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心放
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南朝齐梁时期的医药学家、炼丹家、道教学者和诗人,世人尊称他为山中宰相,本文专门聊聊他的故事。
(一)短暂入仕后隐居
陶弘景出生前后就不同于普通人。据说他母亲就曾梦到两条青龙从其怀中出来,另有两个神仙手捧香炉来到她的卧室,以后就怀孕生下了陶弘景。由于有先天异象,他小时的想法和作法就与常人不同。不知道他采取啥办法,或者是他有缘分,10岁的时候就得到了葛洪的《神仙传》。
葛洪是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东晋朝的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他撰写的《神仙传》里面有很多故事,情节复杂、奇特、生动。如《栾巴传》,写仙人栾巴为民除害的故事,说的是一个鬼变成了书生,骗太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栾巴察觉后,就去做法,使那个鬼现形为老狸。类似此类生动的的故事还有《王远传》、《刘根传》、《吕恭传》等。
话说陶弘景得到葛洪的《神仙传》后,夜以继日地研读,收获很大,从此立下了养生的志向。长大成人后,陶弘景帅呆了酷毙了,神态俊秀,身材修长,眼有神光,他读了一万多卷书,还擅长下棋弹琴和书法。
萧道成担任南北朝时期刘宋朝丞相时,把还不到弱冠之年的陶弘景请到皇宫,给诸位王子当陪读,给予了陶弘景奉朝请的优惠待遇。要知道,这种待遇本来是退体的高官才能得到的。但生活在豪门中的他却不和那些当官的来往,没事时关起门来读自己的书。由于他很有学识,朝廷制定礼仪和规章制度时,一般都要向他讨教。
当官终究不是陶弘景的志向,没过多久,陶弘景感到厌倦,就上表辞去官职,来到句容的句曲山隐居。
(二)藕断丝连的俗缘
他在山上修建了一座三层楼的道观,自己住在最上面一层,徒弟们住在中间一层,来访的宾客住在最下面一层,他就这样把自己和外人隔绝开了,只安排一个家僮在身边侍候他。松树被风吹,连绵地发出哗哗的声音,他最爱听且感到高兴。他还喜欢在泉水和石头之间游玩,看见他的人都以为他是神仙。
随着年纪的增长,他越来越爱学习。除著书立说外,特别喜欢钻研山川地理、以及医术本草等各方面的学问。他还制造过一台浑天仪,说那东西不仅史官需要,修炼道法也需要用它。
他虽然是个隐士,但他的俗缘未断哟。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代孙,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萧衍平定建康后,
开始议论禅让的事,陶弘景就立马从书中找出不少有“梁”字的依据,让弟子献给萧衍,意思嘛很明确,萧衍上位当皇帝是天意。本来萧衍和陶弘景的关系就很好,这样一来,两人的友谊就更加深厚了,书信往来从来没断过,总有朝廷的大小官员们经常到陶家去拜访。因此世人给陶弘景取了个绰号——“山中宰相”。
有次萧衍来到南徐州,陶弘景应邀来到后堂,两人聊了好几天才离开。之后,陶弘景还派人送了两把刀给萧衍。据说那两把刀是难得的宝物。陶弘景85岁去世后,皇帝下诏追赠他为中散大夫,还派皇宫里的官吏为他料理丧事。
(三)多才多艺之人
不管他的性格如何,如何为人处事,陶弘景是个妥妥的多才多艺之人。
在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他是早期贡献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南北朝时期,本草著作有10余家之多,但都是各说各的,没得统一标准。由于年代久远,内容散乱,古本草书上无法分清草石和虫兽,临床运用十分不便。陶弘景将当时所能收集到的本草著作分别整理成《神农本草经》及《名医别录》两大类,加上个人的临床心得体会,著成《本草经集注》。这本书里,共收药物730种,并首创了按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分类,此法沿用至今。《本草经集注》成为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陶弘景全部作品达七八十种,可惜散失了不少。至今尚存者有《真诰》《太玄真一本际经·道性品》《真灵位业图》《登真隐诀》《本草经集注》《帝代年历》《华阳陶隐居集》等十余种。
陶弘景曾热衷于炼丹,聪明好学的他,在实践过程中,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掌握了许多化学知识。据悉化学史上钾盐鉴定的最早记录,就是他所作的有关炼丹的记载,
陶弘景还是一位诗人,让我们共同来赏析他的两首诗。
其一、《饮酒将尽》
原诗从略,笔者释意:酒要喝完了,虽然醉意渐浓,但自己仍在兴头上,赏花来到花圃的尽头,心情十分明快和愉悦。陶弘景把饮酒作为人生的一种享受,
其二、《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原诗从略,笔者释意:长年隐居山上,皇帝下诏问我山中有什么,使我不愿意下山,我说山上多白云。但这白云只能让我自己愉悦。无法拿来赠送给你。表现了陶弘景超凡脱俗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