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怎么治?简单两味药:猪苓配茯苓,利水邪散火,益脾肾

志邦的备忘录 2025-03-11 13:29:07

北中医李教授原创人文医学科普第840篇

大家好,我是北中医李老师,有粉丝甩来问题,说他被确诊为慢性肾病早期(也就是 CKD1~2 期),如果用个中药小方帮助调理,有没有推荐的。

很快想起来之前看过的国医大师吕仁和老先生在治疗糖尿病、慢性肾病、肾病综合征和慢性肾功衰竭这四个病用要时,就特别喜欢用猪苓这味药,必要的话还和茯苓配伍使用,且方剂中用猪苓比猪苓茯苓合用多一倍以上。

慢性肾病,其发生和进展隐匿而缓慢,病程比较长,在中医症候上常被辨证为寒热错杂、虚实间杂、正虚邪实并见。

按照中医论治慢性病“虚、损、劳、衰”的发展规律,可以将慢性肾病分为三期:慢性肾病早期(虚损期)、慢性肾病中期(虚劳期)、慢性肾病晚期(虚衰期),治疗则应在祛邪消浊的同时,重视扶正补虚,这个思路要贯穿全过程。

那国医大师吕仁和老先生为何治疗慢性肾病,如此喜欢用猪苓呢?

先来看看这两味药——

猪苓,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并认为猪苓:

味甘、平,主痰疟,解毒蛊疰不详,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

唐代医家甄权所著的《药性论》中认为猪苓:

解伤寒温疫大热,发汗,主肿胀满腹急痛。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认为猪苓:

开腠理,治淋肿脚气,白浊带下,妊娠子淋胎肿,小便不利。

在现在的《中华药典》里猪苓功效如下:

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功能利水渗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猪苓具有利水解毒、发汗解表的功效。但现在中医对猪苓的主要功效集中在利水上了。

接下来的问题,为什么治疗慢性肾病,可以把猪苓和茯苓配伍使用。

因为猪苓和茯苓的功效类似,但也有区别。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认为猪苓:

开腠理,利小便,与猪苓同功。但入补药不如茯苓也。

这就是说,猪苓和茯苓功能相似,都能利水渗湿。但猪苓进补的效果就不如茯苓。

茯苓,性味甘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的功效。

猪苓和茯苓,药性都平和,可利水而不伤正气。尤其是茯苓,还有健脾扶正的效果,利水更不会损及正气,所以茯苓是调理脾虚导致的诸症要药。

而猪苓,功效更加专注利水,利水渗湿的效果要好于茯苓,更倾向于水泛湿邪的实证。

茯苓则虚实兼有。

猪苓配茯苓,正好符合慢性肾病的虚实错杂,正虚邪实并见的病机,而且二药合用还能增强利水渗湿的功效,从而可以有效改善肾功,结合茯苓健脾的功效,多以脾肾两虚湿阻的慢性肾病更合适。

猪苓配茯苓,符合中医从虚论治慢性疾病的思想,而且对于乏力明显、精神不佳,用猪苓再利水同时,能提高免疫力、补益正气,可以说对慢性肾病者属于一药多用的具体用法。

而茯苓的健脾功效,如果慢性肾病者的水湿或水肿症状比较严重,或者脾虚湿困导致的水肿明显时,猪苓配茯苓,能增强健脾利水渗湿效果。

这样配伍,也体现了中医中药再治疗肾病的诊疗思路。

但是,在慢性肾病的不同分期:虚损期、虚劳期和虚衰期,因为疾病的病机、正邪交争程度不同,猪苓-茯苓配伍其他药物组成的方剂也不同,具体如何配伍治疗,明天的科普继续分享。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下面的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于网络):2021年第8期《 世界中医药杂志》王诗尧等文章《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应用猪苓分期论治慢性肾脏病经验》。。

0 阅读:0
志邦的备忘录

志邦的备忘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