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胡耀邦批示复查潘汉年案,陈云急电上海:请刘人寿即刻进京

红色风云录 2024-09-21 09:06:35

“潘书记,楼下客厅有人等,请您马上下去一趟。

1955年4月的一个晚上,正在饭店房间休息的潘汉年忽然接到电话,让他立刻下楼一趟。匆匆披了一件衣服,潘汉年一下楼就看到了罗瑞卿带着几个人正在等自己。

当听到罗瑞卿宣布逮捕自己的决定时,潘汉年顿时愣住了,让没想到这件事会发展到这样的地步。

此时正值党代会期间,由于饶漱石、扬帆的问题在会上做了重点讨论,因此潘汉年自然而然想到了自己,在抗日战争期间,潘汉年曾经被挟持与汪精卫见面,但这件事潘汉年从未向组织汇报过,因此潘汉年决定趁此机会,主动向中央说明情况,解除自己的思想负担。

潘汉年先去找陈毅坦白,陈毅答应帮潘汉年转交材料,还安慰潘汉年要相信组织。没想到毛主席看过报告后,当即批示:此人从此不能信用。随后决定逮捕潘汉年。

让潘汉年更想不到的是,他的这起案件会牵扯到300多人,还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就在潘汉年被捕第二天,时任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刘人寿忽然接到通知,让他到市委开会。结果刘人寿匆匆穿好衣服,刚走出家门,就被一个陌生人推上了汽车,一左一右将他夹在中间。

“这是怎么回事?”刘人寿大声地问道。旁边的人没有多说话,汽车载着刘人寿径直驶入一个陌生的院落,早已经等候在那里的一个中年人向刘人寿宣布,今后他将在这里隔离反省,让他老实揭发潘汉年。

1937年,刘人寿从报纸上看到延安抗大招生的启事,当即决定和女友黄景荷等八个好友一道奔赴延安。抗大毕业之后,刘人寿和黄景荷被分配到社会部工作,上级要求他们以记者身份从事秘密工作,由潘汉年直接领导。

1939年初,趁着刘人寿前往重庆探亲的机会,潘汉年要求刘人寿在重庆潜伏一段时间,等待机会前往上海建立情报网。就这样,刘人寿带着女友黄景荷辗转到了重庆,经人介绍上了国民党军舰“民权号”,学习收发报的技术。

仅仅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刘人寿就已经熟练掌握收发报技术。潘汉年得知此事后,让刘人寿立刻离开重庆前往香港,在潘汉年的带领下,来到上海进入隐蔽斗争的第一线。

潘汉年负责的情报系统主要负责搜集战略情报,通过特殊关系,刘人寿被安排进日伪机关当报务员。当年“苏德战争一触即发”的情报,就是刘人寿发给潘汉年,然后通过延安送到了斯大林的手中,给苏联留出了24小时的准备时间。

1946年抗战结束后,潘汉年回到上海重建地下电台。由于蒋介石的破坏,内战已经不可避免,已经暴露的同志全部撤离,刘人寿成为上海情报系统的实际负责人,形成了潘汉年领导、刘人寿具体负责的情报系统。

淮海战役前夕,潘汉年和刘人寿与秘密党员吴仲禧取地联系。当时吴仲禧被派往徐州“剿总”,在看过国民党的战略部署之后,称病回到了南京后方,将情报向潘汉年和刘人寿作了汇报。

这封电报就是著名的《徐州剿总情报》,是淮海战役中第一封发往中央的敌情电报,也是中央最早收到的有关敌方部署的最完整的情报。

可惜的是,由于刘人寿将主要精力放在收集情报上,对敌方电讯侦破技术的能力估计不足,以至于所领导的李白电台暴露,年仅39岁的李白牺牲在了解放前夕,成为刘人寿一生最懊悔的一件事。

和潘汉年在一起工作近20年,刘人寿对潘汉年是十分信任的,再加上二人一直都是单线联系,刘人寿只负责执行任务,因此很多事情刘人寿并不了解内情。如今让刘人寿揭发潘汉年,刘人寿也只能将自己了解的情况上报,并不能为潘汉年作出任何有利或不利的证明。

而且刘人寿始终相信,只要自己将情况提供上去,上级和中央自然会有所判断。结果刘人寿等来的并不是自由,而是12年的有期徒刑,罪名是“追随潘汉年”。出于对组织的信任,刘人寿没有做出任何的辩护,反而觉得这是组织对自己的考验。

1966年政治风暴开始后,已经假释的刘人寿受罗瑞卿的牵连,再度被关进了秦城监狱。这一次入狱之后,刘人寿面对的审讯范围越来越广,被问到的问题也越来越离谱,甚至李白烈士的牺牲,变成了是潘汉年和刘人寿为掩饰罪行杀人灭口。

面对这些离奇的问话,刘人寿开始彻底的反思,如果潘汉年真的像他们所说的那样,那些重要的情报又怎么会通过潘汉年发往中央。经过反复思考,刘人寿猛然意识到:

“潘汉年的案子肯定是弄错了!”

想到这里,豁然开朗的刘人寿在牢房里高呼起来,要求纸笔写材料,结果却遭到了一顿毒打。但刘人寿并没有因此而屈服,回到牢房后继续高呼潘汉年无罪的理由,直至神经失常昏厥过去。

刘人寿在狱中又苦苦挨过了8年,邓小平第二次复出主持中央工作后,潘汉年案不得不抓紧结案,刘人寿也被释放出狱,但身上的罪名没有被取消,十年政治风暴过去后,刘人寿仍然要接受监督劳动。

1978年,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刘人寿开始抓紧时间写申诉材料,整整写了12万字。由于不便进京,刘人寿就将材料交给妻子黄景荷,通过一些同志送到了陈云的手中。

陈云材料后,立即批示要求公安部复查。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刘人寿被宣告无罪,但由于当时潘汉年还没有恢复名誉,因此给刘人寿还留了一个小尾巴,说他也有一定的错误。

但陈云等人并没有放弃为潘汉年恢复名誉而奔走。陈云几次向中央提出要求复查潘汉年案,胡耀邦正式作出批示后,陈云立刻安排刘人寿夫妇进京,因为要为潘汉年恢复名誉,刘人寿夫妇是必不可少的人证。

1982年,中央对潘汉年正式作出结论,恢复了潘汉年的名誉并作出高度评价,给刘人寿留下的“政治尾巴”也随之被抹除。经中央决定,潘汉年夫妇的骨灰移葬八宝山公墓,刘人寿作为代表之一,前往长沙迎回骨灰。

刘人寿彻底恢复名誉后,被任命为上海市委统战部顾问,自此刘人寿开始致力于研究潘汉年历史和中共党史,即使离休之后也并未停止研究。对于过去因潘汉年牵连和蒙冤入狱,刘人寿每当提起时只有一句话:

“过去了,都过去了!”

参考文献:

[1]丁群.潘汉年情报系统的主力刘人寿[J].文史精华,2001,(12):45-52.

[2]陈邦本.“全能特工”刘人寿和他的妻子[J].档案春秋,2010,(07):28-32.

[3]于继增.潜伏上海的“全能特工”刘人寿[J].党史博采(纪实),2014,(03):42-46.

[4]刘人寿.一代英才潘汉年——陈云、李克农等领导人与潘汉年平反[J].人才开发,1998,(01):16-17.

[5]文光.潘汉年冤案前前后后[J].上海党史研究,1995,(06):32-41.DOI:10.14019/j.cnki.cn31-1856/k.1995.06.007.

0 阅读:69

红色风云录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