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怀孕,不少人都会想象到宝宝出生后可爱的模样,殊不知为了这个美丽生命的到来,孕妈妈在怀孕期间要遭受的种种磨难,除了恶心呕吐外、食欲不振、睡眠不佳之外,不少孕妈妈还会经历一个身体的“膨胀期”——水肿。
水肿部位常见的是脚掌、脚踝、小腿。有时候,胳膊和脸部也会出现轻微的肿胀,严重者还可能全身水肿。
所以,区分好是生理性水肿还是病理性是孕妈咪的必修课哦!
生理性水肿or病理性水肿
生理性水肿
体质方面:血压在正常范围内,体重增加正常,产检时尿液检测没有尿蛋白。
水肿情况:一天不同时间中,水肿的部位不同,如果把脚抬高1小时,腿部和脚踝的水肿会减轻。站着的时候下肢出现水肿,清晨起床时水肿消退。
应对方法:
①可以适当做些孕妇保健操,比如坐着时要适当伸展腿部,动动脚趾、旋转脚踝关节,伸展小腿肌肉。
②在白天休息,平躺时可以抬高双脚,坐着时可以在脚下放一张矮凳垫脚;睡觉时建议采取左侧卧位,可改善胎盘血液供应。
③可以进行局部按摩减轻肿胀,从脚向小腿方向逐渐向上进行按摩,从而有助于血液返回心脏。
病理性水肿
有别于以上的生理性水肿的症状,体重增加速度较快、血压过高,尿液检测中有过多的尿蛋白,饮食也不正常。
病理性水肿多由疾病造成,例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肾脏病、心脏病或其他肝脏方面的疾病等。妊娠合并高血压,肾脏、肝脏疾病导致的低蛋白血症,以及心脏病导致的血管压力增加都会引起病理性的水肿。
• 高血压引发的水肿先从下肢开始,逐渐加重,严重者出现腹水、抽搐等。
• 肾脏疾病引起的水肿主要表现为早期双侧眼睑晨起水肿,逐渐出现下肢水肿,休息后症状减轻不明显。
• 肝脏方面的疾病导致水肿出现,常伴有腹水,患者面色黯淡,有时会伴有黄疸。
• 心脏疾病所引起的病理性水肿常伴有呼吸困难、无法平卧、心慌。
这些疾病不仅会对准妈妈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对胎儿的健康也造成很大的危害。
这些可以简单辨别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水肿,生理性的孕妈咪不要担心,主要合理调整便可调节。病理性水肿的孕妈咪一经发现,须及时就医哦。
造成水肿的原因
• 孕期为了宝宝的生长,孕妇的血容量会逐渐的增加,比非孕期约增加40%左右。一般在34周达到高峰,并在这个水平上一直维持到产后两周,然后逐渐恢复到怀孕前水平,随着血容量的增加,组织间液也会增加,从而出现水肿现象。
• 孕期血容量增加时,血浆的增加比血球等的增加要多,所以,血液成分会相对稀释,孕期的血浆渗透压较非孕期降低。这样就使血流中的水分容易渗透到组织间液中,从而造成下肢水肿。
• 随着怀孕周数的增加,准妈妈胎盘分泌的激素及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增多,造成体内钠和水分滞留,体内水分积存,尿量就会相应减少,于是就出现了水肿现象。
• 同时,准妈妈的子宫也逐渐增大,骨盆内的压力增高,使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这是下肢浮肿的重要原因之一。
• 另外,更有一些准妈妈合并较重的贫血,血浆蛋白低,水分从血管内渗出到周围的组织间液中,从而造成水肿。
预防孕妇水肿的日常小方法
1.注意饮食
孕期出现水肿后,一定要保证饮食清淡,并且每日的盐分摄取量最好不超过5g,尤其是腌制过的食物和咸菜最好不要吃,以免加重水肿。另外,孕妈在怀孕期间吃太多过咸的食物,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2.注意休息
由于孕期孕妈身子一天比一天沉重,所以很容易增加身体各器官的负担,还容易造成身体血液供血不足,如果过于劳累还会加重水肿现象。
所以,孕妈最好保证每天的休息时间,有助于身体各器官得到充分休息,也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水肿现象。另外,胎儿的生长发育也需要孕妈适当休息,别太劳累。
3.适当运动
很多孕妈怀孕后都不喜欢运动,其实孕期不一定要在家里静养才是对孕妇和胎儿好,适当的运动不仅能够增强孕妈体质,由于胎儿健康发育,而且还能够促进孕妈血液循环,有效缓解水肿现象。
孕妈可以适当做一些孕期瑜伽或者多去户外散散步。另外,孕期适当运动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也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宽松衣服
很多孕妈怀孕后也十分注重自己的形象,紧身衣裤还是不离身。但是,怀孕后穿紧身衣容易导致身体血液循环不畅通,很容易出现水肿现象。
为了避免水肿,孕妈在怀孕后最好穿宽松舒适的衣服,有助于促进孕期血液循环,更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孕期水肿。另外,孕妈穿宽松的衣物不会对腹部造成束缚,更有利于胎儿发育。
5.把腿垫高
如果孕妈有很严重的下肢水肿现象,不妨试着在睡觉的时候把腿垫两个枕头,把腿垫高后,可以有效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到心脏,从而有效缓解下肢水肿现象。而白天在平时看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也可以在腿下垫个凳子,是同样的道理。
另外,睡觉时把腿抬高可以有效提升睡眠质量,从而也有利于胎儿晚间休息和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