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何不急于收回香港?众人摇头不解,50年后才知伟人高明

博延评历史 2023-05-10 08:27:00

1949年10月,解放军大军南下,解放广州,香港近在咫尺,但当解放军兵临深圳界河边时,却停住了脚步。

解放军为何止步不前?难道是因为像蒋介石集团宣传的那样,共产党不敢得罪英国人,解放军害怕英国在香港的一万多名驻军?人们议论纷纷。

在他们看来,新中国成立之初,解放军百万雄师兵锋正盛,势不可挡,只要毛主席一声令下,定可以摧枯拉朽之势,直接开进香港,打炮英国侵略者。

但是,作为最高领袖的毛主席却力排众议,亲自做出了“暂时让香港放在英国人手中,不急于不收回”的战略决策。

对于毛主席的这个决定,当时和如今都有很多人都摇头不解。

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解放军不打香港,并非是1949年10月解放广州后才决定的,而是早就有了这样的战略考量,作出这一决策部署的,正是毛主席。

时间回到1946年12月,国共内战方兴未艾,中国的前途尚不明朗,毛主席在接受西方记者采访时就对香港问题明确表过态:

“我们现在不提出立即归还的要求,中国那么大,许多地方都没有管理好,先急于要这块小地方干吗?将来可按协商办法解决。”

毛主席一段话,一举奠定了中国解决香港问题的战略构想之基础。

不过,毛主席这段话在当时少为人知,即便有人知道也觉得论述这个问题为时尚早,因为一旦共产党以后执了政,毛主席直接诉诸武力并非没有可能。

可是1949年初,国民党败局已定,全国大局渐趋明朗时,毛主席在与苏联特使米高扬谈话时,又一次表明了自己在香港、澳门问题的态度:

“中国还有一半的领土尚未解放。大陆上的事情比较好办,把军队开去就行了,海岛上的事情就比较复杂,需要采取另一种较灵活的方式去解决,或者采用和平过渡的方式,这就要花较多的时间了。在这种情况下,急于解决香港、澳门的问题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由此可见,毛主席的态度一如既往,香港、澳门问题确实比较复杂,不能搞一刀切,直接动用武力,而是要耐下心来,需要采取灵活方式解决。至于到底采取什么样的灵活方式,毛主席也没有很确切的方案,所以才说不急于解决。

正因为毛主席的这种构想,所以在解放军兵临深圳时,才会停下步伐,没有贸然进兵。

毛主席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此前他果断下令炮击英国军舰,此后他也曾坚决反击苏联、印度入侵,但对于弹丸之地的香港,毛主席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下令武力夺取呢?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这个时候,当我们再次回顾50年前毛主席对于香港的战略构想时,才真正领略到毛主席的高明之处。如果没有50年前毛主席的高瞻远瞩和英明决定,就不会有50年间香港的繁荣稳定,也不会有50年后香港的顺利回归。

为什么这么说呢?本篇文章为你揭晓答案。

书接上文,毛主席在香港问题上的态度,遭到国际上一些共产党的批评,他们认为中国的态度过于软弱,一个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竟然允许殖民统治的存在,简直是一种耻辱。至于国内,也有不少将领很郁闷,直接打过去算了!还怕英国佬不成!

对于这些质疑,毛主席仍然是微微一笑,给出了自己的回应:

“至于香港,英国没有多少军事力量,我们要占领是可以的。但过去有条约关系,小部分是割让的,大部分是租借的,租期是九十九年,还有三十四年才满期。这是特殊情况,我们暂时不准备动它。”

这就奇怪了,毛主席不是说过我们新中国不承认以前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吗?为什么对于香港却说“这是特殊情况,我们暂时不准备动它”呢?要知道,香港也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才被英国人占领的。

这一次,毛主席明确说明了自己的考量:

“香港是通商要道,如果我们现在就控制它,对世界贸易、对我们同世界的贸易关系都不利,我们暂时不准备动它。相反,恐怕利用这两地(香澳门)的原来地位,特别是香港,对我们发展海外关系、进出口贸易更为有利些。”

这下子豁然开朗了,毛主席是想要利用香港的特殊地位,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首先是经济上。

经济基础薄弱的新中国,迫切需要发展国际贸易,但新中国成立以后不久就被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经济上遭遇封锁,难以开展国际贸易,不过西方国家封锁中国大陆,却不会封锁香港,中国大陆可以把香港作为一个交换站,和世界发展贸易关系。

其次是政治上。

毛主席敏锐洞察到,帝国主义之间不是铁板一块,英美之间、美欧之间在对华政策上存在矛盾,英国为了保护自己在远东地区的利益,不会完全跟着美国走,来孤立和封锁中国。

相反,香港是英国在远东势力范围的象征,为了维护香港的稳定和发展,英国趋向于与中国保持较好关系,这个时候如果以武力夺回香港,势必将英国推向对立面,而如果让香港暂时留在英国人手里,就会缓和与英国的关系,扩大英美之间的矛盾。

总之,毛主席分析认为在当时的世界局势下,让香港保持现状,比立即以武力收回香港,对新中国更加有利。

说白了,毛主席不武力收回香港,不是害怕英国人,还是为了中国好,毛主席是想让香港成为新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的瞭望塔、气象台和桥头堡,让香港成为新中国通往东南亚、亚非拉和西方世界的跳板。

这样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格局,一般政治家根本没有,也根本想不到。

那么,毛主席这一战略构想实际效果如何呢?

现实情况是,当西方国家追随美国对中国实施封锁和禁运时,中国可以通过香港这一特殊渠道,从国外进口石油、橡胶、化学品、机械等重要战略物资,就好比留了一个“后门”,而美国对此无能为力。

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破裂,中国失去了几乎所有进出口通道,香港成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大量战略和亟需物资通过香港源源不断输送内地,当时的很多“红色资本家”就是通过香港从事国际贸易的。

毛主席对于香港的战略构想,不仅帮助了中国内地的经济建设,也对香港本身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香港之所以在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经济腾飞,成长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内地的支持就是其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1974年,已到暮年的毛主席仍然在牵挂祖国统一问题,但是他的观点一直没有变,那就是解决香港问题的最佳时机还没到。

这年5月,在会见英国保守党领袖爱德华·希思时,对方提到香港问题,毛主席笑着说:“剩下一个香港问题。我们现在也不谈。到时候怎么办,我们再商量吧。”

说着,毛主席指着坐在不远处的邓小平说:“这是他们的事情了。”

1997年7月1日,当一个繁荣稳定的香港以完全和平的方式回归祖国时,人们才明白毛主席50年前提出的协商解决香港问题的高明之处,正是他老人家的高瞻远瞩,才保证了香港的繁荣稳定,又最终促成了香港的顺利回归。

正如一名香港学者说的那样:“北京提供了战后几十年香港社会稳定的客观条件,也给予了投资者充分的信心。实际上,香港战后几十年的繁荣与稳定环境,是北京营造的”,而这一切都源于毛主席50年前的远见卓识和正确决策。

如今,香港在祖国的怀抱里迎来了新时代,我们不应该忘却毛主席对祖国统一做出的杰出贡献,更应该缅怀伟人,致敬毛主席!

1 阅读:41

博延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