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你很会养生?这些都是“伪养生”,还可能“养”出大病

讯慈铭 2024-10-29 15:44:42

养生,一个老生常谈的词。得当的养生,确实会有助于健康,养生不当,那不仅是无效的“伪养生”,甚至伤害身体,掉进养生陷阱。

有些养生“补”的是病!

1、吃肉进补——当心增加肠癌风险

都说贴秋膘,秋季要补,不少人都会“以肉贴膘”来进补。但如果每天都是大肉,无疑会增加肠癌风险。

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饮食容易在肠道里被厌氧菌所分解形成一些像亚硝胺、酚类、胺类等致癌物质。同时,高脂肪的饮食也容易导致胆汁的分泌,胆汁中的胆汁酸大量增加很容易在肠道中形成致癌物质。加之如果水果、蔬菜吃得少,很容易引起便秘。有害物质和致癌物质长期与肠道接触,容易导致肠癌发病率升高。

此外,秋季进补吃肉要适量,也要会选择。如羊肉、牛肉和猪肉,都是不错的补品,但在食用时还是有所禁忌的,秋补并不是单纯地吃大鱼大肉来贴膘,应对症进补。

羊肉:性温,热证上火慎用;

牛肉:不易消化,脾胃功能差,不宜多吃;

猪肉:脂肪较高,高血脂不宜多吃。

2、喝汤进补——当心增加痛风风险

汤是很多人心中的滋补佳品。常说喝汤养生,而且汤要慢慢熬,熬得越浓,营养越高。

汤的营养和煲汤时间没关系,汤只要煲一会儿就已经有鲜味了。而且有研究发现,汤熬的时间越长,味道越鲜美,其中的核苷酸含量也越来越高。引起痛风的嘌呤就是核苷酸代谢的最终产物,也就是说,汤熬的时间越长,诱发痛风的危险也越高。

当然也不是不能喝汤,而是要适量。很多人认为煲汤最有营养的东西都在汤里,这是错误的。最正确的喝汤方法,大半碗汤,加上材料少量一起吃。

3、大补营养——当心诱发胰腺炎

胰腺是人体极为重要的腺体器官,大鱼大肉吃得多会刺激胰腺、肝脏加速分泌胰液、胆汁,一旦胰腺管的“下游”出口处引流不畅,比如有炎症、胆结石、蛔虫等病变,都可以使胰液排出受阻。

胰液排不出,胆汁倒灌入胰腺管,使胰管内压力升高,导致胰腺腺泡破裂。另外,胆汁还会激活胰液中的消化酶,使它们渗入胰腺实体中,出现“胰腺消化胰腺”的状况,这便促成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现代人营养充足,已经不能像古代一样大鱼大肉“贴膘”式进补了,这对心脑血管的健康无疑是不利的,现代人尤其要注意根据不同体质来补益。

4、保健品补肾——当心吃多伤肝脏

很多男性,过度相信补肾壮阳保健品,结果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一些保健品中含有中药成分,过量或者不科学食用会让自己的肝脏受到伤害。

5、喝粥养胃——当心胃功能退化

很多广为流传的“养胃秘籍”也有不适宜的地方,比如:

对胃溃疡患者来说,喝牛奶后由于钙离子浓度高,反而会增加胃酸分泌,加重对胃黏膜的损害;

苏打饼干中的油脂含量相当惊人,过多摄入会增加胃的负担;

白粥、小米粥是常见的养胃“良方”,但是胃功能有“用进废退”的特点,长期吃易消化的食物,胃的消化能力就会退化变差。

过度大补,反而加速衰老!

白粥、小米粥是常见的养胃“良方”,但是胃功能有“用进废退”的特点,长期吃易消化的食物,胃的消化能力就会退化变差。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进补要够营养。不过,2024年《自然-衰老》刊发的一项研究发现,营养过剩可能会加速衰老,并导致组织损伤和髓系炎症,两者共同加速器官衰老。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表明:保持营养平衡,既不要缺乏也避免过剩,才是健康的关键!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42条》中的常用保健内容板块提出了6条科学的养生保健指导,供大家参考:

情志养生:通过控制和调节情绪以达到身心安宁、情绪愉快的养生方法。饮食养生:根据个人体质类型,通过改变饮食方式,选择合适的食物,从而获得健康的养生方法。运动养生:通过练习中医传统保健项目的方式来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常见的养生保健项目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等。时令养生:按照春夏秋冬四时节令的变化,采用相应的养生方法。经穴养生: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按照中医经络和腧穴的功效主治,采取针、灸、推拿、按摩、运动等方式,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的养生方法。体质养生:根据不同体质的特征制定适合自己的日常养生方法,常见的体质类型有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种。

本文综合自:

①2024.10.22健康时报《很多病是“补”出来的!这些是“伪养生”,不要再做了!》

②《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42条》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0 阅读:7

讯慈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