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为有罪而死,我不为死去而生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2024-08-23 09:49:37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五代 闽国 福州城)

永隆六年,公元944年,三月。

五代十国,闽国,都城,福州。

此时,已是春回大地,福州城披上了一袭翠绿的轻纱,阳光温柔地洒落,带着几分暖意,驱散了冬日的严寒。

天气虽然已经转暖,可是福州城里的气氛却降到了冰点。

这个月,闽国将领朱文进和连重遇悍然兵变,杀害了闽国皇帝王延羲。

王延羲一死,将领朱文进自立,成为了闽国的新一任领导人。

朱文进篡权自立,但是他面对的情况并不乐观,因为当时的闽国,还有一股反对势力,那就是建州的王延政。

建州,今天的福建建瓯,王延政,是被杀掉的那位皇帝王延羲的弟弟。

朱文进把王延羲杀了,王延政反应不是很大,因为王延政和王延羲一直不和,此前他们已经打了好几年的仗了,王延政在王延羲手上也吃过不少亏,他恨不得王延羲早点死,朱文进连重遇把王延羲杀了,王延政感谢他还来不及呢。

但是问题是,这俩人可以把王延羲杀掉,但是不能窃据皇位,福建闽国是王氏先祖打下来的江山,怎么说也轮不到这俩人造次。

而且,早在王延羲被杀一年之前,王延政就已经在建州自立为帝,建立了有别于闽国的殷国政权。

当然了,他这个殷国皇帝,属实不怎么样。

(自立殷国 王延政)

因为王延政所能控制的州郡太少,只有三个州,五个县,因此当时更有人笑话他是“五县天子”。

大家笑话王延政,情有可原,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没有理想的,他们也不敢做梦。

只有平庸无为的人,才会害怕别人做出改变,或者害怕别人做出些成绩来。

一个经常动辄嘲笑讽刺别人的人,往往其背后暗含着他对别人的恐惧。

历史上白手起家的皇帝多了去了,刘邦是亭长,石勒做过奴隶,后世之朱元璋做过和尚当过乞丐,王延政肯定是不知道,但是放眼五代十国中的这些开国皇帝们,有多少是布衣兵痞出身?

这人不怕没有梦,就怕连做梦都不敢。

王延政很敢做梦,而且他认为,闽国福州的内乱,就是自己实现梦想的天赐良机,所以朱文进篡位之后,他立刻举兵讨伐福州,当然福州城坚,他没有立刻就拿下来,但还是把战线推进到了尤溪,古田,长溪一带,那离福州就越来越近了,对朱文进更是时刻造成威胁。

朱文进被推举为闽国首脑之前,他一直是中层武将,很难说有什么战略思维和大局观,王延政一打他,他就有点害怕,一害怕他就慌乱不堪,只想到赶紧找外援来帮助自己,于是他连夜派出使者,跑到南唐,希望南唐可以出兵介入。

朱文进是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南唐大军蜂拥而至,不说替自己抵挡王延政,就算是壮一壮自己的声势也好啊,可他等来等去,却等来了南唐把自己派去的使者囚禁的消息。

这回,朱文进是更慌了,他知道南唐无意帮助自己,赶紧又派使者求援后晋。

(取代王氏 朱文进)

后晋,五代中的第三个政权,王审知开拓闽国基业的时候,五代还是后梁天下,现在闽国朱文进掌权时,后梁,后唐都灭亡了,中原是后晋当家。

可是,后晋虽然是五代政权,但是后晋前后加起来就十一年,一共俩皇帝,这个政权自建立之初就饱受契丹威胁,后晋皇帝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自顾都无暇了,哪儿有时间分兵帮助朱文进?

后晋虽然不能给予朱文进实际上的帮助,但是精神上的支持还是可以给点的,朱文进派去的使者没有带回后晋的兵马,但是带回了后晋朝廷对朱文进的正式任命,敕封他为闽国国王。

以前朱文进头上顶着的称号,是反贼,是叛逆,现在他头顶上金光闪闪,他已经是得到了官方认证的闽国皇帝了。

可是称号这种东西,往往作用不大,你在某某游戏里花几十万可能得到一个称号,好看是好看,但是不加属性不加攻击力,说白了就是什么用也没有。

南唐帮不上忙,后晋也帮不上忙,朱文进正苦恼呢,结果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

朱文进所掌握的大州有很多,但是重中之重只有两个,一个福州,一个泉州,恰在此时,泉州指挥使留从效杀掉了泉州刺史黄绍颇,然后举兵向王延政投降,泉州稀里糊涂的也丢了。

留从效,福建泉州桃林县人,后又举家搬迁到了永春县。

留从效的父亲早逝,是母亲把留从效拉扯长大,留从效的记忆里,就没过上过几天好日子。

吃不上饭,喝不上水,经济上的极度拮据,母亲要经常带着自己四处奔波,只为一顿温饱。

简陋的屋舍,打满补丁的衣服,还有纷乱的世道,出生于昭宗年间的留从效不知道天下太平是什么样的,也没有体会过丰衣足食的生活,岁月留给他的记忆,只有连绵不断的战争。

(战争 乱世)

不用去想未来,也不用计划前途,什么理想梦想,什么壮志抱负,统统无关紧要,每天早上醒来,只为了明天还可以如期醒来。

当今社会,安定富足,国家强盛,我们吃得饱,穿得暖,我们可以自由自在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一生。

所以,已经罕有人知,饿死是什么感觉,渴死又是什么滋味。

饥饿和贫穷,其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一个人饿了,那么他最大的,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就是填饱肚子,假使一个人每天拼尽全力只能果腹,那么他每一天的目标就是吃饭,今天为了吃饭,明天为了吃饭,后天还是为了吃饭,他不会有别的想法,他不会想要入仕为官,他也不会想要成为一个诗人,他所有的注意力,只会集中在吃上。

饥饿如是,贫穷也如是,它们会蒙蔽人们的双眼,让人看不到吃饱肚子之外的事情,让人变得胆怯,畏惧,让人没有勇气,没有自信,让人永远的留在那个闭塞的环境中,为了一日三餐而疲于奔命,再也没有出头之日。

唯一能改变这种现状的,就是自强不息。

那么一般人要自强,要通过什么手段呢?

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读书。

我们都听说过一句名言,那就是“知识改变命运,读书创造人生”,这话很简单,很直接,经常在各种场合各种地点出现,让人觉得稀松平常,不以为然,人们总是觉得,真正的至理名言都藏得很深,轻易不会让人知道,要么就要靠自己来顿悟,但其实,大道至简,真理往往就在我们的身边。

留从效这个人,虽然基础环境不好,但是他孝顺母亲,团结兄弟,礼让亲朋,人未长大就有贤德之名,而且他这个人很喜欢读书,想尽办法也要让自己读书识字,因此他的文化水平和普通人就不一样,即便那时,他也不知道读书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又有什么用。

(抉择之中 留从效)

可是,历史已经一遍一遍的证明,读书是有用的,后赵皇帝石勒,不认字,他也要让人把书读给他听。

少年时,留从效成为了泉州衙门里的兵丁,中年时代正赶上闽国频繁战乱,他在不少战役中都立下军功,因此擢升为泉州指挥使。

从小卒到指挥使,并非那么顺其自然,朝廷器重的不仅仅是留从效领兵作战的能力强,更欣赏他不似大多数五代时期的武夫一样野蛮骄横,而是一个识文断字,是一个明理之人。

五代十国时期,武夫时常造反,非常难以控制,而有文化的武将,那就很少见,也就更抢手,这正是留从效能从无数基层将士中跻身前列的关键原因。

改变他命运的,就是他曾经翻来覆去读过的那些书。

留从效当上泉州指挥使后一段时间,福州爆发兵变,朱文进杀王延羲自立,本来这场兵变只限于福州城内,并不波及闽国全境,但是这朱文进吧,一心想要搞出点业绩来,于是他大搞改革,经济上改,制度上改,政治上也改,官员任免上也做改动,而且做得还挺大,比如他就他把自己的亲信党羽黄绍颇任命为了泉州刺史,让黄绍颇来替他看好闽国的财政经济来源。

对于黄绍颇的空降,留从效其实没有太多感觉,反而是朱文进自从掌权之后对闽国王氏皇族展开的屠杀,让留从效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所以他偶然一次就和自己的手下聊起对闽国时局的看法,说了一段这样的话:

我们世代受到王氏皇帝的恩遇,食君俸禄,为君分忧,现在反而成了朱文进的部下。

留从效还特意使用了一个词语来说明他和朱文进之间的关系,那就是:

交臂事贼。

(江山如画)

给普通人留从效一碗饭吃,让他投身军旅,还把他提拔到指挥使位置上,改变了他命运的,不是朱文进,而是朱文进之前的闽国皇帝们。

哪怕,朝廷对留从效的提拔,也许根本就是无意之间的,可留从效依然心有感激。

所以,留从效又说:

如果有一天建州的王延政攻破了福州,重新取得了闽国天下,我们何以自处啊?

在这个时候,留从效还专门用了一个成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那就是:

死有余愧。

要知道,在那个充满了杀戮,背叛,欺骗的时代,有自觉性如留从效这种人,其实是很少的。

大多数的官僚和武将,他们对君王的感情不一定会很深,为了前途,他们可以出卖皇帝,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他们可以断送王朝的命运,他们没有原则,不讲道义,他们就像是原始的动物一样,为欲望和本能所驱动。

这乱世嘛,就是主打一个乱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在很多人看来,他们也曾经有信念,讲忠良,他们也在生死间做出过让自己问心无愧的抉择,可是,那又怎么样呢?

他们看到了太多治乱兴衰,王朝的亭台楼阁建了又毁,毁了又盖,他们目睹了太多本不该死的好人,正人,直人没有一个好下场,那些欺世盗名,腌臜不堪之徒,手段残忍,内心黑暗,却一个比一个吃得开,他们会告诉你,你没有资格指责我,你没有活在我这个时代,你不知道人生本来就是这样子的,你不为有罪而死,我不为死去而生。

人生本来就是这样...从来便是如此...

可一定会有人站出来,大声告诉你,人生不该这样,从来如此,也不一定就是对的。

参考资料:

《九国志·卷十》

《八闽通志·卷二十七》

泉州惠安发现留从效祖父墓道碑,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01-15

晋江王留从效故里、故居及谱系考实,刘涛.长江文明2022-08-25

2 阅读:52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简介:趣说历史,带你看点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