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前先成人,这应该是教育的顺序。我们看到过“披着羊皮的狼”,也知道“道貌岸然”的人是什么样子的。当然不希望孩子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1、从小进行正确的“三观”培养,是好的教育的前提。2、成功和成人,应该是一个人的左手和右手,而不应该缺失哪一个。德才兼备是我们家长的期望,但成功的定义绝不仅仅是功成名就、“清华北大”,把成功的定义“狭隘”化了,我们仍就不能很好地“教育”我们的孩子。
读书本身是件很好的事,但被迫读书就不太美好了。所以陪孩子读书是好事,能促进亲子关系,但要看怎么陪法。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心理需求不一样,父母的作法也要随之调整。说的坚持十年,不太清楚是从什么时间开始计算,先按常理,从二三岁开始算吧。三岁以下的孩子,认识的字,也没有独自阅读的能力,这时需要父母“重度干预”,比如和孩子一起读绘本,给宝宝读书上的故事,尤其是睡前故事。这时宝宝是看不懂书的,甚至可能还没听完故事就睡着了,但这种亲密的互动能在宝宝记忆深处,留下阅读是美好的感受,这对宝宝以后的学习很有利。
上幼儿园,宝宝开始认字了。小班还是绘本为主,到了中班、大班,就可以给宝宝看一些简单的故事,引导孩子自己阅读。让孩子复述,甚至改编绘本上的故事,这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从上小学开始,父母就要逐步放手了。可以作一些兴趣上的引导,在孩子想看什么书,了解什么知识的时候,告诉他寻找答案的方法,或者找到答案的途径。这时的陪,更多的是扶一把。到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就不需要大人陪了,他们自己会去寻找自己的世界。陪伴不是守在孩子身边,和孩子一起看同一本书,那只会给孩子感受到压力,感受到被大人逼着读书。真正的陪伴,是大人的习惯带来的阅读的氛围,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主动阅读。
坚持的力量,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觉得这句话用在这里也合适,一天两天的阅读你觉得看不到效果,长期的阅读,整个人的思维,眼界,观点都会特别开放,日积月累的阅读,对人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气质的改变。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经常读书的人,他的气质一定是与众不同的,恬淡,安静,温文尔雅。阅历的增长。阅历丰富的人,见识多广,他们经历过很多事情,或平淡,或惊喜,或难过……我们无法亲历别人的人生,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去增长阅历。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了解作者所经历的人生,了解作者对自己人生的感悟,从其中得到自己的观点和感悟。智慧的增进。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增进智慧,把不懂的不知道的学会,掌握,大开眼界。教育孩子的成功不能一概而论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不能简单的以读书多少来衡量。积极健康的人格底色,我认为是最大的成功。当然阅读对健康的人格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