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晋燕喋血:前燕王室血拼,东晋穆帝驾崩

抗抗说历史 2024-02-29 19:17:49

衣赐履按:进入四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大地上主要是四个政权:东晋、前燕、前秦、前凉。一直到六十年代末,十来年间,从国际关系上来看,前秦、前凉比较安静,各自料理内部事务,国际争端,主要发生在前燕和东晋之间。

公元357年,正月一日,晋穆帝司马聃行加冠礼(本年十五岁),皇太后褚蒜子下诏,将政权交还皇帝,大赦,改年号为升平。

褚蒜子迁到崇德宫居住。

衣赐履说:此前,因司马聃年幼,褚太后临朝听政。

八月十九日,司马聃立何法倪为皇后。何皇后是故散骑侍郎、庐江(安徽省舒城县)人何准的女儿。

衣赐履说:何准没啥名气,但他有个哥哥咱们前面讲过,就是何充。何充居宰辅之位,权倾一时,但何准坚决不走裙带捞官职,最喜欢干两件事儿:一个是诵佛经,再一个是修建佛塔佛庙。何氏兄弟应该都是比较虔诚的佛教徒。史称何充“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数百,糜费巨亿而不吝也”,但是亲戚朋友生活穷困,何充却并不理会。这哥儿俩的行止,说明佛教在东晋时期,可能已经很盛行了。

佛教是从印度传到我国的,这种异域文化,是如何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的,我真的很好奇。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佛教和儒学,并不冲突,儒家士大夫信奉佛教,并不影响他们做官,这可能是佛教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

十二月,穆帝司马聃任命太常王彪之为左仆射。

公元358年,正月,辅政的司徒司马昱在金殿上叩头,请求归还朝政,司马聃不准。

八月,晋帝国豫州(州政府设寿春,安徽省寿县)刺史谢奕(谢安的老哥)去世,司徒司马昱打算任命桓温的老弟、建武将军桓云接替,并就此询问王彪之的意见。王彪之说:

桓云这个人,很有两把刷子。但是,他哥桓温已经占据长江上游,可以说,掌管了天下的一半,如果再把朝廷西部的藩屏交给桓云,兵权集于一家之手,这不是稳固社稷的做法。有本事的人,将来会作出什么选择,我们无法预料,但殿下用人,总不能任用那些不托底的吧?

司马昱点头,说,老王啊,你说得对。

十月,东晋帝国泰山(山东省泰安市东)太守诸葛攸攻击前燕,被前燕大司马慕容恪等人击退。慕容恪乘势南下,夺取黄河以南土地,并任命地方长官。

公元359年,十月,东晋在多个方向被前燕击打败,许昌(河南省许昌市东)、颍川(郡政府设许昌)、谯郡(安徽省亳州市)、沛郡(安徽省淮北市)各城邑,都相继被前燕占领(详见拙文《》)。

公元360年,正月,前燕皇帝慕容儁去世,太子慕容暐(同炜)继位,时年十一岁,由大司马慕容恪(慕容儁老弟)、司徒慕容评(慕容廆子、慕容儁叔父)、司空阳骛、领军将军慕舆根等,共同辅政。

二月,前燕皇帝慕容暐尊可足浑氏为皇太后;任命太原王慕容恪为太宰,总揽朝政;上庸王慕容评为太傅,阳骛为太保,慕舆根为太师,参与辅佐朝政。

史称,慕舆根为人质朴、性格倔强(根性木强),他自恃有功,行为举止傲慢,对慕容恪总揽朝政,心中不服,就想要作乱。当时太后可足浑氏经常干预朝政,慕舆根就对慕容恪进言说:

如今主上幼弱,母后干预政事,殿下难道不记得杨骏、诸葛恪之变吗?您应该考虑如何保全自己诶!况且,平定天下,都是殿下的功劳。兄终弟及,这是古今定制(兄亡弟及,古今成法俟),等到先帝下葬之后,就可以将主上黜废为王,殿下登上尊位,为大燕建立无穷之福。

【慕舆根】

衣赐履说:司马炎死后,皇后杨芷的老爹杨骏辅政;孙权死后,诸葛恪辅政,两人均死于宫廷政变。慕舆根以此两人的结局,劝慕容恪谋反。

慕容恪说:

你喝高了吗?怎么说出如此悖逆之言!我们共受先帝遗诏,你为什么突然提出这样的建议?

慕容恪断然拒绝,慕舆根大为惭愧,心中恐惧,谢罪离开。

慕容恪将此事告诉了吴王慕容垂,慕容垂建议杀掉慕舆根。

慕容恪说:

如今,先帝刚刚去世,晋、秦对我,都是伺机而动,先帝陵墓尚未建好,辅政大臣却开始自相残杀,恐怕失了朝野之望,此事,先搁置吧。

秘书监皇甫真劝慕容恪说:

慕舆根不过一个竖子,先帝对他过分宠爱,硬塞到辅政班子里。但是,这个货毫无见识,自先帝驾崩以来,日益骄横,终将制造祸乱。明公处于周公的地位,应当为国家谋长远,及早将他处置。

慕容恪没有听从。

慕舆根与武卫将军慕舆干私下密谋,打算干掉慕容恪和太傅慕容评,然后篡位自立。慕舆根入见可足浑氏和慕容暐,说:

太宰慕容恪、太傅慕容评将要图谋不轨,请允许我率禁兵诛杀他们,以安社稷。

可足浑氏本打算同意,但慕容暐说:

太宰、太傅二公,既亲近,又贤明,因此,先帝将我母子托付给他们,他们怎么会干这种事情呢!再说,我们又怎么知道不是太师(慕舆根)想作乱呢!

于是,没有同意慕舆根的请求。

慕舆根又思念故土,向可足浑氏及慕容暐进言说:

如今天下萧条,外敌不止一家,国家越大,忧患越深,咱不如东返龙城吧。

慕容暐又不接受。

于是,慕舆根反形渐露。慕容恪听说后,便与太傅慕容评商量,密奏慕舆根的罪行,派右卫将军傅颜在宫内诛杀慕舆根,老婆、娃娃、同党,全部在东市斩首。

衣赐履说:慕舆根谋反,乍一看,好像是那么回事儿,但越看越不合理。我们摆几个疑点,供大家参考:

第一,史书对慕容暐的评价是“庸弱”,对可足浑氏的评价是“颇预朝政,性尤猜忌”。慕舆根说慕容恪、慕容评将要图谋不轨,并没有出示证据,可足浑氏就打算同意了,反而是那个“庸弱”的慕容暐坚决反对,甚至说出“安知非太师欲为乱也”的话来。这哪里是“庸弱”的慕容暐啊?明明是神探狄仁杰嘛!不管是谁要谋反,这个话题一旦扯出来,必然是锦衣尉满天飞,宫内、宫外,不翻个底儿掉,收不了场的。

第二,慕容家三代人、几十年的努力,打下来的江山,慕舆根居然能提出“大家一块儿回老家龙城”这种让亲者痛、仇者快的建议,与他武将出身、立功无数的身份,严重不符。这个建议,又是被庸弱的、十一岁的慕容暐给否掉的。

第三,皇甫真是怎么知道此事的呢?《十六国春秋·皇甫真传》载,慕舆根将谋为乱,真阴察知之,请恪除根。也即是说,慕舆根打算为乱,已经有动作了,连皇甫真都已经知道了。那么,既然有动作了,皇甫真建议慕容恪办了慕舆根,慕容恪为何要拒绝呢?

第四,慕舆根这边建议慕容恪废皇帝自立,被拒绝;那边建议干掉慕容恪和慕容评,又被拒绝。也即是说,在这场凶险的谋反大戏中,他既不是慕容恪、慕容评这头儿的,也不是皇帝和太后这头儿的,换句话说,他已经死路一条,不反也得反了。但是,史书记录诛杀慕舆根,他既没有逃跑,也没有反抗,太过于平淡了。

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我们不清楚。旧皇去世,新皇登基,权臣要主政,太后想揽权,各种野心家闻风而动,一场波及甚广、大肆屠戮的宫廷斗争,恐怕是真实的。慕舆根之死,大约是各政治势力博弈之后的一个结果。

我个人认为,慕舆根,大概是个背锅侠。

我为什么说这场宫廷斗争“波及甚广、大肆屠戮”呢?

《十六国春秋·慕容恪传》载:

暐初嗣位,新遭大丧,诛夷狼藉,内外恟惧。

这得杀了多少人,才算是诛夷狼藉?才会导致内外恟惧?

我们看一下此后慕容恪的表现。

《十六国春秋·慕容恪传》载:

“新遭大丧,诛夷狼藉”之后,“内外恟惧”,慕容恪举止如常,脸上看不到忧虑之色,出入往还,只带着一个随从。

有人劝他应该作好个人安全防护工作,慕容恪说:

现在,人们内心恐惧,正应该泰然自若,使他们镇定下来,为什么还要自己吓唬自己(奈何复自惊扰),那样,大家还能仰仗谁呢!

于是,人心逐渐稳定。

【慕容恪】

因此,慕舆根谋反事件,一定规模相当大,不仅仅是诛了慕舆根的族、杀了几个党羽那么简单。

我判断,有可能是慕容恪等强臣,和太后可足浑氏之间的一场夺权之争,慕容恪方获胜,以诛杀慕舆根了解此事。

当然,我的判断未必正确,提出来与读者探讨。

另,慕容和慕舆,都是音译为汉语的,读起来,像不像?有研究指出,慕容和慕舆,原本就是一家子。也即是说,慕舆根,也是前燕王室成员。那么,这场宫廷斗争,本质上只是慕容王室内部的一场权力之争。关于慕容和慕舆的关系,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学者高然的《慕容鲜卑与五燕国史研究》一书,此处不再赘言。

慕容恪虽然总揽大权,但严守朝廷之礼,任何事情都要和司徒慕容评商议,从不专断。他虚心对待士人,咨询治国良策,根据才能授予官职,大家各居其位,各司其职,朝廷清肃。慕容恪不娱乐、不泡吧,下了班儿就回家,侍奉老娘,有空儿了就看书学习。官属、朝臣如果有过失,慕容恪也不公开宣布,让人下不来台,只是根据情况,给犯错的家伙换个工作岗位,并且,待遇、等级并不降低。处罚虽然不重,但受罚之人,都极为惭愧,若再犯下过失,都互相责备说:

你又想让慕容公给你调换岗位啊!

之前从各郡国征调的士兵,到了邺城,成天没事干,有的惊扰百姓,有的擅自逃散。太宰慕容恪任命吴王慕容垂为使持节、征南将军、都督河南诸军事、兖州牧、荆州刺史,镇守梁国(河南省商丘市)的蠡台(河南省虞城县)。任命孙希为并州(山西省中部)刺史,傅颜为护军将军,率领二万骑兵,到黄河以南新征服地区,耀武扬威了一大圈,一直抵达淮水才返回。

前燕境内,逐渐安定。

东晋那头儿,听说前燕皇帝慕容儁去世,大多朝臣都认为可以着手收复中原了。

太尉桓温说,慕容恪尚在,他才真正值得忧虑!

十一月,司马聃封桓温为南郡公,桓温老弟桓冲为丰城县公,桓温的儿子桓济为临贺县公。

衣赐履说:桓温本为临贺郡公,改封为南郡公,将临贺公转给他儿子了。一门三公,说明桓家根愈深、势愈大。

公元361年,正月,晋帝国徐州、兖州二州刺史郗昙去世。

二月,东晋朝廷任命东阳(浙江省金华市)太守范汪都督徐、兖、冀、青、幽五州诸军事,兼任徐、兖二州刺史。

上年被前燕打败、逃到荥阳的故后赵将领高昌去世,前燕河内太守吕护,吞并了他的兵众,派使者向东晋投降。晋朝廷任命吕护为冀州刺史。吕护表示,想引领晋军袭击前燕首都邺城。

三月,慕容恪率军五万,冠军将军皇甫真率军一万,共同讨伐吕护。

前燕大军抵达野王(河南省沁阳市),吕护固守城池。前燕护军将军傅颜请求展开急攻,慕容恪说:

吕护老贼,经历的变故很多,斗争经验丰富,看他防守戒备的样子,我们不宜急攻,以免士兵伤亡过重。吕护城内无积蓄,城外无救援,我们只需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不攻,休养士兵,再去离间他的同党,我们实力未损,他们却会日益危急,用不了一百天,一定能够攻取,何必要以大量士卒的伤亡去换取旦夕之功呢!

于是,燕军围城修筑工事,只围不战。

衣赐履说:通过慕容恪的话,我们可以推知,东晋朝廷对吕护归降,根本也没当回事儿,任其自生自灭。

四月,东晋帝国太尉、征西大将军桓温(时驻江陵,湖北省江陵县)任命老弟、黄门郎桓豁为都督沔中七郡诸军事(魏兴郡,陕西省安康市;新城郡,湖北省房县;上庸郡,江北省竹山县西南田家坝;襄阳郡,湖北省襄阳市;义城郡,湖北省丹江口市;竟陵郡,湖北省钟祥市;江夏郡,江北省云梦县),兼任新野(河南省新野县)、义城二郡太守,率军攻打许昌,击败前燕将领慕容尘。

五月二十二日,晋穆帝司马聃去世,享年十九岁,没有儿子。皇太后褚蒜子下令:

琅邪王司马丕(司马聃的堂兄),是中兴以来的正统,不论道德名声,还是宗室地位,没人能和他相比,以琅邪王承继大统!

【晋穆帝司马聃】

衣赐履说:司马丕是晋成帝司马衍的嫡子,司马衍死时,司马丕还小,就传位给老弟司马岳。但司马岳死后,并没有把皇位还给老哥那枝儿,而是传给儿子司马聃。司马聃无子,皇位又转回司马衍那头儿了。

五月二十五日,司马丕即皇帝位,是为晋哀帝,时年二十一岁,大赦。

衣赐履说:谥法规定,蚤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一个“哀”字,我们就可以知道司马丕又是个悲催的苦孩子。

五月二十七日,改封东海王司马奕(司马丕的亲弟弟)为琅邪王。

衣赐履说:以前我们讲过,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对东海王司马越非常感激,司马睿能够被封到建康、进而开辟出局面来,全赖司马越给了机会。因此,司马越绝嗣之后,司马睿把自己的儿子封为东海王,以延续司马越的的香火。

司马丕原为琅邪王,继皇位之后,把东海王司马奕改封为琅邪王,也是一件有趣的事儿。在东晋的王爵中,琅邪王非常特殊,因为“中兴之主”司马睿,原为琅邪王。东晋的皇帝去世,如果没有太子继位,则由琅邪王继承大统,几成定制。因此,司马奕做了琅邪王后,如果皇帝哥哥司马丕死在他之前,而又没有儿子,那么,司马奕一准儿继承皇位。

七月二十三日,司马聃被安葬在永平陵(建康城北幕府山南麓),谥号穆皇帝,庙号为晋孝宗。

前燕军队包围野王好几个月了,吕护派将领张兴出战,被前燕护军将军傅颜击斩,城中日益危急。前燕冠军将军皇甫真告诫手下将领说:

吕护大势已去,一定会选择薄弱之处突围。咱们的包围圈何处最薄弱?我们的士兵大多羸弱,武器也不够精良,我们就是薄弱之处!一定要严加防备。

于是,皇甫真督促多做大盾,并亲自夜查巡逻人员。

吕护粮食断绝,果然趁夜率军向皇甫真部防守之处突围,但没能成功。

太宰慕容恪率军攻打吕护,斩瓜切菜,斩俘无数,吕护丢下妻儿逃奔荥阳。

慕容恪围守野王六个月,至此攻陷。慕容恪安抚百姓,给他们提供粮食,把士人和带兵的将帅,全都迁往首都邺城,其余的人则各随其意。又任命吕护的参军、广平人梁琛为中书著作郎。

本年二月,平阳(山西省临汾市)举郡归降前燕。前燕皇帝慕容暐任命建威将军段刚为平阳太守,又派督护韩苞率军协助段刚防守。这时,另一个反叛专业户、并州刺史张平,再次反叛,袭击平阳,斩杀段刚、韩苞,紧跟着攻打雁门(山西省代县),斩杀太守单男。不久,前秦出动军队攻打张平,张平派使者向前燕谢罪,请求救援。

慕容恪都气笑了,说,张平这个老货,爱咋咋地吧。

于是,张平被前秦军所灭。

十月,吕护从荥阳反叛东晋,再次归降前燕,前燕皇帝慕容暐将其赦免,任命为广州刺史,仍领宁南将军。

衣赐履说:最初对张平、吕护这样的人,感觉挺可笑的,他们反过来反过去,最后反了个寂寞。但后来,对他们又很有些佩服。他们虽然算不上长袖善舞,但在乱世之中,在各方强大势力的夹缝之中,能够撑起一片场子,还有一班兄弟跟随,狼奔豕突若干年,也不是普通角色能够做得到的诶。

公元362年,正月,前燕豫州刺史孙兴上书,说:

东晋将领陈祐镇守洛阳,他手下只有老弱羸兵一千余人,不堪一击,咱打它吧!

慕容暐于是决定,向洛阳进攻!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36

抗抗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