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父亲去抓知了猴,看到冤家的儿子掉到池塘里,父亲做了个决定

温玉琂 2025-01-11 09:28:25

"狗娃你个兔崽子,又来爬我家的枣树!"父亲扯着嗓子喊,拎着竹竿就往外冲。

那是1983年的盛夏,空气烫得能煎鸡蛋,知了在树上拼了命地叫唤。

村里的枣树下,晒谷场上空荡荡的,只有几只老母鸡在树荫底下打盹,偶尔抖抖翅膀,扑腾起一片尘土。

住在村头的李有田一家,跟我们有着解不开的过节。

那会儿我才上小学三年级,整天看着父亲为了几个枣子跟李有田吵得面红耳赤,吵完了,两家人见面就跟仇人似的。

村里的老人都说,这俩人年轻时候关系铁得很,一个木匠一个泥瓦匠,没活的时候就一块儿去县城找工程干。

听说那会儿他俩还在县城火车站附近合伙开了个木器店,店不大,但年轻人有股子闯劲,生意倒是红火。

我八岁那年,有次发烧不退,听见奶奶跟隔壁王婶子聊天,这才知道事情的原委。

"都怪你爹跟李有田看上了同一个姑娘,就是你娘。"奶奶叹着气说,"你娘那会儿在供销社卖布,模样俊俏,性子温柔,方圆十里都有人提亲。"

"李有田为了你娘,特意去学了木工,想着手艺好了能讨你娘欢心。谁知道最后你娘选了你爹。"

"自打那以后,李有田就把店盘给你爹,自己回了村。后来你爹也没心思在县城待,店也散了。"

母亲常念叨:"你爹这人死要面子,明明心里难受,还得装作若无其事。"

我知道她指的是啥,咱家还住着茅草屋,赶上下雨天,房顶漏得跟筛子似的,地上摆满了盆盆罐罐接水。

父亲这些年在工地上干活,累得腰都直不起来,还是盖不起新房。每次路过李有田家的两层小洋楼,他都低着头快步走过。

那个闷热的下午,我正躲在屋檐下纳凉,听着隔壁老刘家的收音机放着《小白杨》,忽听见院子外头一阵吵闹。

探头一看,李有田家的狗娃又来了,这回不光偷枣吃,还顺手抓起树枝上的知了猴往衣兜里装。

父亲追了出去,狗娃慌不择路,一头扎进了村边的水塘。

"咕咚"一声,水花四溅。这水塘是村里最深的,听说有两丈深,是当年大炼钢铁时期挖的。

狗娃不会游泳,在水里直扑腾。父亲站在岸边愣了一下,脸色突然变得煞白。

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刻父亲的手在发抖,额头上的汗珠子往下直掉。他的眼神里透着说不出的恐惧。

"救命啊!救命啊!"狗娃的喊声越来越微弱。

母亲从厨房跑出来,一看这情形,吓得捂住了嘴:"老张,快救人啊!"

村里人也陆续围了过来,可没人敢下水。父亲站在岸边,浑身发抖,眼睛死死盯着水面。

这时我才想起奶奶说过的往事。1963年那个夏天,父亲的亲弟弟就是在这个水塘里溺水身亡的。

那年父亲才十二岁,眼睁睁看着弟弟沉下去,却无能为力。那件事成了父亲心里的一道疤,每年清明,他都要去水塘边给弟弟烧纸。

从那以后,父亲见了水就害怕,连洗澡都不敢放太深的水。村里人都知道这事,也从来不劝他去河边洗衣服。

水塘边的人越围越多,议论声此起彼伏。

"这不是当年那个死了弟弟的张根生吗?""就是就是,这么多年了,他都不敢碰水。""这下可怎么办啊?狗娃怕是要交代在这了。"

我看见父亲的背影在颤抖,他的拳头握得死紧,指节发白。突然,他大喊一声:"弟弟,哥来了!"

"扑通"一声,父亲跳进了水里。

岸上的人都惊呆了,母亲"哎呀"一声差点晕过去,被邻居搀扶着。

等父亲把狗娃拖上岸时,两人都浑身湿透,狗娃吐了好几口水,脸色发青。

母亲赶紧跑回家拿来干毛巾和热水,还翻出几件父亲的旧衣裳给狗娃换上。

李有田得到消息赶来时,差点撞到村口的石碾子上。看见儿子没事,他双腿一软,跪在地上:"老张,我...我..."

父亲扶起他:"起来说话,大老爷们的,这是干啥。"

李有田红着眼眶:"这些年都是我不对,一直记着那点破事。年轻时候咱俩还是好兄弟,你记得不,那会儿在县城开店,你教我刨木头,我教你抹墙。"

父亲拍拍他的肩膀,声音哽咽:"往事都过去了,娃没事就好。"

那天晚上,李有田拉着父亲喝酒,两个半百的人,喝得眼睛通红。

"老张,你还记得咱们在县城那会儿不?"李有田端起碗,"那时候你说要娶如花,我说我也喜欢她,差点没打起来。"

父亲笑着摇头:"年轻人哪,都爱钻牛角尖。"

"这么些年,我总觉得你抢了我的姻缘。可今天我才明白,如花嫁给你,是老天爷最好的安排。"

母亲在一旁抹眼泪:"你们俩啊,这么多年了,总算解开了这个疙瘩。"

那年秋天,李有田带着全家人来帮我们盖新房。他还让狗娃跟着学木工手艺,说要给我家打些新家具。

每到知了猴上市的季节,狗娃总要来帮我家摘知了猴,还说这是他最拿手的活计。

奶奶常说:"这就是缘分哪,当年为个姑娘闹翻,如今因为救了个娃又和好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家和李有田家的恩怨随着那个夏天的知了声,慢慢化解在了岁月里。

父亲不再害怕那口水塘了,傍晚时分常和李有田一块儿在塘边钓鱼,说说笑笑,倒像回到了年轻时候。

1990年我考上了大学,临走那天,狗娃送我到村口,递给我一个木头盒子。

打开一看,是个精致的首饰盒,上面雕着一只知了。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这是我跟我爹学着刻的,花了好些天呢。"

2000年,我带着孩子回老家探亲。刚进村口,就听见了震耳欲聋的知了声。

村里的老枣树还在,树冠更大了,每年夏天都会有知了来安家。

父亲和李叔坐在树下乘凉,看着我们的孩子在院子里追逐打闹。

日头西斜,知了还在不知疲倦地叫着,声声入耳,却让人心里暖暖的。

人这一辈子啊,难得糊涂些,难得善良些。就像那年夏天的知了猴,虽然来得不容易,可格外让人回味。

0 阅读:0
温玉琂

温玉琂

聊聊历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