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有脾气”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办?
著名心理学家简·尼尔森曾经提到的“三原则”,或许能帮助我们从容地应对这一问题。
这“三原则”分别是:
1.把握教育时机;
2.争取让孩子合作;
3.相互尊重。
不少家长在遇到有脾气的孩子时,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妥善处理,有时候家长没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还会和孩子产生冲突,影响到了亲子关系的和谐。
布拉德老师同样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有一个名叫杰森的学生,是典型的“暴脾气”,经常在课堂上发火咆哮。
杰森的举动令布拉德老师十分头疼,而且他也难以容忍学生有违反课堂纪律的表现。虽然布拉德老师非常生气,但他终归还是努力克制住了自己的冲动,没有在课堂上直接和学生发生冲突。
布拉德老师在连续思考了一段时间之后,终于拿定了主意。在杰森又一次犯错误之后,布拉德老师仍旧像往常一样选择了克制,但和以往不同的是,布拉德老师这次请杰森放学后到他的办公室来一下。
在我们以往的印象中,学生一旦被老师请到办公室,那事情都非同小可,基本上要“享受”被老师狠批的“待遇”。杰森当然也是这么想的。
然而,对布拉德老师来说,在和学生办公室见面之前的这段时间虽说不长,但刚好可以让自己激动的心情慢慢得到平复。很快他的心情变得平和,这从心理教育学上也算是“积极的暂停”。
好不容易等到下课了,杰森如约来到了布拉德老师的办公室,他已经做好了被老师狠狠批评的准备。但让杰森有点意外的是,一见面,布拉德老师就对杰森说:“首先感谢你放弃放学后的宝贵时间留下来,和老师交流问题。”
布拉德老师的态度令杰森感到诧异,杰森没有想到的是,老师没有批评自己,反而对自己表示了感谢。
杰森感到有点意外,于是也进行了“回礼”:承认自己在课堂上咆哮式发脾气的做法不对,并向老师道歉。
师生双方达成和解之后,接下来,布拉德老师就向杰森提出了一起商议解决问题(错误)的办法,学生成为解决自己问题(错误)的重要参与者,而不是像传统教育那样,只是老师单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老师占据主动权,而学生只有被动接受的义务。
杰森显然还没有做好思想上的准备,他在这时候选择向老师倾诉自己在以前“惹是生非”的缘故,他说:“别的同学老是惹我生气,我总是忍不住。”
在此时,作为老师,最理想的处理方式就是帮助孩子卸掉过重的心理包袱,让他把自己身上的“暴脾气”标签取下来。
紧接着,布拉德老师又说了一句出乎杰森预料的话:“我很理解你的感受,有时候我也是被别人气坏了!”
布拉德老师其实已经在想办法和学生“共情”了。杰森对此感到很好奇:“这么有涵养的老师也会被别人气坏了吗?”
杰森从老师的一番话语中也得到了一种心理上的暗示:“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有暴脾气,但暴脾气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不可改变的,只要努力去改变,就能改掉这个坏脾气。”这种心理上的暗示,实际上也等同于在帮助孩子“摘去不好的标签”。
布拉德老师还教了杰森一个“情绪控制力”的技巧,他告诉杰森:“当一个人发脾气的时候,身体会有很大的反应,你注意到了吗?比如,肩膀会变得坚硬,肚子里面甚至会有硬块似的东西!下次,等你再发脾气的时候,我们一起注意一下身体的反应,好吗?”
这是一种教孩子在发脾气时把注意力从大脑转移到身体反应上的技巧,事实上就起到了转移孩子负面情绪的作用。
这是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在发脾气的时候,如果有意识地把注意力转移到身体的某个部位,看看自己身体的强烈反应,人的负面情绪就比较容易平息下来。家长可以把这种技巧运用到孩子的身上,作为一项“情绪控制力”的训练方法。
杰森回去之后,安静了一周左右的时间,终于忍不住了,他完全忘了那个“情绪控制力”技巧,又发了一次脾气。布拉德老师上前把胳膊放在他的肩膀上。这是一种肢体语言,能一下子拉近和孩子的关系。
布拉德对杰森说:“你有没有注意到现在身体有什么反应呢?”
杰森得到老师的提醒,立马开始关注自己身体出现的变化,他的注意力此时已经转移到身体上的变化上,怒气自然很快就消失了。
暴脾气并不是一次就能得以根治的。布拉德老师用了很多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对杰森进行耐心的引导。
在布拉德老师的一番努力之下,几个月之后,男孩的脾气好了很多。
我们从布拉德老师的整个教育过程中,不难发现,布拉德老师运用了尼尔森的教育“3原则”:把握时机;争取让孩子合作;相互尊重。最后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暴脾气”的问题。
我们家长也可以从中得到教育启示,学一学布拉德老师运用尼尔森教育“3原则”的方法。
只要我们家长的教育方法对路,孩子最终能够实现改变“暴脾气”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