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往事(476):为啥把弟弟拉进‘皇帝群’?

六十秒历史 2024-08-26 02:21:57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268)

李倓谋害哥哥的说法不通,那什么原因,让李亨对他痛下杀手?

皇帝杀子,基本就一个原因:威胁皇权。

李亨也一样:两个最有势力的儿子联手,已经让他非常不爽,提议李倓当天下兵马元帅,很有点分化拉拢的意思,结果不但分化不成,李倓还公然跳出来维护哥哥、打倒后妈,这是想干啥?

另外,其中可能还有些隐情。李倓在禁军任职,会不会有点不谨慎的行为,被人抓到把柄,在皇上面前添油加醋这么一说。但凡涉及自身安全,哪个皇帝都不会手软,必定是从重从快。

接近准太子犯了忌讳,攻击准皇后,更是严重的路线错误,站在李亨的角度,李倓有罪、有大罪,这是他被杀最根本的原因。

站在李俶角度,刚好相反:为了维护自己接班人地位,弟弟丢掉性命,有功、有大功。后面李俶之子、德宗李适也说:“建宁叔实冤,肃宗性急。”其实冤不冤、急不急都不是重点,关键在立场。

李俶即位后,追谥李倓为‘承天皇帝’。追认弟弟为皇帝,这个事很少见,凭什么?

就凭弟弟最红火的时候,没有被老爹拉过去,反而旗帜鲜明地支持自己。可以说,李亨对李倓有多恼火,李俶对李倓就有多感激,李亨可以对李倓下杀手,李俶就可以拉李倓进‘皇帝群’,这既是对弟弟的愧疚和弥补,也是对老爹的不满和报复。

肃宗诸子

最后,这件事里还有第三个人:李泌。

李泌的反应耐人寻味。

他的反应,是完全没反应。

不光当时的记载没有,多年以后,他和德宗谈起这件事,自己承认:“臣在彭原,承恩无比,竟不敢言建宁之冤。”

皇上那么信任,明显站不住脚的罪名,为什么不敢提意见?

因为李泌明白,谋害哥哥只是个幌子,背后的原因是悖逆皇上,那还敢吭声吗?

据说李倓事件过后,李俶曾找李泌商量,怎么继续整倒张氏、李辅国,李泌说这个事绝对不能再干,你弟弟就是教训。

那就等着被动挨打?

只能被动挨打,而且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那种:

“王但尽人子之孝,良娣妇人,王委曲顺之,亦何能为!”

这里说张氏妇道人家,能有什么办法?不对,办法有的是。只不过李俶运气比较好,张氏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夭折,一个年纪太小;而且最后关头,李辅国跟张氏闹翻,不然的话,事情还真不好说。

不过李泌委曲求全的说法是对的。辩证地看,李倓之死对李俶既是打击,也是解脱。因为人死了,皇上气也消了,顺便又敲打了老大,只要吸取教训,从此老老实实,那么事情就可以翻篇。

其实李俶找李泌商量,也就做个样子,在李泌这个同盟军面前,表示不能忘掉弟弟的牺牲,真叫他顶风作案,没那个胆,也没那么傻。

没过多久,李亨派李俶和郭子仪进军长安,李泌同行,说明这个事到此为止。毕竟,跟外面那些将领比起来,还是老婆孩子老朋友,这些身边人更放心一点。

这次出征,终于打下长安,下一个目标:东都洛阳。

九月二十八日收复长安,半个月后,在陕郡(三门峡)一个叫新店的地方,双方再次大战。

战前,朝廷方面的情况是郭子仪乘胜追击,已收复潼关、弘农(陕西灵宝),进逼陕郡。

叛军方面,长安残兵逃到陕郡,安庆绪‘悉发洛阳兵’,把手头能找到的人全集合起来,派最信任的严庄带队,赶往陕郡支援,合计十五万兵,摆出一副顽抗到底的架势。

免不了又是一番恶战。

一年多前,哥舒翰出潼关攻打叛军,吃了败仗全军覆没。这次郭子仪进攻,同样的路线、同样的方向、差不多同样的地点,敌人兵比那个时候还多,能不能打赢?

看起来情况相似,实则攻守之势异也。

上次叛军一路攻城克地,官军一路溃退,这次官军刚打了大胜仗,气势正旺;上次官军主帅是哥舒翰,病重不能管理部队,这次是郭子仪,朔方军中绝对的老大;最重要的,上次情报错误,上下轻敌,这次双方多次交手,知己知彼。

这三不同,让官军有了取胜的基础,不过,真打起来,还需要一番斗智斗勇。

本篇修订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一分钟神思漫游’

0 阅读:0

六十秒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