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潘磊
近日在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发表了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到了价格战,道德战等问题,并表示2007年吉利就开始打道德战。另外,杨学良还提到了吉利在甲醇汽车,以及中国汽车当前存在“三个欠缺”等发展短板问题。杨学良的演讲大胆而劲爆,个别金句如下——不但要保持价格优势,还要打道德战。无休止的价格战没有出路。各种小动作,水军造谣等非理性、非正常的行为,搞得市场乌烟瘴气以下是杨学良在本次论坛中的演讲文字整理,略有删减——
吉利2007年开始打道德战首先向奇瑞表示祝贺,尤其是在海外市场拓展上,每年能卖100万辆车到全世界,帮着中国品牌做了很好的推广。
但你刚才讲到的这个端午节不放假这个事情,我就有一个亲身经历。我3月份的时候到德国,跟我们全球的公关传播负责人开了一个年会,把公司的战略跟他们分享一下。我记得我们是在法兰克福,因为我们在那有一个工程中心。我们是周日晚上到的,但是我们欧洲的这个负责人,他在法兰克福为了表示热情,请我们到这个研发中心,晚上做了一个简单的自助餐的欢迎活动。当然这个楼里面一个上班的都没有,我就问他,你们这儿周六周日不加班吗?这个跟我们国内完全是不一样的嘛。然后他就说是不允许的,就是今天请你们到办公室来,也是提前报备了的。如果任何一个员工未经报备,星期六、星期天到办公室来工作,一旦被官方稽查出来,罚款是很严重的。我讲这个小例子就说明什么意思呢?就全世界的整个政治经济法律体系,大家对价值的认可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也就是说,我们讲为了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为了用户满意度的提升,所以我们可以放弃假期去一线打拼,在中国这是好样的。但外国人可能是不太理解的。所以中国品牌,尤其是中国汽车企业走向全球化,挑战是非常大的。Value,价值观的冲突会非常非常大的啊。讲这么一个小例子,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讨论的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老话题,就是怎么样从价格战走向价值战。但这个时代好像有一点新的内涵,因为中国的乘用车产业,大概就是30年的快速发展,其实也经历了几个周期。跟亚洲金融危机,跟美国的金融危机相匹配的,也发生过一些起伏,我想走到今天的头部企业,多多少少(对此)都会有些体会。所以转型升级是一个慢慢渐进的过程,这里面也是考验企业的定力,愿景以及企业的价值观。吉利也经历过,我们原来也是造低价车起家的,那时候叫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大家都记得,前面大概十几年(吉利)也是从没有技术,没有人才,没有资金开始的,那个时候需求大于供给,你(把车)造出来,哪怕质量差一点,品质差一点,设计差一点,大家还是愿意买的,因为比合资车要便宜很多。但是后来就发现,这个东西不可持续。所以我们在2007年的时候,提出来了战略转型,这个战略转型的定义就是不能简单地打价格战。要在保持价格优势的前提下,打技术战、品质战、品牌战、服务战,尤其是企业的道德战。道德战当时提出来了,大家说什么叫道德战?其实就是今天的 ESG 合规治理。总书记提出要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也提了四个明确的标准——技术创新能力强,产品品质过硬,品牌价值好,再加上企业的治理好。企业的合规治理,ESG,当时就叫企业的道德战。你不能市场上别人的车是NCAP(CNCAP或者ENCAP) 成绩是4星5星,你拿一个两星的产品出去;不能别人的车里面的材料都是用的环保的,你用的不环保的,里面的味道很大,不能以次充好,不能偷工减料,不能欺骗消费者。简单地讲,这就是当时我们理解的企业道德战。所以正像李书福董事长上午在这个主题演讲中讲过的一样,健康的竞争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无休止的价格战是没有出路的。
各种小动作,搞得市场乌烟瘴气今天的中国汽车工业内卷程度可以说是全球第一,价格战一浪高于一浪。有人统计过,去年的平均市场零售价、终端成交价比前一年下降了10%-15%,大概接近15%。今年1-4月份又下降了10%。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力度?(短短)两年,市场终端的成交价下降了25%,这个也是举世无双的。放眼过去,看全球汽车产业或任何一个长周期、长产业链的制造业,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现象。这种现象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如果市场化水平高,法律健全,执法严格,透明、公平竞争,这个是好事,对消费者肯定是有益的。反之就是坏事。因为任何产业的健康发展,都必须表现在投入产出比方面实现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就是可持续发展,要有后劲。无穷尽的内卷,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其结果就是偷工减料、造假售假、不合规的无序竞争。再加上现在确实这个流量,有的时候是有质量的流量,有的时候是水分比较大的流量。各种小动作,水军造谣等非理性、非正常的行为,搞得用户一头雾水,搞到行业晕头转向,搞得市场乌烟瘴气,集体滑进了内卷的无法自拔,发展不可持续,这是一个被动的局面。虽然中国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在提升,我们的海外出口在增加,但是目前全行业来看,这个发展的局面是比较被动的。所以对于中国汽车工业而言,依法健康竞争十分重要,只有依法健康竞争才能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中国已经取得了智能电动汽车成果,(健康竞争)才能得到巩固,才能受人尊重。我刚才讲这个加班不加班的这个例子,也是这个意思。就是说无谓的或者过度的去卷,我觉得最后挺难赢得别人的尊重。其实有的时候如果走到另外一个极端,也挺难赢得我们自己员工的,或者是同行的尊重。汽车安全是吉利的第一优先级有关价值的竞争、技术的竞争,那我们仍然认为安全是基础,安全是汽车产品的基本前提。所谓汽车性能与安全科技,就是汽车企业不断挑战物理极限的科技,也是汽车企业追求性能、配置、成本、挑战最优应用组合极限的科学探索。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实践的总结和时间的沉淀。安全是吉利的第一优先级,无论是电动化技术的安全还是智能化技术的安全,一个都不能少。2023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将001号国内新能源汽车六维安全技术体系认证书,颁发给了银河E8。银河E8成为首款通过这个体系认证的新能源汽车。去年9月份我们服务了亚运会,为亚运会提供了2,000多台的智能精品车,在大概三四个月的服务过程当中,没有一起车辆事故,获得了海内外的广泛好评。今年春节期间,有一位领克车主返乡,不幸坠落了60米高的山崖,所幸的是车内三个人仅有小的皮外伤,通过物理门把手把车门打开,第一时间顺利逃生。此外吉利也成为了国际汽车标准合作组织 IATF 首个具有董事表决权的亚洲会员,代表中国汽车行业参与国际质量标准的制定。这些都体现了吉利在安全体系的打造上是不遗余力的。电动车全面取代燃油车还有不确定性根据目前人类所掌握的物理学知识,电动汽车如何与内燃机汽车展开全价值链的竞争,并取得全面的胜利,至少还存在着不确定性,需要在很多领域持续的寻求技术突破。既然汽车工业的智能电动化转型方向已定,那么我们就应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但走的速度不是越快越好。昨天我看了曾庆洪董事长(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的演讲,他说我们国家的规划原来是到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20%,2035年50%,结果这个日本合作伙伴问他,你怎么在2024年就已经达到了50%?你们不是说要到2035年才达到50%的吗?我们都是按照你们国家的产业政策规定在做部署安排的。当然也不是越慢越好,走的方法既不是一成不变,也不能犹豫不决,而是要研究全价值链竞争力的优势。只有找到全价值链竞争优势的技术路线,才是汽车工业的未来。这个刚才学用(奇瑞汽车副总经理李学用)已经讲了,就是技术路线的多元化。吉利汽车工业追求的是一个稳健发展、全面进化,时刻对品牌负责,永远让用户满意,必须对不同的市场,不同的用户,规划不同技术路线的产品,通过市场竞争寻找最有竞争力的技术路线,为不同的用户提供最满意的产品。比如说我们有一条独特的技术路线,就是绿色甲醇。我们的吉利商用车以绿色甲醇,作为动力的主要技术路线,把二氧化碳与风能、太阳能耦合产生液体能源,这种液体能源我们就叫绿色甲醇,也可以人工合成其他的液体燃料。我们在探索这条技术路线,也许比较适合中国的实际。既有效利用了废碳,又为国家的能源安全贡献力量,一举两得。有了这种能源,既可以解决存储、运输问题,又能为碳中和的目标实现提供新的技术可能性。同时这种能源可以利用全球已经形成的加油体系,推广应用非常便利。吉利经过了20多年的研究与探索,从0到1的这个过程是很艰难的,现在已经见到了一丝曙光。这种从0到1的突破,是需要很大的风险和探索精神的。既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又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配合,到今天(绿色甲醇技术)已经进入到了1-100的发展阶段,我们对这个发展还是充满信心的。既可以用这个甲醇直接放到发动机里去燃烧,也可以做甲醇的动力电池。因为氢燃料电池的这个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在加注存储方面都还不是特别便利,但是这个甲醇它在常压下是液体存在,所以我们做甲醇燃料电池去推动我们的车的发展。中国汽车有“三个欠缺”中国汽车工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可持续发展能力还需要时间的检验。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冷静,既要为已取得的成绩感到自信,又要谦虚地去面对挑战,听得进意见,接受得了批评,要开放包容,与全球同行,携手共进。说到这里,最近我们宣布把吉利的动力总成单元跟雷诺的动力总成单元,合成为一个全球的动力总成单元,公司叫 House(HORSE Powertrain Limited)。这个公司全球有十几家工厂,大概有五六百万台套的先进动力总成研发和生产能力,主要是做小型的高效混动发动机,既可以为吉利旗下的品牌配套,也可以为雷诺旗下的品牌配套,同时还可以给第三方品牌配套,这个也说明了我们在混动技术方面的研发、制造、配套能力得到了全球同行的广泛认可。当今中国不缺造车的企业,欠缺的是有创新力的汽车零部件生态环境;欠缺的是有原创能力的汽车安全软硬件科技公司;欠缺的是有竞争力的工业软件供应商及具备原创能力的汽车公司。通过发展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历史机遇,带动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发展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历史任务。但我坚信,中国汽车工业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