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五品郎中调任从五品鸿胪寺少卿,表面降级,实际上前途不可限量

野路说历史 2023-11-04 12:12:58

◑ 前言

嘉庆二十三年十一月,一则喜讯如春风一般迅速吹遍京城。时任兵部郎中程同文,贵人登上了升官的巅峰,成为了备受瞩目的鸿胪寺少卿。这个消息犹如一颗烟花,在京城爆发出绚烂的光芒,而程同文的亲朋好友更是沸腾着前往他的府邸,寄上最诚挚的祝贺之词。他们纷纷表示,程同文的未来将是一片无限辉煌,或许在有生之年,他就能够登上六部堂官的殿堂。

熟悉清代官制的人可能会发现一个微小却引人深思的细节:兵部郎中是正五品的官职,而鸿胪寺少卿却只有从五品的身份。乍一看,这似乎是一个降级调任,与升迁大有偏差,那又怎么可能谈得上未来跻身六部堂官的殿堂呢?

然而,如果你这样认为,那真是大错特错了。程同文的调任乃是官场上的奇妙规则所决定,实际上是一次晋升。要想理解这一说法,咱们得从六部的官制说起了。

◑ 六部设官存在不合理性

从古至今,六部都是朝廷最为重要的行政部门,其职责涵盖国家政令的执行与推行。沿袭明代的设置方式,六部的最高职位是尚书,下设侍郎。然而,清代在京各衙门的堂官实行满汉双轨制,导致各部的堂官被分为满洲和汉族两个阵营,其中尚书和侍郎也各自有满洲和汉族的人选。

直到雍正时期,六部尚书的品级才被提升为从一品,而侍郎的品级则为正二品。侍郎之下依次是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从职能角度来看,这样的设置应该没有问题。

然而问题在于,郎中的品级仅为正五品,与侍郎相比相差太远。也就是说,无论郎中的能力有多出众,都无法突破三品六级的限制直接晋升为侍郎。按照现在的观点来看,官员在本部门内的调整和晋升才是最合理的,因为这涉及到专业是否对口的问题。

然而不合理的制度迫使各部的官员(包括郎中和员外郎)不得不转任其他部门。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专业不对口、业务不匹配的现象。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郎中不离开六部,他一辈子都无法得到晋升的机会。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特别是对于汉族官员而言,很多人在成为郎中之后便停滞不前。

就像前文提到的程同文,他在嘉庆四年考中二甲进士,前半生的仕途还算顺利,不到三年的候补期后便被选为户部主事,几年后因在京察中成绩优异,被记名提升为兵部员外郎。

然而,在嘉庆十四年再次在京察中一等,程同文才得以晋升为兵部车驾清吏司郎中。此后,程同文的仕途进入了一段漫长的停滞期,整整近十年的时间里,他在郎中的位置上原地踏步。

这并不是因为程同文不够出色,而是因为六部的职官制度问题。如果郎中以上的职位设有正从四品或正从三品的官员,毋庸置疑,程同文将有机会更上一层楼。而且凭借他的专业能力,他也完全能胜任兵部的工作。

然而,由于制度的束缚,这种机会与可能性都无法实现。六部的职官制度亟待修改,为优秀的官员提供更加公正的晋升途径,这对于推动国家的发展和官员的个人成长都至关重要。

◑ 六部司官晋升通道

在官场中,郎中干得出色且受到重用的人并不少见。然而,他们要走上侍郎、尚书等高位,都需要在其他衙门中获得一段历练经历。对于大多数司官而言,最大的晋升可能性就是被外放,即被任命为道员或知府。虽然清代的京官地位理论上高于外官,比如一个二品布政使如果调任京官,通常都会降级担任正三品的太常寺卿或从三品的光禄寺卿。

一个正三品的按察使调任京官,通常会被任命为正四品的通政司副使或大理寺少卿。而地方官被调低为京官,在官场上被认为是晋升的一种方式。与此相反,京官被调到地方官,会有明显的品级提升。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六部司官被调任道员、知府,这是因为在京城的各衙门中,适合六部司官的职位相对较少,只能将他们调往外省任职。

除了被调往外省,少数六部司官也会被调至其他衙门任职,但这种情况下往往难以避免品级不匹配的问题。六部郎中的权力虽然不容忽视,但毕竟他们并非主官,根据清代的官制规定,即使皇帝有意提拔他们,也不会轻率地将其安排在最高职位上,最好的选择是担任副手并进行一段时间的历练,如果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再做进一步的考虑。

除了六部以外,京城的衙门还有宗人府、都察院、大理寺、鸿胪寺、光禄寺、太常寺、太仆寺、翰林院、国子监、太医院、钦天监、内务府、理藩院等各种行政机构。

其中宗人府、翰林院、理藩院、太医院、钦天监、内务府等衙门的任职资格要求都很高,除了出身和旗籍之外,还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因此,可供选择的部门并不多,主要是各种“寺”。而这些寺堂的官员品级普遍并不高,副手的地位更低一些。

实际上,郎中内用主要是担任“少卿”,少卿的品级有高有低,其中鸿胪寺少卿的品级最低,仅为从五品。程同文通过从兵部郎中调任鸿胪寺少卿可以看出,表面上虽然是“降级”,但实际上是晋升。原因很简单,因为有了“京堂”这个头衔,日后才有可能进一步晋升到更高级别的堂官。

清代统治者早在很早的时候就意识到了六部的职官设置不合理的问题,然而受制于祖制,一直未进行改革。当时就有不少大臣认识到这一弊端。

至清末时,朝廷开始实施官制改革,六部中新增了承政厅、参议厅两个机构,分别设有正三品的左右丞和正四品的左右参议。本机构的五品郎中和员外郎可以升任正四品的参议,参议又可以晋升为正三品的丞,丞则有可能升任侍郎。

如果在乾隆时代实施了这个新的官制,对国家和人民都会有好处。然而,遗憾的是,没过多久大清就灭亡了。

2 阅读:2019

野路说历史

简介:分享历史 带你了解历史上精彩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