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年年的中秋节,都是当年的武夷岩茶大量上市的时候。
而这时候,总是我们选品团队最忙碌的时刻。
每天早晨,在武夷岩茶的茶香里醒来;每天晚上,又在武夷岩茶的茶香里睡去。
这个月的用水量奇高,喝茶用的桶装水的消耗量是平时的三倍;最大头的还是水费,是往月的四到五倍。
原因无它,每天试茶需要使用到大量的盖碗公道杯品茗杯,早晨刚洗过,下午又要洗一轮,到了晚上兴许还要再来一轮.....
幸好盖碗的釉面质量极好,否则估计都能洗脱一层皮。
在这样大量又密集的试茶中,喝到奇茶怪茶的可能性,是极高的。好茶毕竟只是沧海一粟,大多数,还是因为各种各样的缺陷被淘汰了。
能出现在商城里的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
它们的香气滋味汤感,品鉴里都详细地写好了。
而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被淘汰的茶,则各有各的“奇葩妙处”。
【一号肉桂】
干茶:条索粗壮紧实,颜色黧黑。其中略有几根没剔干净的梗。
香气:茶香杂乱无章,易逝。冷后盖香只有模糊的茶气。
滋味:先苦后涩,如同砂纸在舌面上摩擦,如饮酱香白酒。
推荐指数:负50颗星。
综合感受:
这无疑是一款没有个性、胡乱拼凑出来的茶。初闻之际,虽说没有那种令人难以忍受的奇怪杂味,但也绝谈不上“好闻”二字。
不难闻,却也毫无诱人之处。
它根本不像肉桂应有的样子,没有半点桂皮香,甚至连茶叶基础的花果香都未能闻出一丝一毫。
茶汤的苦涩程度实在太重,喝完之后只感觉那苦味如同强力胶水一般,紧紧地黏在舌头上,久久都无法消散。
仿佛喝了一碗浓稠的酱香白酒,满嘴满口都充斥着酱酱的涩味。
由此可见,其山场环境极为糟糕,所采用的原料也是质量极差,断然不能入选。
【二号肉桂】
干茶:长的、短的、碎的交织,褐色、黄色、黑色错杂其中,还有粗老、短碎掺杂其间,品相极差。
香气:既无焦糖香,也无焙火气息,像一位活死人。
滋味:素白如纸。
推荐指数:负100颗星。
综合感受:
平日我们谈论岩茶,多数会提及重水求香。实际上,岩茶的干茶外观亦不可小觑。至少,看起来要能过关。最起码看上去要如同一碗正常的岩茶,条索匀称紧结且不杂乱。
否则,呈现出一副犹如边角淘汰废料的模样,怎么喝得下去?
只能去直播间靠极度低价收割韭菜了。
【三号肉桂】
干茶:略碎。不知是本身碎,还是快递挤碎。
香气:无香。盖上纯粹一股臭味,沤青味,令人作呕。
滋味:鼓起勇气尝了一口,茶味薄,滋味淡,落入汤中的竟然是一股水果摆放太久后,将腐未腐的怪味。、
推荐指数:负100颗星。
综合感受:
冷后再闻,果然,发酵过头后做出了“烂水果味”,像一筐烂桃。
割韭菜的直播间里卖的所谓“蜜桃香肉桂”,就喜欢用这类“沤青烂桃子茶”来冒充。
而真正的蜜桃香是甜馥清爽的,近似新鲜水蜜桃的果香。
与烂桃烂果味、沤青沤烂味,有云泥之别。
【四号名丛】
干茶:底下一层全碎,面上相对完好的条索则过老。揉捻不紧,是碎末与老叶混拼之作。
香气:公允来说,香气还行,有蜜香,焦糖香,木质香,但落水香略淡。
滋味:滋味很空,不苦不涩不香不醇,乏味。
推荐指数:负250颗星。
综合感受:
连试了3款肉桂,一款比一款糟,试茶已经试到心累。索性换了一泡名丛矮脚乌龙。
然而,它还是让我们失望了。
汤感这么薄,哪有半点名丛的风范?
整泡茶里藏着这么多粗叶老叶,内质匮乏,茶汤自然空洞无比,令人厌弃。
【五号肉桂】
干茶:条索紧结,完整,卖相算这批茶当中最好的,中规中矩。
香气:没有焦糖香,没有焙火气息,盖上地瓜味浓郁强烈,又是做青期间发酵失败的产物。
滋味:清汤寡水,汤薄,咽下茶汤后舌头发苦。
推荐指数:负50颗星。
综合感受:
试茶这么久,地瓜味的红茶遇到过好几回,但带有地瓜味的岩茶倒是第一次碰上。
这股地瓜味不像烤红薯那般的蜜薯香,倒像是生地瓜被大量虫咬蛀过一样,偏苦偏生。
一闻,就令人生厌。
【六号肉桂】
干茶:除了个别老叶片没剔除干净,整体表现尚可,颜色均匀。
香气:烟味重,带烟熏火燎感,像冬天田野里烧秸秆的气味。
滋味:汤中烟味很重,带毛躁感,喝后感觉刺辣,锁喉感明显。
推荐指数:负50颗星。
综合感受:
好的岩茶纵使焙茶火功再高、就算彻底将火焙足,喝起来也不会有这么重的烟味。
何况,这股烟味还是呛鼻的,完全就是焙茶没焙好,或者是焙茶时选的木炭质量不行,烧起来焦炭味、烟味太重,被茶叶吸附了进去。
茶汤不润口,没有半点滋润度,还让人干涩锁喉。
碰到这样的茶,只想立马倒掉。
【七号肉桂】
干茶:条索相对齐整完好,粗长且紧实。
香气:焦糖香颇为微弱,既无火味,亦无花香、果香及桂皮香
滋味:茶汤色泽偏深偏红,近似“红酒汤”。汤水入口还算柔和,亦不苦,然而淡薄之态甚是明显。
推荐指数:负30颗星。
综合感受:
这泡茶给人的感觉,并非新茶之貌。
甚至不类近两年的岩茶,反倒宛如陈放许久之态。
想来,原本的山场与工艺尽皆平平,是以内质空洞,又放置如此之久,则更无老茶的醇厚之态。
相反,就连本身的香气都消磨殆尽、消失不见。
实在是乏善可陈,味同嚼蜡。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