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59年7月10日,亨利二世在比武中被长矛刺穿头颅身亡,凯瑟琳的15岁的长子弗朗索瓦二世继位,但其心智未成熟且对他的妻子之后的苏格兰女王玛丽非常顺从,而玛丽又是当时权力只手遮天的吉斯公爵的外甥女。此时凯瑟琳作为“遗孀王后”仅有监护权而无法定摄政权。吉斯公爵弗朗索瓦掌控御前会议,试图架空王室。
2、1560年,弗朗索瓦二世在位仅一年多就因耳朵感染去世,没有留下子嗣。凯瑟琳的年仅10岁的二儿子查理九世继位,这使得凯瑟琳终于获得了实权,但要想攀上权力的顶峰,还需要扳掉这个只手遮天的吉斯公爵。为此,凯瑟琳采取的行动策略之一就是将她的大儿媳玛丽送回苏格兰,这既可以削弱吉斯公爵的影响力,也可以避免玛丽在权力斗争中成为一个潜在的威胁或不稳定因素。
3、凯瑟琳釆取的更重要的行动策略,是通过三级会议与法律程序重塑权力。凯瑟琳刻意选择吉斯家族势力薄弱的奥尔良作为三级会议地点,通过行省总督操控选举,确保参会代表中亲王室派占大多数。议程设置上将“王权监护”与“宗教和解”捆绑讨论,利用新教贵族对吉斯家族的不满分化反对阵营。
4、1560年12月21日颁布会议决议《奥尔良敕令》,第一,明确“王室之母在君主未成年期间,享有监护权延伸至王国治理”,首次将私法领域的“母亲监护权”扩展至公法领域。第二,确定设立“特别咨议会”,规定所有政令需经该机构附署,而凯瑟琳通过人事安排掌控其中7/10席位。第三,将摄政期限模糊化为“直至上帝赐予国王完全理性”,为长期掌权留下法律空间。
5、同时,为绕过仍受吉斯家族影响的传统御前会议,凯瑟琳设立由亲信组成的"秘密委员会",核心层由当时的财政总监阿尔贝·德·贡迪(情报网负责人)、掌玺大臣米歇尔·德·洛皮塔尔(法学家)、意大利顾问托马索·科西尼(美第奇家族代理人)、军事顾问布莱兹·德·蒙吕克4人组成,执行层由各省忠诚总督、王室秘书和情报官12人组成,实行轮换制防止结党,形成了与传统御前会议平行的决策体系。
6、在历史上,孤儿寡母为了保住权力,常常需要在政治上采取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挑起或利用贵族之间的内斗。当时法国最大的贵族有三个,除了东部的吉斯家族,另外两家是北方的蒙莫朗西家族和南方的波旁家族。
7、南方的波旁家族波的祖先是路易九世的次子。如果瓦卢瓦家族绝嗣——这个情况后面也确实发生了——那就轮到波旁家族继位了。波旁家族所在的卢瓦尔河以南地区正是胡格诺的法国加尔文宗的集聚区。
8、东部的吉斯家族的爵位虽然是靠战功得来的,但吉斯家族出自洛林公国,而且他们家族崛起的时间并不长。弗朗索瓦二世继位后,因为他的王后苏格兰的玛丽是吉斯公爵的外甥女,吉斯家族位极人臣,弗朗索瓦二世在位一年多就死了,外甥女玛丽又被送回苏格兰,这下根基就没了。根基没了之后,对于吉斯家族来说,保住权势只有一条路,就是高举天主教大旗,去跟波旁家族干。
9、北方的蒙莫朗西家族,蒙莫朗西是老牌法国贵族,担任宫廷侍卫长的职务30年了。他自己信天主教,但他的三个外甥都在新教阵营,尤其是他的二外甥加斯帕尔·科利尼,官拜海军上将,是胡格诺阵营的最高军事领袖。
10、凯瑟琳通过系统性操纵宗教矛盾、领土争端与继承权问题,构建了一个精密的政治陷阱,使法国三大贵族集团陷入长期内耗。其核心逻辑就是让贵族在相互制衡中耗尽反抗能力。
11、第一,凯瑟琳通过催化信仰对立操纵三大贵族集团的宗教矛盾。首先,对信奉天主教的吉斯家族,1576年默许吉斯公爵亨利成立“天主教神圣同盟”,但通过间谍雅克·德·勒维渗透领导层,定期泄露其军事计划给新教阵营。1585年,同盟文件中被植入“屠杀所有新教贵族”的伪造条款,迫使蒙莫朗西派提前备战。
12、凯瑟琳将巴黎圣热纳维耶芙教堂的圣骨匣“暂借”吉斯家族保管,暗示其获得神权认可。1582年,当吉斯家族试图以此宣称道德权威时,凯瑟琳指使新教传教士散播“圣物被玷污”的谣言,引发双方在沙特尔大教堂的流血冲突。
13、其次,对新教同情者的蒙莫朗西家族,安插侍女玛丽埃塔·德·拉图尔进入蒙莫朗西家族,向天主教阵营传递其庇护胡格诺派牧师的情报。1572年圣巴托洛缪屠杀期间,故意延迟向蒙莫朗西封地沙托丹派遣援军,导致其领地遭天主教暴民洗劫。
14、1562年颁布《圣日耳曼敕令》允许新教徒城外礼拜,却将蒙莫朗西领地内的合法礼拜点设在吉斯家族控制的要塞附近,制造日常摩擦,因此引发的械斗造成双方累计死亡超2000人。
15、再次,对王位威胁者的波旁家族, 1584年,波旁家族领袖亨利(后来的亨利四世)被控“秘密信奉伊斯兰教”,凯瑟琳以销毁证据为条件,迫使其放弃对纳瓦尔王国的部分主权要求。
16、资助德意志新教诸侯约翰·卡西米尔组建4万军队“支援”法国新教徒,但通过外交渠道向西班牙透露行军路线,导致1587年库特拉战役中波旁家族损失精锐骑兵3000人。
17、第二,凯瑟琳通过设置领土陷阱,引爆三大贵族间的争端。1569年,凯瑟琳将兰斯主教区的司法管辖权同时授予吉斯家族(天主教)和蒙莫朗西家族(新教)。双方为争夺年收入12万利弗尔的教区税收,爆发持续11年的“文书战争”,累计花费诉讼费83万利弗尔。
18、在边境战略性要塞梅斯、图勒的驻军权上实行轮换制:吉斯家族冬季驻防,蒙莫朗西家族夏季接管。1578-1585年间,因换防争议引发19次武装对峙,最严重的1581年8月事件导致双方各损失800士兵。
19、伪造继承文件。1570年,宣称王室档案库“发现”14世纪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的遗嘱副本,宣称勃艮第公国法理上应由“最虔诚的天主教家族”继承。吉斯与波旁家族为争夺解释权,各自雇佣200人律师团展开诉讼,耗费相当于现代1.2亿美元的司法成本。
20、凯瑟琳将争议领土划为“王室直属缓冲区”,要求各方共同出资驻军。至1585年,吉斯家族承担了63%的军费却无实际控制权,引发其对波旁家族的财政怨恨。
21、第三,通过操弄继承权问题制造三大贵族集团间的矛盾。1573年,凯瑟琳制造怀孕假象,散布“将有合法男性继承人”的消息,削弱波旁家族的王位继承顺位。当谣言被揭穿后,归咎于吉斯家族“施咒迫害王室”,挑动波旁派系报复。
22、1585年颁布《尼穆尔敕令》,废除波旁家族继承权,却私下向波旁领袖亨利承诺“条件性恢复”,诱使其消耗资源游说教皇推翻敕令,而非直接军事对抗。
23、1580年承认吉斯公爵私生子路易的继承权,支持其争夺蒙莫朗西家族领地。1584年路易率军占领尚蒂伊城堡期间,凯瑟琳秘密向守军提供防御图纸,延长围城战至11个月,耗光双方当年军费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