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中的沈一石是一个聪明人,低调,有主张。
每次出场都是一身粗布衣衫,喝白开水。他做事低调,出主意办事都是在点子上,比如套住高翰文。
这样一个不张扬的人,在死前却换了五次衣服,到底是为什么?
背景
沈一石打着织造局牌子去灾区买田,是一条赴黄泉之道,他是清楚地知道,但又不得不做。
聪明如沈一石,在实施改稻为桑1.0时,并没有意识到危险,投入了大量财力。
直到高翰文来到杭州,硬顶郑必昌、何茂才定下的议案,沈一石才隐约感到事情不妙。
但他已经投入了巨大成本,一时也收不回来,他不得不亲自出手,让芸娘去使美人计,逼迫高翰文就范。
等到郑、何为了自保,逼他以织造局名义去买田时,沈一石意识到自己的死期到了。
于是他假意同意了郑、何建议,决定用自己的生命做局,给杨金水留一个大人情,可以将芸娘“托孤”给他。
看懂了沈一石的心思,才能弄懂他为什么一路上不停地换衣服,以及他背后隐藏的真实动机。
去灾区买田
沈一石一直穿粗布衣衫示人,但这次买田,他却第一次穿上纻罗绸缎,还带了几个妓女上船,一路上热闹得很。
沈一石要的就是事情闹大了,人尽皆知,就是为了把杨金水摘出来。他与此事无关,沈一石才能托孤。
一路上沈一石与妓女还猜诗词,只是没有一个人,能真正猜到他此刻心情。
沈一石是“毁堤淹田”,的罪魁祸首之一,他在去灾区买田的路上,这种姿态不过是在叫屈。
他一个商人,不得不接过浙江官场的锅,郑何逼着他,打着织造局的牌子,去做低价买田这件事。
事情成功了,改稻为桑做成了,官员没有损失,他会被推出去;做不成锅是扣在他头上的,这是一条绝路。
所以他要在路上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但他心里还幻想着能有回旋的余地。
沈一石在淳安县码头上出现,穿的是六品官带,他还没有意识到,淳安的海瑞是一个难对付的人。
沈一石还以为晚上臬司衙门的人,会来把海瑞做了,他就可以用六品官压着县衙的人将事情办成。
他先派管家去城里了解情况,那井上十四郎没杀,海瑞守在牢房里,县衙还向大户借了三天的赈灾粮,听了情况汇报的沈一石还是很淡定。
与海瑞见面
第二天,海瑞来见沈一石,他又换上了纻罗绸缎”,这是他刻意模糊身份,放手一搏而设下的局。
他在海瑞面前自报家门,是替江南织造局经商的。这样一个身份很特殊,不是一个普通商人,而是替皇家办事。
他此行目的是买田,是商业行为,海瑞何等精明,直接问:“你确定你现在的身份是商人了吗?”
之后两人,就商人穿着是否符合大明律开始讨论,沈一石说,自己平时不敢随意穿戴这套官服的原因,是并不符合大明官场体制,提出了由海瑞之手将这套功名官带还给朝廷。
沈一石这样说,他的行为就不会再代表织造局,也不会受海瑞作为官员的节制了。
海瑞不买账,直接说“你穿你要是官员身份就穿上官服,但那样我就会上疏参织造局你要是商人身份就换上布衣,但那样我就会直接将你立刻拿下。”
就是要沈一石明确自己身份,让他做选择,对于沈一石哪一条,都是死路。
赈灾买田
沈一石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我不是代表织造局的,我只代表我个人,但是我不是来贱价买田的,我是“奉旨赈灾”。
一下子整个局面就被扭转,海瑞也不能说什么。
所以剧中他第四次换装,又换回了平时穿粗布衣服的商人沈一石。此时他和海瑞坐下来谈话,海瑞问他为什么要赈灾?
沈一石说帮了朝廷,也帮了自己,反正朝廷也会还给我,我又不吃亏。
这话说出来,恐怕沈一石自己也不相信。
织造局买田变成奉旨赈灾落下了帷幕,可是朝廷和浙江官场立时大乱了。
嘉靖的颜面受损,浙江官场各种甩锅,沈一石肯定是没得救了,但是他要在死前做最后一件事。
随后回到杭州,与杨金水对话的沈一石换上了第五套,也是最后一套衣服,沈一石穿上了他平时都不会穿的六品官带。
这套官府对他们俩意味着什么?
穿上杨金水替他求来的“六品官带”则是证明两人曾经情谊的最好纽带,这场戏是托孤。
他们俩都很聪明,但是命运相似,都是别人眼中的炮灰。
沈一石决定用自己的性命,为杨金水谋划了一条逃出生天之路,杨金水一定会给芸娘最好的结局。
只能说沈一石最后只是在苦苦挣扎,明知是死路,但也不得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