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产江湖上,从来就没有谁能永远挥斥方遒、纵横捭阖,永远得意。
最近,首开股份又摊上事了。
2005年,北京城开与北京天鸿合并,重组成了首开股份,这也是当时北京市规模最大的房企。
曾经的首开股份,是帝都的“风流人物”,其五千万平方米的建筑总量遍布北京。回龙观文化居住区、方庄小区、望京新城等都是超过百万平米的超大型居住区。而国家体育馆、奥运场馆、北京亚运村、大运村、奥运村等知名的地标性建筑则见证了诸多重大的体育赛事,也见证了中国在世界的崛起。
“一部首开史,半座北京城”,是对首开股份曾经取得的光辉历史的注解,“京城一哥”是业界同仁双手奉上的桂冠,是对首开股份在帝都地产界位置的肯定。
然而,在2018年首开股份第一次敲开了千亿俱乐部的大门,却大大降低了其““京城一哥”名气的含金量。
因为,首开股份跻身千亿俱乐部属实有点勉强。
之所以这么说,首先是因为首开的门票价只有1007.27亿元,而且还是靠年尾的最后两个月疯狂冲刺才取得这样的成绩。其次,首开股份成了京城楼市的“人气王”,采取“不操盘、不控盘“的形式与多个房企进行了合作,把自己变成了“黄金配角”。
然而,尝到甜头的首开股份从此对于合作开发形成了路径依赖。在2020年和2021年这两年间,首开在北京拿的近20块地块中,只有一块是自主开发。
在2021年,当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全然已经开始体现在各家房企的业绩表上之际,首开股份却跻身为数不多完成销售目标的房企之列。
当年,首开股份实现营业收入678.02亿元,同比增长53.31%。全年销售面积393万平方米,销售额1149亿元,销售回款1194亿元,分别完成计划的98%、104%、113%。
不过,与此同时,首开股份的利润却创下了十年来的最低水平,净利润腰斩就算了,归母净利润大降近八成,而占有半数权益的少数股东分掉了三分之二的利润。
2021年的年报被秋后算账。
2023年11月20日,首开股份收到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 先告知书》。
告知书中提到,首开股份在2021 年存货减值测试中,高估下属子公司存货可变现净值,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4.05 亿元,少计资产减值损失 4.05 亿元。
上述事项导致首开股份2021 年年度报告存在错报,并导致首开股份 2022 年 5 月至 2023 年 5 月期间发行的公司债券和债务融资工具的募集说明书等发行文件,以及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披露的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错报。
对于首开股份的错误,北京监管局拟决定,给予警告并处以150万元的罚款。同时,对首开股份时任董事长李岩、时任董事兼总经理赵龙节、时任总会计师容宇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60万元的罚款。
首开股份在今年4月27日曾经发布过关于前期差错更正的公告,态度可以说也比较积极。
不过,今年首开的业绩依旧在下滑。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 1-10 月份,公司共实现签约面积 187.30 万平方米,同比降低 29.22%;签约金额 501.36 亿元,同比降低 31.69%。
近几年,为了缓解资金链的紧张,首开股份还被爆出不止一次通过“卖子”而回笼资金。
本来业绩如同坐了滑滑梯一般,愣是止不住下滑趋势,就够闹心的了,却又遭到行政处罚。
这次罚款金额虽然不多,可作为一家国企,毕竟名节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