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芒砀山的神奇壁画,凭啥成了河博的“九大镇院之宝”?

律令9章 2024-03-17 14:12:43

1986年,河南永城芒砀山上正在放炮炸石,一声巨响后,山崖上竟被炸出一座“无底洞”;工人们好奇,纷纷沿“洞边”向内窥视,一条由“钱串子”铺成的道路直通幽暗深处,既显得神秘,又让人不自觉的脊背发凉。

芒山镇紧挨芒砀山,传说这里是龙脉福地,许多君王选择葬在此处;如今出现“无底洞”,采石工人们并不感到惊讶,反而好奇地想“无底洞里藏着什么宝贝?”

也不怪大家这样想:光是洞口就用“金钱铺路”,这种排面已经说明“里面睡的是大人物”;消息传出后很快引来文管部门,并进行了初步勘察,“无底洞”应是工人误炸出的古墓甬道。

确认这里存在古墓后,该信息继续上报至国家文物局,1987年9月,由专家组成的一支专业考古队开始对“无底洞”进行发掘;在通往墓门的甬道上,专家发现了一个“凸”字形坑槽,竟会是一座“钱窖”!。

说“钱窖”一点不夸张,就见由麻绳串连起来的铜钱按南北朝向整齐排列,或因年代太过久远,麻绳已然腐朽,仅剩“数不清”的铜钱清晰可辨;大抵有:八铢半两、四铢半两和榆荚钱等,足有225万枚,3吨重。

暂且不说“钱”的价值,仅“3吨重的铜”在当时都能值40多万,如果再加上历史、收藏等市场价,这堆“古币”足以称得上天文数字;问题随之而来,敢用这么一大堆“钱”作陪葬,墓主人的身份是有多么尊贵?

不光“钱窖”,随着发掘深入,整座古墓的规格之高更是令人惊叹;简单来讲,这座古墓主要由墓道、甬道、主室、棺床室、巷道和七个耳室组成,“墓道”应为露天开凿,正是工人们放炮炸石的地方。

由外向内讲,仅是“墓道”就长达18米,最初由凿制规整的青条石封堵,青条石上刻有制作工匠的姓名、石条尺寸、制作时间,甚至还有位置编号;如此细致的刻石记录,从侧面再次反映了墓主人的尊贵身份,为封堵墓道,这样的青石条足足用了2000多块!

还没完,“墓道”走完还有22.95米的“甬道”,再往东走一段距离才进入“主墓室”,主墓室北侧又有“棺床室”,专家在这里发现了传说中的“金缕玉衣”。

稍显遗憾的是,土夫子已将“金缕”抽走,如今只剩下一堆“玉片”;从规模及精工程度来看,这座古墓堪比“帝王陵寝”,墓主人会是谁呢?

从“钱窖”中的“铢币”推断,该墓应为2000多年前,鼎盛时期的汉代产物;如此试猜,鼎盛时期的汉代除了武帝之外,谁敢拥有如此规模,如此豪横的墓葬?

对历史有研究的朋友应该知道,古代帝王自登基便开始修造自己的陵墓,要达到如今这座古墓的规模,没个几十年难以完成。

这说明,该墓主人的尊崇身份不在汉武帝之下;本次考古发掘历时四年,直至1991年,专家终于找到了墓主人的信息,竟是西汉时的“梁共王”,刘买。

说起这个“刘买”,他本身并不出名,关键是他有一个好父亲,“梁孝王”刘武;此人曾在“七国之乱”中做出重大贡献,汉文帝赏他的封地囊括40多个郡,从河南开封直至山东泰安,“梁国”由此成了西汉早期最有实力的诸侯藩国。

刘武死后,“梁国”第二任诸侯王就是刘买,但他生的不是时候;对历史有研究的朋友应该知道“武帝削藩”的故事,当时汉武帝施行“推恩令”,刘姓王室的势力被大大削弱。

如果按历史记载,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后,刘买的地位大不如前,他的陵墓“理论上”不该这么雄伟、奢华的;但事实就在眼前,墓志铭不会说谎,专家找到的就是“梁共王墓”,看来汉武帝还是对刘氏宗亲手下留情了。

总之,“梁共王墓”被评为:94年的“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这就怪了,考古专家见过太多“金银珠宝”,一般文物真就算不上稀奇,“梁共王墓”有啥稀罕宝贝,竟敢称“十大发现”?

答案就在主墓室的前厅顶部,有一幅东西宽3.27米,南北长5.14米,总面积达16.8平方米的壁画;专家对这幅壁画啧啧称赞,甚至颂其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

众所周知,“敦煌壁画”盛名远播,“梁共王墓”里的一幅壁画,竟敢与敦煌壁画相提并论,该壁画究竟有啥特殊之处?

首先,这幅壁画是2000多年前的西汉产物,比“敦煌壁画”早了600多年;其次,该壁画历经2000多年,再次现世后与其他古墓中的壁画、漆器不同,它并未因空气氧化变得暗淡或褪色,竟仍然保持着原有的绚丽色彩,专家惊叹:奇迹!

大抵来讲,该壁画底色朱红,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飞腾入空的巨龙,身旁一只飞凤,“龙角”被“凤鸟”紧紧咬住。

巨龙下方有一只似虎似豹的怪兽,仿佛在紧追巨龙的方向;壁画四周又有灵芝、祥云,边缘还有“绶带玉璧”图案。

经鉴定,该壁画的主色调由红、白、黑三色组成,分别以朱砂、云母、孔雀石为色源,再与泥浆混合,最后由画师涂在墓顶上。

这里说明一下,上述文字说的简单,其实难度极大;试想,墓室为穹顶结构,在没有攀附之处的情况下,2000多年的画师是怎样绘制出这么一幅巨型壁画的?

不夸张地讲,即便放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即使有专业攀附工具辅助,想“仰视”画出一幅“面积达16.8平方米”的巨幅壁画,其难度仍不可想象!

单说壁画内容,有心的朋友或许已经看出来了,这不就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嘛,传说中的四神兽!确实如此,专家称之为《四神云气图》,寓意:墓主人“升天”时的“四神兽接引图”。

问题在此出现,“四神云气图”中青龙、白虎、朱雀俱全,独独少了“玄武”,取而代之的是一只鸭嘴头、鱼鳞身的怪兽;不对呀,“青白红黑”中少了“玄武”,还能叫“四神图”吗,“玄武”哪去了,那只怪兽又寓意什么?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有人说“2000年前的‘玄武’还未出现”,有人说“怪兽就是‘玄武’,只是画的比较抽象”;众说纷纭中,有几种比较主流的解释,有专家认为:古人讲究“避讳”。

古礼有“唯亲者讳、贤者讳、尊者讳”之说,刘买的父亲是梁孝王“刘武”,其名中“武”字与玄武中的“武”字同字同音;为避讳,刘买刻意用一只怪兽替代了“玄武”。

也有人认为:2000年前的早期西汉,青龙、白虎、朱雀的代表方位既寓意已基本确定,唯独代表第四方位的神兽迟迟难以确定;那只鸭嘴形怪兽就是“龟蛇”的变形体,这与汉高祖“斩白蛇”有关:传说刘邦曾在芒砀山斩白蛇,时有老妪哭曰“赤帝子斩白帝子”。

无论哪种解释成立,如今的“四神云气图”都是瑰宝文物,河南博物院决定永久收藏;需要说明一下,虽然“河博”要收藏,可“四神云气图”却在古墓中,怎么才能将它搬出来更好保护呢?

理论上讲,千年墓室一旦接触空气,无论之前再如何绚丽多彩的颜色也会逐渐“氧化脱落”;《四神云气图》能保持色彩至今,虽是奇迹,但也同样面临被氧化的风险,“脱落”是时间问题。

1992年,河南文物局长杨焕成,紧急找来古建筑保护研究所主任陈进良,同时提出要求:必须找到方法将这一珍贵壁画揭下来!

说的简单,“四神云气图”是壁画,且是2000多年前的壁画,它不是“能粘能揭”的壁纸;实事求是地讲,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揭取石刻壁画”技术虽然已出现,但并非完美。

直白点解释,现如今的“揭取技术”仍会对壁画造成新的伤害,即便最后成功揭取,壁画上也会留下无法消除的鱼鳞纹;但是,如果不尽快搬迁“四神云气图”,这幅千年瑰宝就将难以避免的遭受氧化、龟裂、霉斑污染,甚至逐渐脱落的危险,到底该咋办?

两害相权取其轻,为尽可能的保护“四神云气图”,专家冒风险也要揭取这幅2000年前的壁画;“陈专家”欣然接受了这个挑战,为尽可能减小对壁画的伤害,他带领团队制定了多套揭取方案。

理论上讲,“四神云气图”的颜色仅有毫米厚,面积却达16.8平方米,“整体揭取”并不现实;经缜密研究,专家团队决定将整幅壁画分成五等份,每一部分均由专业人员用批灰刀小心翼翼,一点一点地切割石层。

一言以蔽之,为揭取“四神云气图”,专家们奋战了两个多月,拼接无数个碎石层后,这幅千年前的壁画终于搬进了博物馆。

1994年,《四神云气图》刚进河南博物院,专家们立即对它进行复刻和防风化处理,这件“瑰宝壁画”终得永久保存,今位列河博“九大镇院之宝”!

0 阅读:28

律令9章

简介:惊堂木一拍,“上下五千年”张口咱就来,对错您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