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是源义经”这一观点最早出现于日本江户时代,后来在明治维新时期逐步成型。日本伊藤博文内阁的内务大臣末松谦澄就以这一观点作为他的剑桥大学毕业论文的主要观点,后来整理成为《义经再兴记》出版。
末松谦澄
“成吉思汗是源义经”的主要依据是以下几项:
一,源义经的日语读音“ゲンギケイ(Gengikei)”与“成吉思”的日语读音““ジンギス(Genghis)”比较相似,可见二者定有关联。
二,源义经的家族纹章“笹竜胆”与蒙古帝国的徽章“苏鲁锭”很相似,二者定有渊源。
笹竜胆
苏鲁锭
三,“成吉思汗”在日语中可以写为“吉成思汗”,而源义经和他的爱人静御前就是在吉野山相爱成婚。“汗”字则可以拆分为“水干”,正是静御前常穿的服饰。因此“吉成思汗”就可以解释为“吉野山成婚,怀念静御前”。
四,蒙古帝国后改国号为“大元”,就是为了纪念先祖成吉思汗(源义经)。
五,元世祖忽必烈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主动向日本发动进攻的皇帝,但因为台风而功败垂成。有些日本人认为忽必烈之所以如此另类地向日本进攻,就是为了祖先成吉思汗(源义经)而向镰仓幕府复仇。
到了后来关东军根据满蒙一体,日满一体论证出“我康德皇帝就是源氏的后人”因此把天照大神作为“满洲人”的祖宗是合情合理的。
——————
介绍一下主角:
源义经(1159年—1189年6月15日),幼名牛若(うしわかまる)。日本传奇英雄,平安时代末期的名将。出身于河内源氏的武士,家系乃清和源氏其中一支,河内源氏的栋梁源赖信的后代。为源义朝的第九子,源赖朝之弟。
源义经之父源义朝在平治之乱中为平清盛所败后,源义经在七岁时被送到京都鞍马寺学习,改名遮那王。之后投奔奥州,受到奥州藤原氏当主藤原秀衡的庇护。承治四年(1180年),源义经与同父异母的兄长源赖朝一齐举兵讨伐平家,在著名的战役源平合战中战功彪炳,威名显赫。但也因功高震主为源赖朝所猜忌,最终兄弟反目成仇。源赖朝得到后白河天皇的院宣后,在全国发布通缉命令追捕源义经。源义经在走投无路之下再度投靠藤原秀衡,藤原秀衡死后,其子藤原泰衡开始排挤源义经。文治五年(1189年),源赖朝亲自率兵讨伐平泉。迫于源赖朝之压力,藤原泰衡把枪口转向了源义经。源义经最后在衣川馆自尽。
源义经为日本人所爱戴的传统英雄之一,而且由于其生涯富有传奇与悲剧的色彩,在许多故事、戏剧中都有关于他的描述,在许多神社中也奉祀著源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