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季,不仅是品尝新鲜食材的好时节,更是吃鱼的黄金期。经历了冬季的蛰伏,春季的鱼,积累了丰富的营养,肉质鲜嫩紧实。
并非所有的鱼,都适合在春季食用。掌握吃鱼的门道,既能享受美味,又能收获健康。下面是,春季吃鱼的讲究——3种鱼要少吃,5种鱼非常值得推荐。
春季需少吃的3种鱼
1. 越冬的鲫鱼

鲫鱼本身是营养丰富的食材,但经过漫长的冬季,鲫鱼体内脂肪消耗殆尽,春季时身体虚弱,肉味也变得较为松散。
更为关键的是,春季是鲫鱼的产卵期,此时食用鲫鱼,不仅口感欠佳,还会对鱼类资源的繁殖,造成负面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2. 污染水域的鲶鱼:
鲶鱼生存能力强,能在污染严重的水域中存活。它们会大量摄取,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导致体内重金属,和寄生虫含量超标。
春季水体流动变化,鲶鱼体内积累的毒素,可能更多。食用这类鲶鱼,会增加食物中毒和感染寄生虫的风险,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3. 生鱼片:
生鱼片虽然口感鲜嫩,深受部分食客喜爱,但春季气温逐渐升高,各种细菌和寄生虫,活跃起来。生鱼片若处理不当,很容易携带寄生虫和细菌,例如肝吸虫、异尖线虫等。这些寄生虫进入人体后,可能引发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甚至损害肝脏等重要器官。

春季推荐食用的5种鱼
1. 鲈鱼
鲈鱼肉质洁白肥嫩,细刺少,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族以及钙、镁、锌等多种营养物质,营养价值极高。
清蒸鲈鱼是经典做法,只需简单调味,就能最大程度保留,鲈鱼的原汁原味,口感鲜嫩爽滑,清香四溢。

2. 鳜鱼
鳜鱼是肉食性鱼类,以其他小鱼小虾为食,肉质紧实鲜美,没有腥味。其肉中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脂肪含量低,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食用。“松鼠鳜鱼”是苏帮菜的经典,将鳜鱼炸至金黄,浇上酸甜可口的卤汁,外酥里嫩,令人回味无穷。

3. 鲳鱼
鲳鱼身体扁平,刺少肉厚,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有益。红烧鲳鱼是常见吃法,将鲳鱼煎至两面金黄,加入酱油、糖、料酒等调料烧制,鱼肉吸收了浓郁的汤汁,味道鲜美。

4. 昂刺鱼
昂刺鱼学名黄颡鱼,鱼体无鳞,肉质细嫩,富含蛋白质。春季的昂刺鱼最为肥美,用来煮汤,汤色乳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开胃滋补的功效。

5. 刀鱼
刀鱼因其外形狭长似刀而得名。刀鱼脂肪丰富,肉质鲜嫩,入口即化。但由于刀鱼产量稀少,价格昂贵,食用时可选择清蒸,搭配葱姜,充分凸显其鲜美。

春季吃鱼,既要关注口感,更要注重健康。少吃不适合春季食用的鱼,多选择当季推荐的鱼类,还能为身体补充营养,助力健康,度过生机勃勃的春天。巧妙挑选鱼类,让美食与健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