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世明诗|(三十二)“岁晚傲霜雪,不同天下寒”——贺铸

翻蓁熙 2024-02-15 04:22:45

北宋长期采取“重文抑武”的治国方针,使得武官在当时久处下位。一段错以武开头的仕途生涯,势必需要奋发蹈厉才有机会改写结局。然而转向并不意味着成功,仅是来到更高的起点。与其竭力追逐遥不可及的幻日,不如退守林泉之志。

贺铸,字方回。因其为贺知章之后,而知章居于庆湖,故号“庆湖遗老”,亦自称“北宗狂客”。贺氏自周朝开始便是名门望族,几乎代代出文武英杰。到宋时已大不如前,贺铸甚至得靠着祖上恩荫才当上右班殿直。之后几年虽多次转调,皆位卑事多。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

浮红涨绿鱼文起。

年年游子惜余春,

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

阑干长对西曛倚。

鸳鸯俱是白头时,

江南渭北三千里。

——《惜余春》

此词有惜春、怀人两重主旨。以暮春之景开篇,“收”、“约”等动词的妙用,将急雨后的情景生动地呈现出来。游子惜春,春却不解其情。下阙直言对妻子的思念和抒发被迫分别的幽怨。别后二人各自承受相思之苦,你托于信笺而我怅望夕阳。结句突出年龄和距离之远,增强了感染力。全篇情文并茂,言真意切。

南宋 佚名《寒林待渡图》(局部)

元丰五年至八年,贺铸于彭城担任宝丰钱官期间,与当地的文人隐士相交甚欢,一起创立了“彭城诗社”,留下了大量往来酬唱之作。

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

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

谁复挑灯夜补衣。

——《鹧鸪天》

这首为悼亡词,是贺铸重游苏州时,思念亡妻而作。再次来到苏州,一切都变了,为何曾经同行的人却不能同归。将年迈的自己喻为半死的梧桐和失去伴侣的鸳鸯,二者都指向丧偶之悲。草间露水刚蒸发的清晨,蹒跚徘徊于旧居和妻子新筑坟茔之间。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雨敲窗声,今后还有谁会为我深夜灯下缝补衣裳呢?通过物是人非的情境对比,表达内心深切的哀思与怀念。

元祐三年,贺铸赴和州任管界巡检,频繁奔波于田野间。三年后,在李清臣、苏轼等人的大力推举下,终于夙愿得偿,由武官转文,担任承事郎一职。他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以为迎来了大展宏图的机会。

南宋 佚名《寒林待渡图》(局部)

绍圣三年,到江夏任宝丰钱官。元符元年,因母丧而去职,不久东归,游历于苏、杭一带。

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台花榭,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

上阙写了一位婀娜佳人途经居所,只能目送她的背影远去。猜想她会与谁共度美好年华,许是在朱户楼台或花院深处,答案只有春风知晓。暮色之下,层云笼罩着杜蘅丛生的洲岛,美人不复现,唯有认真撰写伤心句。若问闲愁有几分,像那弥漫的川上草、纷飞的柳絮和梅雨时节的雨,铺天盖地无穷尽。最后的三排喻句,为古今所称道。

这首词写于贺铸晚年,立意和修辞方式极具个人特色。它有着朦胧的寄托,就像李商隐的《无题》。看似写失意错过的情感,向往而不可得,又会令人联想到“灵修美人以媲于君”,暗诉志不获展的惆怅。

池上千条柳,

依依解占春。

自怜衰飒鬓,

不与物争新。

——《题海陵寓舍二首之一》

池边柳千枝垂条,随风摇摆将春色占据。暗自为发白的双鬓感到悲哀,已经无意再与事物争新。短短两句,能感受到他的自怜自伤,彻底放下了对建功立业的执着。

宣和元年,致仕。七年,卒于常州僧舍。

南宋 佚名《寒林待渡图》(局部)

贺铸是宋代较少的,成功将复杂的性格和人生经历,相对自然地糅进作品的人。在他的创作生涯中,诗词题材与风格的变化,是与生活境况息息相关的。身在乡间,便多田园闲适之作。游宦在外,则多为山水、怀古思远、赠别之诗。

为人处事,恣意狂纵,被认为身怀侠气。喜好饮酒。早年积极入世,即使官微仍存上进之心。后因苏轼的“乌台诗案”,意识到党争的激烈与凶险,转而研究佛老,并有了归隐的打算。他的笔下既能看出精工雕琢的痕迹,又不乏自然质朴的流露。擅长化用前人成句及典故,同时又保持自己的独创性,巧妙维持着二者的平衡。

一个能文能武的狂客,平日里不修边幅、鲸吞牛饮,需要时却心细如发,耐心极佳。豪逸似不谙世事,却能解闺妇凄怨。行径有着极致的反差,又合理地统纳于心。凭借这份兼收中和之力,终成风格多变而意不散的文学大家。

文章来源:

【蓁熙文化】微信公众号,敬请关注

更多内容也可搜索并关注:喜马拉雅、bilibili平台【蓁熙文化】

更多学习平台可搜索:小鹅通【蓁熙文化】

版权申明:

文中音视频作品及图片版权归【蓁熙文化】所有,未经正式许可或授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0 阅读:2

翻蓁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