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30号金融工作会议后,证监会于11月1号开了传达工作精神的学习会议,并提出了具体四条发力措施,其中关于楼市的新定调也出现了,即全力做好房地产、城投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
强化城投债券风险监测预警,把公开市场债券和非标债务“防爆雷”作为重中之重。以前大家听爆雷还是民间的说法,那现在直接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了,而且还是跟房企、城投搭上了关系,说明现在很多房企证监会已经关注到了这里面的风险,所以才会专门在重点会议上拎出来说。
这也是证监会首次提出“防爆雷”的说法,之前的很多措施都是在为房企化解债务喊话,像去年底的信贷、债券、股权融资渠道的“三箭齐发”,助力房企融资开闸,甚至允许开发贷、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可额外展期1年,且都可以不降级,不改变征信。但是从今年来看,效果并不是特别好,恒大今年正式爆雷,老许进去了;碧桂园也得到了银行的融资授信,但是也在今年宣布债务问题;还有像闽系房企基本快爆完了。
所以金融16条的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加上几个月前混合所有制远洋集团的爆雷和万科前几天的风波,说明先已经不是民企了,而蔓延到部分国资身上了,那意味着会影响到国有资本了,证监会也必须要出手了。
因为之前的政策,很多银行和金融机构并不是特别买账,民营房企想通过融资去自救变得异常困难,根据克而瑞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80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量为4708亿元,同比下降25%。而且这里面占大头的都是国企和央企,只有头部的少数民企能喝到点汤,多数的民企只能看着。但是即便融到钱了,碧桂园也依然出了问题,虽然高层在喊话给房企进行融资,但下面的金融机构好像并不买账,特别是对于债务比重较高的民营房企。
数据显示,1-7月份房企非银行融资4812亿元,同比下降11.7%,其中信用债融资同比下降5.8%,而这里面,央企国企的融资占比就接近90%,民营房企连汤都喝不上,最多是闻了个味,所以头部的民企也在纷纷出问题,目前TOP10强房企里面,没有暴雷的也只剩龙湖一家了,大家还在看龙湖能够撑到啥时候,龙湖现在也基本是有回款了就抓紧还钱,也害怕沦落到重组的阶段。
根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几年里,前100强房企里发生暴雷的超40家,几乎达到一半,且绝大多数都是民营房企,而上面说的远洋则是混合制房企暴雷的先河,也可以看出些,证监会现在提的防爆雷大概率要去救的是这些混合制房企,甚至是更有实力的央国企和城投,因为民企该爆的都爆完了,你现在提防爆雷不是多此一举了吗,所以人家要救谁咱们还是要清晰的,民营房企现在就是老老实实保交楼,其他的暂时不要多想了。
现在很多房企的债务而言,能续命的方式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的操作,但是只能是延长爆雷的时间,真正要活下去还是要靠自己卖房的钱,因为想短期内拓展其他业务来回血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过去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房企,想靠造车盈利的话根本是不太现实的,只有回款了,才根本性的解决问题。
而根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来看,TOP100房企前10月销售总额为5.29万亿元,同比下降13.1%,10月单月销售额同比更是下滑了33.5%,要知道,今年可是救市政策面最广、力度最大的一年,光9月的救市文件就170多条,涵盖一二三四线城市,10月的低迷也说明目前传统的救市框架已经比较难托举市场了,需要进行一些创新和改革。所以,在10月的房改也为后续的楼市铺垫了道路,市场将逐步进行分化,房子之间也会慢慢分化,随着供需关系的调整,限价的操作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了,开发商都迫于压力在不断降价出货,甚至部分面包的价格已经比面粉还低了,到这个程度,完全可以说是断臂求生了。
根据克尔瑞的数据,截止10月末,仍有近五成百强房企2023年投资几乎暂停,且多数集中于销售50强之后,央国企拿地金额占比达到66%,民企仅有22%。数量上城投上榜数量最多,占比达到四成,所以今年拿地有三个层次,国央企积极、城投托底、民企隐身的这种局面仍未转变。
而且现在房企拿地更为谨慎且更为聚焦,更多的都是在热点城市或核心区域进行参与,所以前几天安徽高速在合肥溢价44.89%拍出地王、济南中电建溢价53.1%等操作,其实也是在为市场打样,地价不限了,大家都可以随意发挥,这样会引发其他城市的跟风和学习,也会让更多房企选择少部分的城市,所以三四五线城市现在基本明牌了,一二线的远郊区也接近明牌。
而要化解房企的债务暴雷,只有尽快解除限价,抓紧去掉三四五线的新房库存,让更多刚需敢于接盘、勇于接盘;其次是尽快落地保障房的来源,让市场更加明白后续的走向,让普通工薪阶层不要幻想再去买核心地段的商品房,老老实实住保障房,开开心心的消费,再稳住就业,整体爆雷的蔓延之势才能真正缓解,因为让房企自我造血比不断输血要更有效果,对城投也是一样,不要以为有中央转移支付就可以不断拿高地价,这也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