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欢过往,那里有久远的故事;有人喜欢现在,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笔者有幸搜集到了一些历史人文景观老照片,拿来跟同角度现代景观一对比,竟然有了全新的感觉,令人惊叹不已!不禁感慨时光荏苒,百年弹指一瞬间,我们要珍惜当下。
这是位于山东泰山的南天门,照片拍摄于1913年。南天门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760年历史了。当时的南天门,墙壁斑驳,灰头土脸,看上去非常古朴残破。
从下面仰视,南天门就犹如天上的宫阙。但是,当时的南天门前,好像并没有什么游客。
这是几年前拍摄的南天门,已经彻底变了模样,变得更雄伟壮观。红墙、黄琉璃瓦覆顶,在蓝天映衬下太漂亮了。如今,这里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打卡地,门前游客排起了长龙。
这是泰山“一天门”前的景象,照片拍摄于1913年。石牌坊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时,巡抚都察院李树德书写此题额。当时的“一天门”和现在有很大不同,牌坊后面的道路两侧修建有民房。看上去古色古香,非常有年代感。
这是如今的“一天门”。牌坊前的石台阶更宽大,牌坊两侧树立有“天下奇观”、“盘路起工处”的碑刻。两侧的古代民房等建筑也消失了。一天门是天梯的开始,很多游客都会在这里拍照留念。
1898年,北京内城的正南门——正阳门,也叫前门。正阳门始建于永乐十七年(1419年),六百多年来经过多次重大修缮。照片中的正阳门城楼高耸,城楼与箭楼之间的瓮城的也很完整。瓮城内有两座庙宇,东为观音庙,西为关帝庙。
1914年,正阳门的瓮城被拆除;1967年,观音庙和关帝庙也相继被拆除;现在的北京前门,仅存城楼和箭楼,是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城门。前门大街,是北京著名的商业街之一。这里终日人来车往,熙熙攘攘,一派太平繁荣的景象。
1917年,位于河南开封龙亭。龙亭坐北朝南,非常壮观。御道两侧的湖泊分别叫“潘家湖”和“杨家湖”。明代,这里曾是藩王府。照片中的楼台,重檐歇山式建筑,非常古朴,为清道光年间修建。一些游人正从御道上走过。
如今,龙亭和杨家湖、潘家湖共同组成了龙亭公园。规模宏大、景色优美。登上楼台,能俯瞰开封古城风貌,感受八朝古都的迷人风采。龙亭已成为河南开封知名的旅游景点。一年一度的开封菊花文化节,龙亭都是作为主会场。
1912年,山东曲阜孔林神道上的“万古长春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是一座五间六柱五楼石牌坊,巍峨壮观。牌坊的横梁立柱上雕有精美的花纹。该石坊是曲阜现存最大、最精致的石牌坊。100多年前,在牌坊边上,还有两名农民在用耧车种地。
如今的“万古长春坊”,和过去变化不大,道路和周围环境进行了升级改造。比过去更恢弘壮观。牌坊前的几棵古柏,依然苍劲有力。牌坊东、西两侧各有一座明清建筑风格的碑亭。
这是位于山东曲阜孔庙的“金声玉振”坊。该坊始建于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三间四柱式石坊看上去非常古朴壮观。牌坊前大树下站着一名戴草帽的游客。金声玉振坊,是游览孔庙的起点。
现在的“金声玉振”坊,修葺一新。牌坊四周铺设了地砖,显得更加壮观。曲阜是孔子故里 、东方圣城,每年到这里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清朝末年的四川乐山大佛,照片拍摄于1890年。当时的佛头肉髻、嘴角上长满了青苔和灌木,左边耳朵也是缺失的。头顶正中间,站着一名男子。由于常年有人驻足,露出光秃秃的石头。那时候的佛头,眉毛和表情跟现在明显不一样,感觉更有神。
如今,经过不断修缮的乐山大佛,头顶的灌木没有了,耳朵也重新装上了。照片里的大佛慈眉善目,面带微笑。短短百年间,大佛焕发出了生机。你看观景平台上,聚集了几百名游客,争相目睹大佛。
上世纪30年代,位于云南大理的五华楼景象。看上去有些残破,但依然很壮观。楼前有一条石头路,两侧建有民居,古色古香。该楼始建于唐代,是古南诏国宴请贵宾的地方。在历史上,五华楼历经多次焚毁和重建。
然而,在上世纪60年代,由于历史原因,五华楼被彻底拆除,成为留在大理人心中的回忆。到了1998年,大理重建五华楼。新建成的五华楼为四层建筑,飞檐高挑,非常壮观。尤其到了晚上,灯光映衬下流光溢彩,已成为大理的地标性建筑。
清末民初,苏州枫桥前景象。1200多年前,唐朝诗人张继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惊叹于枫桥的优美,他写下了《枫桥夜泊》的千古诗句,枫桥闻名天下。枫桥右侧是寒山寺。千百年来,这里一直成为文人墨客向往之地。照片中,一艘小船正在通过枫桥,桥上有人观景。
如今的枫桥,修葺一新。桥身和造型和原来一模一样。河道两岸进行了提升改造,古桥附近遍植枫树。桥身倒映在在水中,如诗如画。
这是安徽黄山的迎客松,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照片拍摄于1930年。当时的迎客松,倚狮石破石而生,枝干看上去和现在差不多。石壁上只有“一览众山小”石刻,还没有其他的文字。平台上也看不到现在的石栏等建筑。
现在的黄山迎客松,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旁边的石壁又多了“风景如画”等石刻。这棵迎客松已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每个到黄山旅游的人,都会到此和迎客松合影留念。
1929年,南京秦淮河畔迷人的风光。秦淮河可以说是南京的母亲河,是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自古以来,秦淮河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乌衣巷里的故事更是流传千年。照片里的秦淮河,河水清澈,小船停靠在岸边,两岸建筑古色古香。江南水乡美如画。
如今的秦淮河,水清岸绿风景如画。尤其到了晚上,桨声灯影里看霓虹璀璨。两岸优美古朴的风光,众多的人文胜迹,无不再现了金陵古城的历史风貌。
清朝末年,福州金山寺景象。该寺位于乌龙江礁石之上,四面环水。进入金山寺,需要乘坐小船。该寺虽小,却五脏俱全,里面建有观音阁、大悲楼等,寺内还有一座石塔。寺庙倒映在水中,美轮美奂。
如今的金山寺,经过不断修缮,寺庙规模扩大了不少。又增建了平台和护栏,殿宇也比过去恢弘壮观。金山寺已经成为福州地标性建筑、著名的旅游景点。
1930年,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的白鹿洞书院。书院为明清建筑风格,背依大山,面临小溪,四周风景如画。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唐朝,宋朝朱熹重建书院。白鹿洞书院兴盛千年,文脉流长。奠定了理学思想、教学理念的基石。
山林借静读书,择胜地纳徒讲学。如今的白鹿洞书院,粉墙黛瓦,清新雅致。该书院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有机会一定要到这里看看,感受书香雅韵。
1930年,位于辽宁锦州的广济寺的辽代古塔。该塔历经风雨,塔身上部已出现了风化破损,但仍难以掩饰它的壮观。该塔建于辽道宗清宁三年(1057年),高50多米。塔下的广济寺,规模不小,有很长的围墙。照片里的广济寺塔,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如今的广济寺塔,进行全面维修后,重展新颜。塔高达到了70多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下的广济寺四周,有宽敞的广场。古塔巍然耸立,见证了锦州的辉煌。
1929年,位于广州珠江上的海珠岛。因岛上有海珠石而得名。南宋时期,岛上建有慈变寺。照片中20年代的海珠岛公园,珠江两岸风光旖旎,江面上停满了小船。那时候,岛上与江岸之间还有一座30米长的桥,方便人们登岛游览。
到了1931年,广州开始修筑新堤,海珠岛也被划入填埋范围。先是炸去露出地面的岩石,将海珠岛填埋为平地,与珠江北岸连成一片。后来,上面修路建楼宇,海珠岛从此被埋于地下。如今,到原来的地方,只能看到一些刻有海珠石的石头,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结束语:历史,总是那么让人怀念。每一处建筑,每一处景观,都有它的生命周期。或消失在历史的云烟之中,或在新时代获得新生。了解它们的过去并不是坏事。识古而知今,继往开来,这才是世间万物发展的本质规律。您喜欢过去还是现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