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说老子在孔子后,朱熹都不赞成:孔子问礼于老子是真的

问道化鸣 2024-03-14 09:50:04
易中天说:老子批评孔子,说明孔子在老子之前,因为先有主张者,后有批评者

易中天先生认为,《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道家反对儒家思想的总宣言,并因此断定孔子在前,老子在后,因为必“先有主张者,后有批评者”。

易先生的断言太过轻率粗暴,老子之所以提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的主张,是鉴于“道、德、仁、义、礼”之治,是从自然的道治,向人为的礼治渐次下滑、由治而乱的结果。

况且,礼治思想并非孔子首创,而是夏商周三代共同的治国思想,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朝的礼乐文明脱胎于夏商二代,并非周朝独创。

即便割断历史,否认夏商的礼乐文明,老子批评的礼法制度,也应该是对制礼作乐的周公的批评,也轮不到批评孔子,怎么能以此轻断老子在孔子之后呢?

反对并批评老子最猛烈的朱熹说,孔子问礼于老子是真的

要说辟老反老用力最猛的,春秋战国以来,莫过于推动儒学复兴运动的两宋理学家群体,大儒王安石、司马光双方都通过对《道德经》的诠释,为变法和反变法提供思想武器。

朱熹甚至把老子、杨朱、列御寇、庄周“比之禽兽”,与“米贼张陵、海岛寇谦之之徒”相提并论。即便如此,张载、朱熹仍然认为老子38章所言,是有“周礼”依据的,朱熹说:

“他曾为柱下史,故礼自是理会得,所以与孔子说得如此好”,“《礼运》中‘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等语,便自有这个意思。”

他们不仅赞成老子此说,并且承认孔子问礼于老子的事实,这与易中天先生所谓的“老子在孔子之后”之说大相径庭。

老子以“仁义礼”与“道治”作比,并没提及历史上任何一个人名,更没提及一个“儒”字,他只是就事论事。

孔子首先是道家批评的对象,同时也是道家思想的代言人

要说道家批儒,并且点名道姓狂轰滥炸的,只有庄子。

庄子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火力全开,毫不客气,陈鼓应说过这样的话:庄子对孔子毫不留情情,大概在庄子看来,孔子是老子门徒,批评孔子,这是道家内部的事,其意在于矫枉过正,以正视听。

庄子把孔子思想定义为“方内”之见,即局限于世俗礼教之间,只有道家思想才是超越的。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申韩列传》中表达了他对庄子的看法:庄子“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庄子不只批孔,凡“当世宿学”几无幸免,可见庄子笔力之雄,横扫六合,不管他是什么学派,什么人物。

庄子把孔子喻为“巧伪人”,儒家的“和圣”柳下季(坐怀不乱的柳下惠)有个兄弟叫柳跖,因为不守礼法,抢掠富家资财被儒家称为“盗跖”。

作为柳圣人的追随者,孔子认为有责任教化柳下跖,劝说他改邪归正,没想到自己反遭羞辱。在盗跖看来,孔子就是“鲁国之巧伪人”。

盗跖俨然以尊者之口训斥孔子:“丘来前!”——到我面前来听我训示:“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而乃谓我为盗跖?”

盗跖对孔子极尽讽刺:“子自谓才士圣人邪?则再逐于鲁,削迹于卫……子之道岂足贵邪?”

商汤、周武王这些所谓的圣人,不过是篡逆叛乱之徒。你借文王、武王的只言片语,控制天下舆论,迷惑天下诸侯,并以此追求高官厚禄,要说大盗,你就是盗王:你咋不叫盗丘,反称我为盗跖!

子路被你说服,不再勇武,忠诚于旧朝,结果被虐杀于卫国东门之上,这难道不是你那套说教的失败吗?

你号称饱学之士,圣哲之人,却两次被逐出鲁国,在卫国被人铲除足迹,在齐国被晏婴、齐景公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围困,不能容身于天下。做师长的如此不堪,做学生的如何立足于社会,你真是冥顽不化啊。

唐尧不慈爱,虞舜不孝顺,大禹半身不遂,商汤放逐了夏桀主,武王反叛商纣,文王忤逆被囚于羑里。这六人,都是你所尊崇的,却是恃强凌弱的榜样。

你称颂的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骨肉不葬”;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亡”;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你所推崇的忠臣介子推、比干、伍子胥,被烧死,被沉江,被剖心,岂不是天下的笑话?

由此看来,你孔丘所标榜的,正是我要废弃的,你的那套主张,颠狂失性钻营奔逐,全是巧诈、虚伪的说教,有什么好说的呢!

于是,“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芒然无见,色若死灰,据轼低头,不能出气”,并发出“几不免虎口哉”的感慨。

庄子在其他篇章对儒家的批评也毫不留情面,他批评孔子“卖名声于天下”,“擅饰礼乐”,喜欢雕琢文饰,本末倒置,矫饰性情以夸示于民。

此外,凡儒家推崇的圣人,自尧舜以下,包括颜回、曾参、孟子、田子方等人,无一例外都是尊庄子尊道贬儒的思想利器,且批评一样激烈、严苛。庄子申明道家主旨:“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间”,“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

庄子认为儒家思想不出“方内”,即受困于世俗礼教之弊,不能超拔,道家主张“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

庄子举例说:子桑户死,孔子派子贡前往辅助丧事,孟子反、子琴张临尸而歌,子贡诧异,反被人笑话不知礼的真义。

子贡将此事告诉孔子。孔子说:“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丘则陋矣”——我孔丘只是生活在礼仪法度里,相比之下,我是何等鄙陋啊!

庄子认为儒家学说不能适应现实社会,他借老子之言曰:“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水路乘舟,陆路乘车,“古今非水陆与?周鲁非舟车与”——想在今日之鲁国推行昔日之周礼,这就象是在陆地上推船而行。

庄子不仅批儒,还要儒家为道家站台,成为道家思想的代言人。

《庄子》数次以“孔子问礼于老子”展开论述,而孔子每次问礼都是一次“自我否定”,走向新知。但无论是孔子问道,还是参与论道,在庄子的笔下,孔子都是他塑造的道家代言者。

总之,《庄子》中的孔子是庄子论道的“道具”,是作为批判的对象,还是道家思想的追随者、信奉者、代言人,则完全取决于庄子的立意需要。

再回到易中天教授的话题上。虽然他对孔老之辩的言论不确,但是,还是赞成他关于汉武帝之后的整个封建王朝意识形态的评价。

他说:儒家在大部分时间内扮演着“执政党”的角色,而道家则除了战国、西汉前期,唐代以及北宋后期、明代某一时期之外,大部分时间里,都扮演着“在野党”的角色,墨家曾跟道家杨朱学派一起,被称为“显学”,但它只是“地下党”,未曾真正地走上国家层面,甚为可惜。

可惜倒是真的,正如严复所言:“夫黄老之道,民主之国之所用也。故能‘长而不宰’,‘无为而无不为’。君主之国,未有能用黄老者也。汉之黄老,貌袭而取之耳。君主之利器,其惟儒术乎!”



0 阅读:40
评论列表
  • 2024-03-14 14:48

    老子是发明家,孔子是建筑家,庄子是批判家。老子发明道德无人能懂,孔子建筑的手艺无人用,庄子的批判不可反驳,因其批判所及之证人的骨头都烂没了,死无对证。

    用户10xxx05 回复:
    孔子是大骗子,庄子玩虚幻去了
    专怼网谍 回复: 用户10xxx05
    你的什么被孔子骗了?你是不是觉得当个有道德的君子吃亏?你有道德吗?如果没有,孔子骗了你什么?
  • 2024-03-15 06:09

    有没有听说过:老子天下第一!孔老二?

  • 2024-03-14 12:58

    人家只是文化界的搅屎棍,搏眼球谋己利,什么谎言都敢说而已。

问道化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