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房地产第一雷,爆发在老牌粤系房企天誉置业身上。
假期尾声,天誉置业发布公告称,公司业务持续恶化,债务重组计划无法按照计划开展和完成付款义务,经董事会认定,不存在成功完成重组计划的可能性,正式宣告终止重组计划。
天誉置业不会反对临时清盘人对公司进行清盘,和申请法院聆讯进一步延期。
不还钱,主动进行破产清算的房企中:
天誉置业算第一个。
天誉置业的资产状况已经是资不抵债,2024年中期,公司收益4.4亿元,亏损9.1亿元,总资产205.5亿元,总负债为236.6亿元,其中,欠银行及其他贷款总额高达133.3亿元,净资产为-31亿元。
也就是说,天誉置业已经没有可以拿来支撑债务重组计划的资产。
对债权人来说,没必要苦苦支撑和博弈,破产清算,反而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很多人并不知道,天誉置业是一家在广州成立26年之久的老牌粤系房企,走向破产清算也是注定的结局。

都说恒大债务破万亿、资不抵债,但其实在天誉置业老板余斌面前:
许家印只一个弟弟。
余斌,毕业于广中医,在广州黄埔中医院做了3年医生,1991年下海去了广东国际信托公司担任房地产开发经理。这家公司很多本地人都称呼为“广信”。当时,它与珠实、越秀城建,在广州形成了“三国争霸”。
余斌跳槽过去时,由广东省全资直属的广信正如日中天,地位仅次于国务院直属的中信。
在余斌去之前的前2年,即1989年,广信被纳入全国对外借款窗口单位。这个资格连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都没有拿到,仅中国银行、广信拥有。
靠着这个资质,广信海外融资快速膨胀,在1997年时总资产超过了300亿元,属于国内信托行业的TOP2,海外债务也高达50几亿美元。
但1998年金融风暴爆发了,外资投资规模迅速收缩,作为“对外窗口公司”的广信,瞬间跌破神坛,遭到了130多家各国银行追债,而被央行宣告破产清算。
广信,有另一个称呼:广东最大的地主。
它无法偿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广东大肆投资拿地,仅在广州的“广信资产包”当时评估值超过了500亿元。
王石以为自己给万科留了一个丰厚的家底,但其实他低估了广信房产拆解难度,比如融资合同纠纷、土地规划遗留问题等。时至今日,广信资产包也没有给万科创造太大收益。
余斌,只在广信房产待了5年时间,1996年跳出来创立了广州天誉。5年虽然时间不长,但足以颠覆这位医生的认知。
天河天誉花园,天誉置业落地的第一个项目就爆出了炸裂消息。彼时,为了解决天誉花园教育配套问题,项目公司广州创誉向时任天河区教育局一把手,赠送了一套90多万元的房产。
天誉半岛,更难折射出余斌身上广信房产资本运作的影子。
2006年,天誉置业花了不到4亿港元收了一家荣威集团51%股权,剩余49%股权由保利香港全资子公司持有。
但天誉置业透过两家子公司间接拿到了海珠区洲头咀一宗面积超过10万㎡的地块,后续开发为天誉半岛项目。

洲头咀地块也是一个拆迁项目,原本隶属于越秀、广州市港务局和洲头咀发展公司。天誉置业拿到时,拆迁进度仅完成80%。
当时,为了拿下洲头咀地块,天誉置业特意发行了一笔2亿美元债券,其中25%的额度被雷曼兄弟认购了。
对的,就是2008年金融危机标志事件那家投资巨头——雷曼兄弟。
这笔融资有将近一半的钱,用来购买洲头咀地块项目公司的部分股权。不久后,天誉置业又向雷曼兄弟借了一笔2.2亿元的过渡贷款,用来购买天河一宗商业地块。
余斌是整个华南开发商中,通过香港市场融资或境外银行贷款在内地大举圈地的代表人物。
他的通天本领,连许家印都深深折服。
2006年,余斌正在大举开展资本运作,一边以借壳完成天誉置业港股上市,另一边看中了许家印手中的壳公司“琼能源”。许家印认为“他比我更合适”,便直接拱手相让,以近8000万元卖给了余斌。
其实,余斌与许家印在广州花都绿景、恒大广州已经有很深的业务往来。许家印的本领,或许也是从余斌身上学到的。
境外资本往往是吸血的。
购买洲头咀地块的融资债券中,有1600万美元是利息。雷曼兄弟破产重组后,作为债务人的天誉置业也遭遇了危机,同时卖掉了洲头咀地块、天河商业地块部分股权,用来偿还雷曼兄弟的贷款。
余斌另一个本领,则是失去的又能拿回来。这是许家印没有学到的。
洲头咀地块卖给广州城启集团的杨树坪,后又买了回来,之后又卖给了航海集团,结果仍是自己持有。
2015年,天誉半岛开盘,售价不到4万元/㎡,到了2017年8月单价已经飙升超过8万元,也曾一度超过14万元。如今,均价又跌回了8万元。

天誉置业也曾把借“高利贷”开发项目的方式,用在广州旧改身上,向黄埔凤尾村村委借款1.4亿元,用来推进拆迁事项,年利率高达14.8%。
事实证明,高利息理财项目,注定血本无归。
况且天誉置业是靠借钱发迹的,本身没有多少可以用来抵债的资产。早在2023年4月,余斌已经辞任了天誉置业行政总裁职务。
对于余斌来说,绿景控股是一个壳,天誉置业也可以是一个壳,该退市的退市,该清算的清算。
只要自身保全了,依然能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