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逝世后,没报纸敢发表他的回忆和悼念文章,直到聂凤智出头

今人说古 2024-10-11 00:16:31

许世友不是个爱搞特殊的人,但他死后却搞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特殊葬礼。晚年的许世友,生活可以说非常孤独和寂寞:他的大部分子女在外地生活工作;即便是同在南京本市的,也因为有自己的房子和工作,难得来看看。

许世友不爱去礼堂看大荧幕的电影,因为他一到别人就会站起来,跟他握手寒暄,一位接一位,麻烦自己又影响别人。于是他有时会在家放小电影,片子就那几部:《霓虹灯下的哨兵》、《地雷战》、《女驸马》、《刘三姐》等等。

中央下达反特殊化的规定后,许世友也就不在家里放电影看了。军区文化站说他对国家、对革命、对军队、对人民有巨大贡献,如今又在这养病,需要特殊对待。许世友拒绝了,他说:“这个特殊,那个特殊,中央的规定还怎么执行?”

没步入暮年那会,许世友有多种多样的锻炼方法,如打猎、捕鱼、爬山、散步等,老了就只剩下两种:散步和坐汽车。他说坐汽车颠一颠也是运动,能吃下更多的饭。后来跟身边工作人员闲聊时,听到国家汽油紧张,领导用车都得定量,许世友沉吟片刻,便决定不再坐车颠一颠。

南京军区的现任司令聂凤智和政委郭林祥,听说这事后深感不安,觉得许世友不应该因此不坐车了,哪怕自己等军区领导平时节省点,也要省出给他坐车锻炼的油。

他们亲自登门劝说,要许世友该坐车颠颠就去,不用担心油的问题。许世友十分感动,但也不改尽量不坐车的想法。

许世友去世前,一再要求让自己土葬,他死后也确实是土葬。当时全国上下执行火葬规定数十年,普通人土葬尚且不行,许世友这种影响力巨大的开国元勋更加难以做到。

坊间传言,许世友建国初期不在《火葬倡议书》上签字的原因是“怕疼”。这真是无稽之谈。人都死了,还怕什么疼?

许世友死后能还乡土葬,离不开两代领导核心对他的厚爱。中央允许许世友土葬的批示,是他去世后才从北京传来的。在中央那份土葬批示中,共有七个“特殊”;邓公也明确表示“下不为例”。

就这样,许世友拥有了建国以来“最特殊”的葬礼。他获得了实质性的“特殊待遇”,但影响终究不太好,因此越少人知道、越少人关注越好。因此,许世友的治丧规格被降低一些,尽可能简办:如不成立治丧委员会、成立治丧办公室,不开追悼会、开遗体告别仪式等等。

许世友的治丧过程中,有关文件和有关讲话,也是尽量避免使用 “棺葬”、“土葬”等字眼。

在许世友的遗体告别仪式后,全国各大报纸除例行公事地刊发了他的生平、有关消息和几张照片外,就没有任何回忆和悼念文章了。准确来说,是稍微有点影响力的报纸都不敢发。甚至有个别报纸,对许世友的棺葬、土葬,进行了不点名的辛辣批评。

这样的“低调”局面,持续了一年多时间,直到聂凤智出头,与徐深吉、罗应怀两人,在《深切怀念老司令员许世友》上共同署名。这篇悼念和回忆的文章,在1986年11月21日的《解放军报》第4版刊登出来。

在这之后,悼念和回忆许世友的文章,才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刊登。

2 阅读:328

今人说古

简介:读史可明鉴,知古以鉴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