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汉上下笼罩在一片悲痛之中。刘邕时任江阳太守、监军,镇守蜀汉南境。江阳地处偏远,却是蜀汉与南中各族往来的重要枢纽。
这一夜,江阳城外的山林中传来阵阵异动。探子匆匆来报:“太守,南中夷人部落有异动,似有集结之象!”刘邕眉头紧锁,心中暗忖:“诸葛亮丞相新逝,南中各族或有异心,若不及时处置,恐生大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2b4a8a2074317208ea86af59e262808.jpg)
他立即叫来儿子刘式和刘武商议。刘式建议:“父亲,不如先发制人,率兵出击,震慑夷人!”刘邕却摇头道:“不可,南中各族虽桀骜不驯,但多年来与我们相安无事,若贸然动武,反而激化矛盾。不如先探明缘由,再做打算。”
次日,刘邕先将此事报给庲降都督,然后带领数名亲随,轻装简从,前往夷人部落。夷人闻讯,率众出迎。刘邕拱手道:“兄弟,近日江阳城外多有异动,不知贵部有何打算?”夷人神色凝重,答道:“刘太守,实不相瞒,我部近日听闻诸葛亮丞相去世,大汉朝局不稳,恐有变故,故集结部众,以备不测。”
刘邕闻言,心中了然。他沉声道:“兄弟,诸葛丞相虽逝,但大汉上下同心,国势依旧稳固。我在此承诺,只要你们不生异心,大汉必以礼相待,绝不亏待南中各族。”夷人沉吟片刻,点头道:“刘太守一言九鼎,我部信你。但若大汉朝中有变,还望太守及时告知,以免误会。”
刘邕郑重应诺,双方达成共识。回到江阳后,刘邕立即报告都督,并上书成都,建议朝廷加强对南中的安抚政策,避免因诸葛亮去世而引发动荡。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派遣使者前往南中,宣示大汉的恩威,并加任刘邕为后将军。
数月后,南中各族逐渐安定,江阳城外再无异动。刘邕因妥善处理此事,受到朝廷嘉奖,被封为关内侯。然而,他并未因此自满,反而更加勤勉,日夜操练兵马,修缮城防,以防不测。
一日,刘邕登上江阳城楼,远眺南中群山,心中感慨万千。他对身旁刘武说道:“大汉虽小,但上下同心,必能屹立不倒。我等身为臣子,当竭尽全力,为国分忧。”刘武肃然应道:“父亲所言极是。”
刘邕微微一笑,目光坚定。他知道,前方的路依旧充满挑战,但只要心怀信念,便能无惧风雨,守护这片土地。
建兴十五年,任命刘邕为镇南将军,调回成都。
延熙三年,刘邕逝世,长子刘式继承关内侯爵位,次子刘武任命为尚书。
结语诗:江阳夜月照边城, 刘邕守土志未更。
南中风云初平定, 山河万里共清明。
诸葛遗志心中记, 铁马金戈护国宁。
一朝功成归故里, 青史留名不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