吕太后病情十分严重难以医治。所以,吕太后安排后事,任命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军北军”;“吕王产居南军”,“以吕王产为相国”。南、北军负责京城卫戍,掌控了卫戍南北军等于把控了政治核心。吕后告诫吕禄、吕产不要为她发丧,一定要牢牢守卫王宫。

辛巳,高后崩,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将相列侯郎吏皆以秩赐金。大赦天下。——《史记·高后本纪》

“辛巳”为农历八月一日。“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的死。“秩”,官吏的官阶、品级。这句话意思为:八月一日,吕太后死去,留下遗诏赏赐每个诸侯王千金,各级官吏按级别赏赐,并大赦天下。

吕太后以奖赏安慰诸侯王及功臣勋旧,无非让他们感恩戴德不要造反。可惜,功臣勋旧并不买账,极力仇视吕氏窃权。

所以,吕禄被郦寄骗走了将军印,北军转而由周勃掌控;而吕产在未央宫遭追杀,被乱刀砍死在厕所中。“辛酉,捕斩吕禄,而笞杀吕媭。使人诛燕王吕通,而废鲁王(张)偃”,“辛酉”为农历九月十一,也就是说仅用两个月周勃、陈平等功臣勋旧平定了诸吕叛乱。

功臣勋旧平定诸吕作乱,吕氏一门几乎全都被斩杀殆尽,即使“鲁王(张)偃”也给免了,而汉惠帝皇后(“宣平侯女为孝惠皇后”)被幽禁在北宫。“鲁元公主薨,赐谥为鲁元太后。子偃为鲁王。鲁王父,宣平侯张敖也”,鲁元公主即吕后之女,所以鲁王张偃是吕太后与刘邦的外孙。

清除吕氏血脉

周勃、陈平等功臣及王侯贵族“相与阴谋”,最终确定了“视诸王最贤者立之”——从众位诸侯王中选择最优秀的拥立。

功臣勋旧与其说是商量讨论,不如说是权衡利弊,在相互妥协中重新瓜分权力。

首先,以“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为由,排除了少帝刘弘等四个汉惠帝“名义上”的子嗣。

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后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后及诸王,以强吕氏。——《史记·高后本纪》

周勃、陈平等明确吕太后抱养别人的孩子,寄养在后宫,挂名在孝惠帝名下,就是为了霸占皇帝宝座,并分封诸侯王。这等于说吕太后亲自策划了“狸猫换太子”。

“宣平侯女为孝惠皇后时,无子,佯为有身,取美人子名之,杀其母,立所名子为太子”,“宣平侯女”即张敖和鲁元公主之女。汉惠帝刘盈作为舅舅并未丧失人性,让外甥女怀孕生子。所以,吕太后让孝惠皇后假装怀孕,然后抱养了孝惠帝与其他嫔妃的孩子。

这个太子虽不是孝惠皇后所生(“非真皇后子”),却汉惠帝刘盈的种。况且,司马迁此前记录,“太后欲王吕氏,先立孝惠后宫子强为淮阳王,子不疑为常山王,子山为襄城侯,子朝为轵侯,子武为壶关侯。”

这意味着淮阳王、常山王就是汉惠帝的子嗣。

周勃、陈平“阴谋”是为了掩盖叛乱真相,而以“皆非真孝惠子”为由排除权力之外,他们担心“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假如这些孩子长大掌权,我们就没有立足之地了。“吾属”是指参与平叛的将相,“无类”意思为遭灭族之灾。

强势反遭打压

齐哀王刘襄最早发起“讨吕”行动,率齐兵向西进军。刘襄从国力、兵力上来看最强悍,从“讨吕”功绩最为显著。

“朱虚侯刘章有气力,东牟侯兴居其弟也,皆齐哀王弟,居长安”,刘章、刘兴居均为齐哀王之弟,即齐悼惠王刘肥之子。刘肥“食七十城,诸民能齐言者皆予齐王”——封地宽广,人口众多。这封赏最厚重。

当是时,诸吕用事擅权,欲为乱,畏高帝故大臣绛灌等,未敢发。——《史记·高后本纪》

“用事”:执掌政权;“擅权”:专揽政权;“为乱”:造反作乱;“发”:行,举动。吕太后死前任命吕禄、吕产,诸吕掌权又要造谁的反呢?所以,司马迁用了一个“欲”字,表明诸吕叛乱只是构思,大概形成于绛灌等人的脑海。

“朱虚侯妇,吕禄女,阴知其谋”,然而刘章却从老婆处获知了诸吕意欲谋反。于是,飞鸽传书让刘襄发兵西进,内外呼应占据长安,“诛诸吕而立”。

刘章“有气力”,在吕太后组织的酒会上担任监酒,当场斩杀吕太后的人。手段狠辣,性格泼辣,刘章绝非良善之辈。同样,刘襄、刘兴居也非温良之辈。

综上,齐哀王无疑是继位人选中势力最强悍的。但是,功臣勋旧以“齐王母家驷,驷钧,恶人也”为由,再次否定了齐哀王继位。

刘襄出兵西进时曾得罪过琅琊王刘泽,“诈夺琅琊王兵,并将之而西”,刘泽不仅被骗,兵权也被剥夺。所以,刘泽肯定不认同刘襄:一、太过强势,未必好控制;二、被骗又夺兵权,仇恨未消。而第一点也是其它大臣所忌讳的,更何况还有刘章、刘兴居两兄弟,皇权过于强硬对相权无益。

排除吕后养子

再次,“欲立淮南王,以为少,母家又恶”,淮南王即刘邦七子刘长,因为年纪尚小,而且娘舅同样凶暴,所以也被排除了。

刘邦共八子,除了刘长、刘恒之外,其余六子均在吕太后执政期间死亡。汉惠帝刘盈虽是吕后所生,却是抑郁而终,因为吕后故意让刘盈欣赏她肢解戚夫人的“杰作”。要么是直接害死,要么是间接害死,吕后的阴狠毒辣“背锅”两千多年。

而七子刘长则是由吕后抚养成人,因此“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刘长“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曾是张敖的姬妾,而张敖则是刘邦的女婿。

前199年,刘邦攻打韩王信路过赵国,女婿张敖献上美人表示孝心,刘邦“临幸”留种。第二年,张敖丞相贯高意欲谋反败露,“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不仅张敖被拘系,家眷也受牵连,其中包括刘长他妈。

审食其在审问时,刘长他妈说,“我侍奉过皇上,有身孕了。”刘邦在气头上并未理会。他妈生下刘长后,悔恨交加中自杀以证清白。

刘邦看到婴儿后才追悔莫及,“令吕后母之”——命令吕后抚养刘长。也正是因此,刘长未遭吕太后毒手。

按推算,刘长年龄比刘恒小三四岁,也是二十多小伙子,继位年龄完全合适。但是,以娘舅并非良善之辈,此指生母还是养母呢?

大概率是养母——吕太后!

俗话说,“不忘生母情,难忘养母恩。”“讨吕”的将相岂能允许吕太后抚养的孩子继位吗?这岂不是自掘坟墓。

况且,《淮南厉王列传》明确刘长念恩复仇,怀揣铁锤残忍锤杀审食其,就因为他曾经审判生母而未能求情宽恕。

刘恒受邀进京

根据以上分析,众功臣勋旧推举继承人选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第一,彻底根除吕氏影响,避免“秋后算账”;第二,必须软弱可控,外戚势力不能太强。

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于天下,便。——《史记·高后本纪》

“方今”:当今;“谨良”:善良,恭谨温良;“立长固顺”:立长子名正言顺,符合宗法制度;“便”:有利,适宜。

经过逐一排除,代王刘恒竟然成了最佳人选。当然,还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年龄上,刘恒为刘邦在世诸子中最大的(将相们以此排除了“吕后养子”刘长);性格上,仁孝宽厚(将相们认为这是软弱的表现);外戚善良,不至于重蹈吕氏覆辙(将相们认为势力薄弱,不至于威胁他们)……

那么,刘恒这样子就可以登基为帝了吗?

不可以。

其中过程颇费周折。“乃相与共阴使人召代王”,于是将相们一起暗中派人去召代王进京。既然功臣勋旧已经明确代王为最佳人选,为何还要偷偷摸摸地招呼代王进京呢?

“代王使人辞谢。再反,然后乘六乘传”——代王派人拒绝。使者再次前来,代王才乘坐六辆驿车进京。刘恒初次拒绝使者,可以理解为小心谨慎担心被害,除此之外呢?会不会是“讨吕”将相们提出苛刻的条件呢?

“后九月晦日己酉,至长安,舍代邸”,“后九月晦日”为闰九月二十九,距离九月十一平叛诸吕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第二次同意邀请,却拖延了一个月多才抵达长安。那么,这期间刘恒到底在做什么呢?

代王继位代价

于是,对《汉景帝本纪》与《外戚世家》重复内容所隐含信息有了大致轮廓。

再结合《外戚世家》中内容一一分析:“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后生两男”,窦姬到了代国,刘恒“独幸”窦姬,除了离间五名宫女之外,并不意味着代王后已死。

“而代王王后生四男”(与《汉景帝本纪》记录内容有出入),按照吕太后“刘吕配”的强制措施,代王后大概率为吕氏女。“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代王后在刘恒入京之前死亡,时间和原因不够明确。

“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在刘恒继位称帝后,代王后所生四子相继病死。

这岂是历史巧合?

从汉文帝到汉武帝时间跨度并不大,司马迁能够采访了解刘邦、樊哙等详细历史,却搞不清楚刘恒的事情,尤其是从代王到继位称帝前后三个月事情。这既有违史学家操守,又不符合司马迁的风格。

再看继位人选的第一条件,或许代王后及其四子离奇死亡只为继承帝位开路。所以,代王后之死是刘恒为继位而清除吕氏血脉,这是陈平、周勃及刘泽等提出的条件。

至于司马迁为何不秉笔直书?春秋笔法“为尊者讳”,估计司马迁不是不想写,而是不敢写。

“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因为代王后所生四子相继死去,中子刘启才侥幸成为太子。

汉景帝为汉文帝刘恒确定谥号为“文”,就已经锁定了这段历史。汉文帝如果以如此残忍手段上位,既不是光彩历史,也不符合谥号定性。所以,即使到了汉武帝时代,这仍是司马迁不能触碰政治禁区。

结束语:

至于说刘恒软弱可控,这一点不仅出乎陈平、周勃等人意料,即使刘邦、吕后再世也会惊掉下巴。

刘恒貌似懦弱,然而手段狠辣,杀伐果断。入住未央宫之后,“乃夜拜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南北军即京师卫戍部队;“以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郎中令是皇帝侍从、警卫最高指挥官。

宋昌是亲信,张武又是代国老臣,长安城从内到外皆由亲信接管掌控,刘恒开始大肆杀伐。“夜,有司分部诛灭梁、淮阳、常山王及少帝于邸”,入住未央宫当晚,便下令有关部门杀掉了孝惠帝的所有孩子,进一步清除刘邦钦定的皇位继承人。

在权力面前,再柔弱的人也可以是野兽。更何况刘恒根本不是柔弱的善良之辈。

刘恒为了确保皇位正统,不仅杀死了汉惠帝所有子嗣,而且侄子刘兴居造反被除掉,七弟刘长也给搞死了,这是刘恒稳坐皇帝位之后了。而率先发起“讨吕”的朱虚侯刘章在汉文帝二年(即前178年)死亡,原因不详。

代王驰至渭桥,群臣拜谒称臣。代王下车拜。太尉勃进曰:“愿请间。”宋昌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太尉乃跪上天子玺符。——《史记·汉文帝本纪》

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至于绛侯周勃自认为对汉文帝继位功劳巨大,不免有些骄傲得意。岂料,刘恒不动声色收拾了周勃,“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周勃产生恐惧,也感觉到危险,于是请求归还相印自动离职。

刘恒毫不客气,没有挽留,准了。

0 阅读:0

平民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