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殷墟5号宗庙遗址,通常被误解为“妇好墓”,实际上应被重新认识为高辛辛妃的宗庙遗址。通过对遗址结构和填土层中出土遗物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遗址包含的象征性与宗教性符合殷代对祖先崇拜的独特世界观,进一步否定了将此遗址认定为“妇好墓”的合理性。
一、重屋灵室:地上宗庙建筑与地下灵室的构成
遗址原本由地上宗庙堂建筑与地下祖先灵室组成,然而,地上建筑因年代久远而消失,仅留下铭刻在甲骨文中的片段描述。幸而,地下的“重屋灵室”部分因深埋而得以保存,完整地向我们展示了古人宗教信仰中的神秘设计。在填土层中发现的六层分层埋物不仅承载了宗庙主人的身份象征,更隐含了当时的信仰与文化意义。
二、重屋灵室填土层六层结构及其象征意义
第一层:权位的象征
第一层距离庙堂基址约1米,出土了一件体积较大、腹部肥硕的陶爵(残件),其象征庙主的地位非凡。陶爵在殷代祭祀中具有重要意义,通常象征权威,因此,这件陶爵代表了宗庙主人的尊贵身份。
第二层:籍贯的暗示
在距离地面约3米的第二层,发现了一件大理岩石臼,石臼底朝上,内染满朱砂。其底朝上的姿态象征女性身份,置于灵室的东北方表示庙主来自东北部族,而臼内的朱砂显示出庙主与炎帝一系的联系。这表明灵室主人源自“犬戎”的部族,是南转自北的族群。
第三层:信仰与追求的表达
第三层在灵室的中部偏南处,出土了象牙杯和骨笄,这些物品原装在木匣中。象牙杯象征帝舜赐予契(简狄)的信物,表达了母系祖先崇拜的宗教信仰;骨笄为女性装饰品,象征简狄对美的追求。这些遗物暗示了宗庙主人为简狄,符合母系崇拜传统,象牙杯的纹饰体现了祖先崇拜和宗教信仰。
第四层:忆古情怀
第四层分布在灵室的南面,包含玉援铜内戈、石豆、骨刻刀等各式古老物件,象征庙主对南方祖先的缅怀与崇拜。南方在古代是文化和信仰的发源地,这些“祖宗的老物件”显示出宗庙主人对过往南方文化的怀念。
第五层:技艺的炫耀与祈愿
第五层出土了两面铜镜、一件大石蝉及各类“弄器”,铜镜代表照容避邪之物,也是古人“炫技”之品。大石蝉象征重生和希望,作为黄帝图腾形象之一,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和祈求复兴的意愿。此层展示了古人对技艺与创新的推崇。
第六层:身份的确认
最深的第六层出土了一件刻有“司辛”二字的石牛,标志性地明确了遗址的宗庙属性。石牛上的“司辛”铭文表明庙主为高辛氏,是帝喾的配偶。该铭文的出现相当于“墓碑”作用,昭示庙主身份为高辛辛妃,而并非武丁的配偶“妇好”。
三、结论:华夏文明的祖先崇拜观念
从安阳殷墟5号宗庙遗址的“重屋灵室”六层填土结构来看,埋藏的遗物展示了殷商时期华夏文明的宗教信仰与祖先崇拜观念。每一层的遗物都具有象征性意义,从庙主身份、籍贯到对先祖的缅怀和崇拜,再到对技艺的重视与对重生的祈愿,无不表明殷商文明对祖先的尊崇。宗庙的建设者用这些遗物表达了对先祖的深情敬仰,彰显了华夏文明“祖先崇拜”思想的核心地位。
这一重新诠释不仅矫正了“妇好墓”的误解,还揭示了华夏文明深厚的祖先崇拜传统,使我们更贴近真实的殷商历史和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