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涨价了,继水电燃气涨价之后高铁也开始涨价,
有消息显示,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等六条热门高铁线路票价将在6月份开启涨价窗口,且涨幅比例在20%左右,
比如,武汉至广州南,二等座票价由463.5元提升至553元,涨幅19.31%;当然了,这个涨幅是最高涨幅,中间可以根据季节性进行折扣调整,
其实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发现很多公共服务都开启了涨价之路。前一段时间的水电天然气涨价,甚至还引发了换表事件,包括现在的高铁票价,这些公共服务开始涨价背后有三个逻辑,
一是,很多公共服务确实在亏钱或者需要依靠补贴才能运营下去,
比如此次涨价的高铁,根据国家铁路集团的年报,截止到2023年末,国铁集团总资产为9.35万亿,而负债却高达6.13万亿,而2023年的净利润只有33亿元,并且这还是首次突破30亿,利润和负债根本就不在一个体量之上,所以涨价也就在所难免。
二是,现在很多公共服务开始涨价,一部分原因还是为了推高通胀,
咱们的CPI数据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有将近一半的时间都是在负区间,即使出现正增长也是在零附近徘徊,通缩趋势非常明显,和咱们理想中的2%~3%的CPI数据相差甚远。
所以现在就想要通过一部分公共服务价格的上涨,来温和推动通胀,毕竟你的消费就是别人的收入,最起码别再让CPI数据天天在负区间徘徊,并且这些公共服务具有很强的垄断性和涉及面较广的特性,对于促进物价温和回升很有效果,
否则的话其他行业现在涨价就是作死,比如汽车行业就是最好的例子,不停的价格内卷,没有人敢涨价。
当然了,这种价格上涨肯定也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毕竟收入预期不见涨,物价上涨的倒挺厉害。
所以现在公共服务价格的上涨,最终的闭环点还是得提高居民收入。你不能把商品价格提上去了,居民收入落下了,这样的结果最终只会造成财富更向上集中,分化更严重。
三,现在很多公共服务开始涨价,和房地产行业下行也有很大关系,
因为新房卖不出去,开发商就不敢拿地,导致土地收入连年下降,而大部分城市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都非常高,现在财政收入缺失自然需要从其他方向弥补,或者是减少对于这些公共服务的补贴。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这都是去房地产化所要承担的后果。
仔细想想这一轮房价我们为什么要调整?还不是因为房地产风险大,看看地方债务和房企债务,这些问题完全不管控,等自动爆出,房地产直接就是硬着陆了,
现在调整,咱们最起码还能来一个保交楼,稳房价缓和一下。房地产泡沫被刺破,又不是没有前车之鉴,
并且大家发现没有,近两年松绑政策非常多,为楼市定调的大会更是不计其数,但是每一次关于房地产定调的大会,前提框架都是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包括430大会提到的去库存前提框架依然是防范化解风险。这都明牌告诉你了,楼市必须调控,因为房地产风险已经很大了,并且房地产是必然要着陆的,区别仅仅是软着陆和硬着陆而已,而我们想要的是软着陆,
前一段时间高盛预测房价的报告我们也看了,日本房地产着陆用了80个季度,美国用了24个季度,现在咱们是既要又要还想要,但是代价你又不想付出,拜托,房地产泡沫没那么好挤压的,
并且现在经济预期不足,高层宁愿涨公共服务价格,也没有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进行大刀阔斧的松绑,否则北京的这一次松绑调控就不是放松五环外购房这么简单了,这也是一种隐晦信号,就是要你主动降低房价预期,特别是炒房预期。
脚上的泡,自己走的!
对富人而言,粮食涨价了,多吃点海鲜,喝点威士忌
电价跟尾就到
这就是别人把技术卖了,自己也不大规模搞的原因。卖票根本连投资利息都赚不回。
都在涨价,就是个税不涨价,挤牙膏式加点
高铁涨了,到处跑旅游的退烧了
粮食不涨
把粮食也像烟草局一样。
说明一个问题,坐就铁的人少了
具有垄断地位的公共服务,需要将财务情况完全公开,否则如何让公众认可你的涨价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