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倾向于说教而不是共情理解?

虫虫情情 2024-02-17 14:05:49

亲人爱说教,可能会有两个方面原因导致这个现象。一个是自恋的人格属性,让他们具备超强的控制欲和人际关系打压状态,面对他人出现问题的时候,会缺乏同理心,然后出现说教的行为。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人际关系缺乏边界感,跟平时的行为习惯有很大关系。跟人的接触中,缺少反省心理,总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在为别人好,别人应该听我的才会顺利,我得把握主导权。

这两种心态叠加在一起,就会形成说教的过程了。

先来讲一下自恋这个特点。严格意义来说,“说教”背后的根源就来自自恋这个属性,不健康的自我状态导致的现象。心理学上的自恋,与平时我们所讲的自恋还不太一样。

平时我们所说的自恋,更多是指性格特征,那种自以为是、不听别人劝说、高傲自满的心态。

而从专业层面分析,自恋实际上是一个人是否能够接纳自己处境,并且专注于自身感受和面对他人关系的过程。如果个体能够拥有健康良好的自恋情绪,懂得进退自如,把握好这份界限,那么人际关系相处就会比较顺利。

打个比方。

有一天你孩子做数学题,有一道简单的题目,45+89等于多少?成年一看就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是134,很快就算出来了。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题目对他来讲难度就会比较大。

有的家长就看不惯,看孩子为了这道题目半个小时都解不出来,心里面就急了,会指着对方鼻子骂:“这么简单的题目,你怎么这么笨呢?我一看就知道答案,你怎么算不出来?”

像这种行为,就是非常典型的自恋情绪,凌驾于别人感受进行打压的过程。

因为自恋,他已经没办法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问题了。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子,智力发展还没有成熟,这样的题目感觉难度大做不出来是很正常的,怎么会骂呢?有点同理心的,就能够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然后做出合适的反应。

他会告诉孩子这题怎么解,如何做,耐心地告诉他四则运算的原理,慢慢引导他去完成这道题目。

所以自恋的心理属性很关键,一个人能不能理解他人,首先就得修通好自身的自恋性质。怎么样去理解他人,为别人考虑,同时做到良好的态度,这是需要长期培养和感受的,也需要长时间地去学会成长。

此外,人际关系的边界感把握,也是很重要的环节。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经常会起冲突?这跟人如何看待关系有着很大联系。边界感强的人,他们就能够合理控制好自身情绪以及帮助他人的界限,什么人该帮,什么人不该帮,内心会很有数。

不会过多控制、同情或者说教,能够相信对方通过自身的努力走出困境。

要是边界感差,问题就大了,时不时生活中就会产生冲突。

例如同事之间在工作,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忽然有个同事过来找你,跟你说:“不好意思,我有个任务不会做,你能不能教我一下?”

像这种情况,比较好的方式就是传授一下经验,告知他这件事如何操作,或者说明,要是有说明书之类的,也可以让对方自己去学习掌握。说教的话,可能就会让对方不满,内心会存在抵触情绪。他会觉得你清高、不懂人情,太高傲了,什么人都瞧不起,慢慢地关系就会走向破灭。

这项能力,也是需要在生活中去学习的。特别是亲人之间,也需要保持好这份边界。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心理要有数。

总而言之,这里面背后的原因较为复杂,说教的心理动机可能会存在差异。有的会是“看不惯”,身边的人做不好而导致自恋情绪膨胀,想要指责对方的心态产生;还有的就是“不知轻重”,对于关系之间的相处缺乏边界和尊重。

能体现一个人心理纠结和复杂的情绪。

0 阅读:2

虫虫情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