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内在小孩?在心理学中是怎样的存在?

虫虫情情 2024-02-13 06:45:24

内在小孩这个概念,最初在心理学上出现是荣格提出来的,1940年首次出版的《儿童原型心理学》上有提过这个说法。不过当时还不叫内在小孩,而是child within,泛指儿童原型的意思,在里面的小孩。

后来1963年,有一本书叫Your Inner Child of the Past,国内版本翻译过来的名字是《探索你内心的往日幼童》,这里面就大量提到了内在小孩的概念。

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荣格提出这个说法主要是讲内在小孩是潜意识人类本性的深处所诞生的事物,意识对人而言一无所知,它代表的是所有存在中最强大的原始冲动,努力地想了解自己,而这种想要自我了解的力量是一种自然规律。

用通俗点的意思来讲,就是指个体最原始、最初的那个部分,自我状态的稳定成分。你是什么样子的,那么长大以后也会拥有这方面的特征。

而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提到内在小孩这个概念,其实是跟荣格的说法有点不太一样了。荣格提出这个更多是想从原始的心理成分去理解一个人成长的过程,而现实中我们所提到的“内在小孩”说法,更多是在指一个人的人格成熟程度。

假如身边有个人对你说,你还是像跟小孩子一样,天真无邪,其实背后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说“你人还不太成熟,看起来没啥变化和长进”,会更像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人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由于内在小孩这个概念实在过于复杂,讨论起来不是很容易,普通人要去了解的话,就简单地从人格发展的属性去谈就好了,相对来说要好理解一些。

那么要是从这方面去详细剖析,内在小孩背后会代表着什么意思呢?可以从三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研究。

一是个体的人格发展程度,有没有健康良好地持续发展。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内在小孩”属性的,保持既有的原始部分。

例如有的人从小就比较活泼开朗,对人热心真诚,很爱交友;但是长大以后,可能面临挫折以后他会表现得比较成熟,会克制住自己开朗豁达的一面。

但是不可否认,人还是具有这个属性的。如果是良好积极的品质,这一点可以继续维持,没必要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挫折而放弃既有的人格特征。

二是个体是否真正做到了接纳自己。讨论内在小孩的时候,往往我们也会从自我的角度去进行讨论,去剖析人内在潜意识以及深处想法的过程。很多人生活,会对个体的内心活动进行掩饰,为了适应社会而不得不压抑住自己的某些特点。

比较常见的就是工作场合的社交活动。工作的关系比较复杂,大家也是较为陌生,没那么亲密,于是为了适应这种场合,人就会“假装”成熟,试着自己好一些去面对周围的群体。

然而其内心是否真正如此?也不好说。或许有的人内心就是会崇尚自由,喜欢无拘无束的日子,而你是否坦然接纳了内心的真实感受,能够表里一致地在生活里去面对。

这也是每个人成长中必须去面对的课题。

三是回归内在的赤子之心。这个说法,有点接近荣格的概念了,就是人的内在小孩成分,是不是具备最初的那份热忱,热爱和坚持的态度在里面。

现实中大家也会发现,有的人做事往往不拘一格,会显得主动自在。明明拿着一份高收入,忽然间他就会跟你说“我要辞职了,不干啦”,然后去环游世界,去旅游到处游玩。

这种“内在小孩”,也是每个人心中隐藏的真实想法,那种被压抑的潜意识的活动存在。

要是有人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找到自己的赤子之心,那么生活中就会过得幸福美满,做自己想做的或者热爱的事情;想法则会过得比较憋屈,时刻会在迎合别人的感受过程中过得战战兢兢,感受不到快乐。

不管从何种角度去进行诠释,内在小孩的核心都是归向其里,就是人最深处那无法实现的内心想法。想不想面对,人要不要变得成熟,都得学会照顾自我,只有这样才能领悟成长。

0 阅读:0

虫虫情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