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和同行之间的对话,总是难免谈及当今汽车设计圈内一些所谓的“致敬”现象,以至于“致敬”一词似乎在此类语境里都生出了别样的意味。
这不禁让人心生疑问:当中国车主在吐槽汽车设计的雷同时,他们谈论的真的只是一款特定车型吗?在汽车工业发展历经拐点的今天,什么才是汽车设计应有的态度?
面对这一连串略显尖锐的提问,最近似乎出现了一种较为务实的解答。
4月18日,吉利发布了银河科技旗舰SUV的预告图。不过匆匆一瞥,我们便在新车上看到了鲜见于其他同级产品的AI交互设计语言、可发光点阵式格栅、触摸式车门把手、三角样式低风阻轮毂——这令不少人感到宽慰,原来中国汽车设计也可以拥有如此鲜明的个性。
而就在不久前,2024年德国红点设计奖揭晓赛果。其中,吉利银河E8凭借极具独创性的中华审美意蕴,荣获“2024年红点产品设计大奖”,红点奖也是国际公认的全球工业设计顶级奖项之一。不仅如此,今年美国IDA设计大奖、德国iF设计奖和MUSE设计大奖“铂金奖”也被其收入囊中。
1
最艰难的路,吉利一直在坚持
在喝彩与赞誉背后,吉利设计最值得称道之处,在于解答了一道萦绕中国汽车制造业良久的难题——走简单但难以隽永的效仿捷径,还是坚持难而正确的原创之路?
显而易见,吉利设计选择了后者。
当吉利银河E8初次呈现在世人眼前时,立即凭借其“伏虎”姿态、“光之涟漪”前脸、 “飞翼重檐”车尾造型等饱含中华审美意蕴的设计,赢得行内外的交口赞誉。
而在银河E8座舱内,基于三潭印月、西子水岸、书山叠嶂等西湖胜景所创的人文主题元素,更是让全球公众领略到了一种“从中华文化母体内,自然生长出科技体验”的独特效果。
在终端市场上,秉承同样设计理念的银河L7、L6等车型自上市以来,获得了绝佳的市场反馈。其中,吉利银河L7的销量在8个月时间里便突破10万台,同时也成为全中国最快实现“月销破万”的电混SUV。
这也表明,吉利设计团队通过实际产品在汽车原创设计领域所展现的革新能力,已得到市场的肯定。
严格来说,吉利从中华文化、用户需求出发,谋求汽车设计差异化的最初尝试,起始于2015年。当时,吉利博瑞、博越基于西湖文化母体所创作的“水波涟漪“设计语言,开创出了“大美中国车”时代。
这意味着,在结合中国文化内核探寻汽车原创设计的道路上,吉利汽车从创立之初就在坚持。
2
“最好的时代”
那么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什么在当前这个时间点上,这种久久为功的原创精神显得尤为可贵?
这或许与中国汽车行业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密不可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今年1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达到522.1万辆,同比增长57.4%,跃升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也正因如此,行业观察家均认为,2024年将是中国汽车产业巩固“出海”优势的关键时期。
在海外市场,以实力和科技为基础的原创设计正成为中国汽车当前最具代表性的行业名片。这意味着,汽车设计能否兼具中国特色及原创性,将直接决定产品在消费终端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智电时代,对于汽车设计师而言,可能是“最好的时代“。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高速迭代与更新,为设计师打开了更大的创意施展空间,也让更多创新设计得以实现。
以吉利银河系列车型全球首创的一体式发光前脸“光之涟漪“为例,前保上以0.2mm的微孔,雕刻出158个发光窗口,发光面积达到0.105平方米——放诸科技条件尚欠完备的过去,此类设计根本无法想象。
市场需求叠加科技条件,令类似吉利这样有能力持续输出原创设计的专业队伍,成了当前中国汽车迫切需要的行业力量。
3
独自绽放,不如满庭芬芳
在专业领域,吉利的设计团队,又一项过人之处在于,他们并未将钻研成果专美于单一企业体系内,而是希望自己所掌握的汽车设计知识能够惠及整个中国汽车行业。
继去年2月首次在行业间提出“中国设计新范式”,并全力推动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建设之后,吉利设计更是连续发起了多项为全行业带来积极影响的行动。
其中,2023国际汽车设计论坛的举办以及《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白皮书》的发布,厘清了中国审美的脉络,令“中国设计范式”的内核得到完善,为整个汽车行业在设计领域的进步带来裨益。
除了对行业“开源”研究成果外,吉利设计还将中国下一代汽车设计人才的培育工作,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在这方面,吉利选择与专业院校开展产教融合深度合作,以建立中国汽车设计全新人才培养模式。
例如,考虑到油泥模型在整车设计中不可或缺,但国内高校鲜少开设相关课程的现状,吉利设计学院与景德镇陶瓷大学开展深度合作,通过专门设计的培训课程及专业竞赛,强化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中国汽车设计的油泥领域持续输出专业人才。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吉利期待中的中国汽车设计,或许正是一派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局面。
写在最后
不妨再回到最初的问题——什么才是今日的汽车设计应有的态度?
纵观当今那些广受欢迎的设计成果,在其背后真正得到公众肯定的,实则是一种甘受孤寂、锲而不舍的原创精神——而这恰恰是吉利设计长期以来朗声呼吁并致力践行的。
从顶层文化溯源,到基盘审美洞察,再到育才模式创新,吉利如今在汽车设计方面的追求,不仅助力品牌向上向新,也希望借推进原创设计之举,为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
— END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