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在中国的六大茶类中,以鲜爽为主要特征的绿茶是最适合尝新的茶品,它是不发酵茶,其鲜叶中的茶氨酸(鲜味的来源)、茶多酚(提神抗氧化物质)和维生素等物质保留得比较完整,所以在品饮时对人味觉的提振特别明显。但即使是绿茶,也并不是越新越好,为什么?
从营养学角度来讲,最新鲜的绿茶,特别是炒青绿茶中的扁形茶(比如西湖龙井),在制作过程中有辉锅、青锅的步骤,以达到茶叶杀青、萎凋的效果。这个步骤必然会使茶叶带上一点火气,此时饮用的话茶叶碳焙的味道比较重,也比较容易上火,需要静置一段时间(半个月左右)来退火,使得茶叶趋于稳定,这时候的滋味才最醇和清爽。此外,新绿茶刚加工好时,其内含的多酚类物质、醇类物质、醛类物质还没有充分氧化,对胃肠刺激比较大,如果大量喝新茶,有可能出现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
普洱茶更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产品。我们来看一下新茶阶段的普洱茶,它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对人又有哪些影响?
首先,普洱茶有生熟之分。普洱生茶是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以自然的方式陈放,不经过人工“发酵”和“渥堆”处理,但经加工被压制成各种形状的云南茶(饼茶、砖茶、沱茶、龙珠)的统称。
普洱熟茶则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茶,它是20世纪70年代(1975年昆明茶厂正式试制成功)才出现的成熟工艺。之前也有熟茶不过没有成熟专业的工艺与专门的名称,更多的是广东与香港等地区仓储环境与饮茶方式调整潜移默化衍生的茶叶。
用云南大叶种原料制作的生茶的特性是茶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苦涩感较重、茶性较为寒凉。对于普通人来说,过多饮用茶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的茶叶,容易引发低血糖,导致头晕等身体不适现象,也就是俗称的“茶醉”。
对新茶而言,因为它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茶中所含鞣酸、咖啡因、生物碱以及多种芳香物质含量较高,在冲泡时这些丰富的内含物质很容易析出来,一旦出汤过慢或投茶量多,茶汤就会过浓,而过浓会使神经系统高度兴奋,出现心率加快、心慌气促等茶醉现象。同时,如果是胃肠功能较差的茶友,喝新的生茶容易引起腹痛便秘、口燥咽干等不适症状。所以,品普洱生茶的新茶更像“尝鲜”,因为茶性太烈,伤胃,不宜过多饮用。
而熟茶的新茶感受又不一样了:因为工艺的缘故,它一般都有一些“燥火味”,还会有轻微的“堆味”,与茶叶的香味混在一起,制成后马上饮用,口感肯定不理想,不能很好地体现茶品的风味特点。这对于初尝试熟茶或者喝不惯熟茶的人来说,会带来口腔的不适,从而对熟茶产生抗拒心理。
在普洱茶进入仓储陈茶的阶段,也就是到了适饮期以后,它的香气、滋味、体感都会呈现出丰富的变化,给饮茶者带来全方位的美妙的感官体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茶叶的“品饮性”价值高。而且越是基础优秀的普洱茶,这种经茶来藏仓储陈放而体现出来的茶叶品饮价值就越高。
这就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人们赏玩品鉴普洱茶所带来的身体和精神享受,二是因追求口感和精神上的享受而衍生的经济价值,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普洱茶的“增值性”。它建立在普洱茶能够“越陈越香”的事实基础上,发烧友们愿意为卓越的享受而支付相应的成本,所以普洱茶的陈茶市场,才成为普洱茶消费市场的最中坚力量。
当然,这种追求和消费不会无限期地扩大。普洱茶的生物特性决定了它到一定的阶段,品质会逐渐回落,所以那些出现在拍卖市场中的百年老茶,从口感和营养的角度来说,已经过了最佳品饮时期。更何况其动辄数十万、上百万元的茶品价格,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