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楼市,注定不一样。
挂牌量持续上升,“小阳春”成谜
截止到2月16号,北京新房网签844套,二手房网签4078套。绿中介后台挂牌14.9万套,前台挂牌12.86万套。自2月1号的14.43万套到现在的14.69万套,半个月时间,后台挂牌量增加了4800多套。每日都保持着400-500套的速度递增。
例如:
2月12号,增加400套
2月13号,增加600套
2月14号,增加300套
2月15号,增加400套……
这也反映出,前期撤牌准备趁着“小阳春”出手的业主,按时上架了房源。但目前从成交来看,并不乐观。“小阳春”能否出现存疑。
从绿中介二手房实时成交看,截止到2月16号,成交2426套。
本周末成交首次突破1000套:2月15号成交439套、2月16号成交609套。平日成交基本在100多套,尚待“激活”。
新城支撑“好房子”,100%得房率将上线
近日北京发布《北京市平原多点地区“好房子”规划管理相关技术要点(试行)》,明确对多点地区的大兴、昌平、房山、顺义、亦庄、通州等地试点“好房子”建设。
主要内容包括:设置三种类型阳台(封闭、敞开、错层)、套内建积140平以上可在客厅设置50平以内的挑空层、架空层设置健身休闲等共享空间、户外建设风雨连廊、大堂沿街首层作为快递收寄等邻里空间、局部建筑高度可适当上浮一档、外立面用好材料(金属、砖石、陶板)等不计入容积率……
平原新城土地供应量占全市60%左右,是新房建设的主力地区。这次技术要点本质上就是在推动平原新城房地产市场改革。
未来郊区房子的舒适度大幅提升,进一步引导中心城区向平原新城疏解。
官家明确,中心城区和生态涵养区也有不同于平原新城技术要点的指引,之后会陆续推出。这是要走差异化住宅标准之路,推动市场彻底改变。
平原新城“一区一策”方案发布,郊区迎来大发展
最近北京还发布了5个平原新城(顺义、大兴、昌平、亦庄、房山)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对于各区的重点建设项目、产业发展格局进行了全面梳理。
例如大兴聚焦大兴机场临空经济、生物医药基地、国际氢能合作示范区,重点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繁荣开放国门新城。
亦庄巩固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医药健康、机器人与高端制造等产业,建设新质生产力典范区、高端产业综合新城。
顺义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如新能源智能汽车、航空航天、第三代半导体、智能装备、医药健康及现代航空、商业会展、产业金融、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建设临空经济先行区、产城融合国际新城。
昌平发展能源、医药健康、先进制造业等,重点建设科技创新活力区、产教融合未来新城。
房山重点发展绿色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智慧医工等产业,建设科教融合文化名区、新质智造产业新城。平原新城承载了北京近万亿GDP、超过3成的常住人口,是中心城区与津冀的桥梁,地位举足轻重。
当北京产业向平原新城布局之时,配套的交通、学校、医疗同步推进。这是平原发展的新机遇。
总结
2025年特别重视京津冀一体化和平原新城发展问题。
1月27号,《京津冀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获批。2月中旬出台平原新城实施方案、“好房子”技术要点。
这表明,首都都市圈发展要进入加速阶段,实质上是在将资源向平原新城“引”。
尽管当前楼市处于待激活状态,但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北京样板模型已现。近期北京楼市的政策需要关注,远期的规划也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