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对太平天国的贡献可大了,在早期那就是太平天国的顶梁柱,后来更是他把太平天国带入了中兴阶段。
大家都知道哈,杨秀清最后的结局那可真让人忍不住叹气。他这一死,整个太平天国就开始走下坡路。韦昌辉把他给害死了,不过,后人对他的死一直是议论个不停。有个太平天国的幸存者叫赖汉英,到了晚年的时候,把当年事情的真相给说出来了。
杨秀清死了之后,石达开就出走了。哪怕后来洪秀全好说歹说劝了他好多回,石达开就是不肯再回来。这时候的太平天国,没将领可用了,没办法,洪秀全只好赶紧把李秀成叫回来守天京。
大家都知道,这时候的太平天国已经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湘军打过来的时候,太平天国就只能一个劲儿地往后退。没过多久洪秀全就去世了,就因为他指挥失误,不肯先暂时撤退,之后再找机会卷土重来。
当然了,哪怕把人都处决干净了,也还是会有逃脱的,就像洪秀全的小舅子赖汉英这样的。赖汉英,他可是洪秀全妻子的弟弟。赖汉英和洪秀全可不一样,早在杨秀清死的时候,他就觉察到太平天国要完蛋了。不过,当时那种局势下,他也没法说走就走。
所以,清军攻打天京的时候,赖汉英就琢磨着给自己找条后路。他心里明镜儿似的,要是被清军逮住了,那肯定是死路一条。天京沦陷的时候,他麻溜儿地就跑了。清军可不是好糊弄的,在后面紧追不放。后来赖汉英从楼上跳下去,这才跑掉,不过也搭进去一只脚。
脚和生命比起来,那根本就不算啥。赖汉英逃出来之后,连大气都不敢出,一直小心翼翼地躲着。就这么一直躲到19世纪初,他才从香港折腾着回到家乡,中国人嘛,向来都有落叶归根的想法。
他回到家乡,三年之后就去世了。他可是唯一一位得以寿终正寝的将领。他回乡之后,一说起当年的事儿,就把困扰大家多年的秘密给说出来了,啥秘密?就是杨秀清真正的死因。
杨秀清不是被洪秀全和韦昌辉密谋害死的。是韦昌辉自己假造洪秀全的旨意,把杨秀清给杀了,他俩之前就有私怨嘛。
赖汉英的身份摆在那儿,所以关于太平天国内部的事儿,他是很有说话的资格的。想当年,杨秀清和太平天国里好多人都有矛盾。但是,其他人可不像韦昌辉那样小心眼儿,一点仇都得报。为啥?因为韦昌辉当初加入太平天国就是奔着报仇去的。
当然,这时候必须得说说杨秀清的性格了。可以这么讲,后来之所以发生悲剧,很大程度上就是杨秀清的性格导致的。
杨秀清早期的贡献那是没话说的。太平天国能成功,一半的功劳都得算在杨秀清头上。可就是因为他功劳大,慢慢就变得居功自傲了。
洪秀全在早期可信任杨秀清了,基本上把内部的大权都交给了杨秀清。不过现在看,这么做是会有不少隐患的,毕竟谁能对权力不心动?
太平天国属于农民起义嘛,农民起义是存在局限性的。这局限性其中一点就是,大家相互间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平等的关系。所以,在大家心里,对领袖就没有封建王朝里那种尊敬和听从的态度了。
杨秀清手里的权力越来越大之后,就不再满足了。说起来,大家看了那么多农民起义就会发现,这些农民起义都有个相同的地方,就是只能一起吃苦,不能共享富贵。
壮大之后肯定会出问题的。这时候杨秀清就开始有想法了,整个太平天国都是我一手参与建立起来的,凭啥我得听洪秀全的?
这时候洪秀全的想法也变了。大家都知道,定都南京以后,洪秀全就开始自称皇帝了。这一当上皇帝,洪秀全和那几位王爷之间的关系就不一样了,他们不再是兄弟关系,而是变成了君臣关系。这就使得本来心里就有怨气的杨秀清更加不高兴了。
洪秀全对杨秀清的能力那肯定是认可的,所以就给了他些特权,像免跪拜这种。可实际上,他俩心里头都憋着一股气,不过一直都在表面上装得挺平静的。
要说两人彻底闹掰,那就得提到“封万岁”这事儿了。洪秀全被逼得没办法,只能同意。就因为这事儿,洪秀全对杨秀清再也没有以前那样的信任了,慢慢就开始讨厌他、忌惮他了。
在这里就得说说杨秀清了。他,被胜利和权力搞得晕头转向了。办事的时候那是随心所欲,在太平天国里就没做到公事公办,老是把自己的私人感情掺和进去。仗着自己有权,肆无忌惮地排除那些跟他意见不合的人,就他这样,自然就把其他将领给得罪了。
杨秀清的手段那可相当严酷。大家都知道,太平天国定都之后制定了好些规则和刑罚,这里面杨秀清的手段是最冷酷的,犯的事轻就砍脑袋,重的话就五马分尸。
可他却忘了一件事,这就是“一山不容二虎”。杨秀清都把手伸到自己这儿来了,洪秀全哪能就这么干看着不管。
就因为这事儿,杨秀清死了之后,好多人都觉得是洪秀全干的。其实,跟洪秀全比起来,韦昌辉那可是更恨杨秀清。
三、天京之变韦昌辉这人自尊心可强了。想当年,他就是因为特别痛恨清朝才加入太平天国的。在太平天国里,他靠着战功被洪秀全封了王爷。可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都已经是王爷了,居然还被杨秀清肆意地欺负、辱骂,这韦昌辉哪能受得了。
当时,就因为船只的事儿,两边起了纠纷。杨秀清气坏了,把这事儿全怪到韦昌辉身上。他不光跑到韦昌辉的宅子里大闹一通,还当着好多人的面狠狠地揍韦昌辉,一点儿面子都不给韦昌辉留。不管怎么说,韦昌辉那可是洪秀全亲自封的王爷。
这还不算完,杨秀清老是为了点小事就对韦昌辉又打又骂。最值得一提的是,韦昌辉的哥哥不过是和杨秀清的小舅子争房子这么个小事儿,杨秀清就说他目中无人、藐视天朝,然后把人给杀了。
而且不是一般的斩首,是五马分尸。这事儿在韦昌辉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子,就从这时候起,他可把杨秀清恨透了。
韦昌辉心里也暗暗盘算着报复的时机,没过多久,他就搞起了“天京事变”。
结语杨秀清的悲剧,有一部分原因得算在他自己的狂妄和自傲头上。从这儿,咱们也能瞧出农民起义是有局限性的。
农民起义到了后期,大多都避免不了从内部先垮掉。就像最开始的陈胜吴广起义,还有后来的李自成起义,都是这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