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名单,银行放贷加快了

悠悠地产观 2024-05-21 08:45:55

当下事关房地产开发商生死存亡的“白名单”制度,正在积极完善。

5月17日,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出席并讲话。何立峰表示,当前要着力分类推进在建已售难交付商品房项目处置,全力支持应续建项目融资和竣工交付,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

为落实“应贷尽贷”,银行系统已有相关措施正在完善中。两家商业银行的朋友告诉我们,他们在落实白名单的过程中,多出了一项“反馈率”的指标。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负责融资工作的人士,也证实了“反馈率”指标确实存在。

所谓“反馈率”是指,如果一家房地产企业的项目经过审核,已经进入所在城市的白名单,并与银行对接贷款授信事宜,但银行未予批准授信或贷款。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必须向开发商进行反馈,指明项目因为何种原因未达授信、放贷标准。

这项反馈将以工作底稿的方式留存,相关环节工作人员也会“留痕”,以备检查和区分工作责任之用。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属地监管部门在评估白名单落实进展时,商业银行的反馈率指标也将被纳入考核范围。

“要求银行给反馈,并且关注反馈率,对落实白名单有积极作用。”前述房企负责融资工作的人士对此给予积极评价。他解释,在白名单这一工作机制运行初期,某些银行在一些已经纳入白名单项目上的态度比较模糊,开发商提出融资申请,并按要求报送材料后,迟迟难以从银行得到回音,“也不说不行,也不告诉是哪里不行”。

实际上,对于一些已经纳入白名单的项目,商业银行对其潜在风险仍有忌惮,因此,审核批贷时而显得态度不甚明确。换句话说,一些白名单上的项目,基本符合放贷条件,但银行担心销售进度、回款进度等问题,认为仍有风险而不愿批贷,但又受制于项目已符合基本条件,所以只能暂时搁置,不明确不批贷,但也不向开发商解释为何不批贷。

这种情况,很多开发企业都遇到过,从开发商的角度难以自行解决,此前,他们也都试图向银行“讨个说法”,但银行给出的解释都比较笼统,也不太可能拿到正式的答复,无奈之下“只能拖着”。

一家大型民营房企的项目负责人曾向我们提起,该公司在某省会城市的几个项目已经被纳入白名单范围,其中还包括个别“保交楼”项目,但是,至2024年3月,还没有拿到贷款。银行方面也未给出明确的原因和说法。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开发商多有感慨,白名单只是个名单。

“反馈率”这一工作机制明确后,一方面,银行必须向开发商说明不批贷款的原因,这有利于开发项目完善报送材料,实现达标;另一方面,如果银行不能说明不达标的实质理由,那么,就必须依规向白名单上的达标项目发放贷款。同时,保留工作底稿和留痕的工作机制,也使责任明确,避免笼统反馈、模糊反馈等行为。

有了反馈率机制,也从侧面驱使商业银行对纳入白名单、符合条件的项目实现“应贷尽贷”。一位银行的朋友说,在这种工作机制下,不会有银行的工作人员随便编一个不达标的理由向开发商反馈,并且不批贷,因为这涉及到个人责任问题。

对这个指标进行考核,也使得商业银行整体更有意愿和工作积极性实现“应贷尽贷”,从而对整套白名单落地工作起到抓手作用。

几家开发企业负责融资工作的人士说,他们现在都和银行一起加班,抓紧实现合规项目尽快放款。他们当中不少是从总部或者区域本部一级支援到一线公司的,“我们的感受是,放款的项目在变多。”

由于一些大型房地产企业过去采用的是“总对总”模式融资,一线公司与银行金融机构对接的人员不足。因此,在融资模式转变之后,从总部派人支援一线推进白名单落地工作就成为常态。

例如,万科近期已经完成了全集团层面有金融工作背景、履历或经验的人员梳理,有176人有三年以上金融机构工作经验。万科也在积极稳妥推进相关人员充实到一线,以适应融资模式的转变。

从一线工作人员的感受看,在合规达标情况下,如果项目之前在商业银行有存量贷款,或者预售资金监管账户开设在当前对接的银行,相关批贷、放款的进度会更快一些。毕竟在这样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对项目情况更为了解,风险评估就更为精确。银行所有的踌躇,其实都是因为风险不明。

也正因如此,一些房地产存量业务较大的银行,在白名单落地方面的审批进度、放款进度等方面进展较快。“银行的上级部门也对此有督促和考核。”前述开发商融资工作人士说。

不过,在一些情况下,放款速度受到影响,也有开发商的因素。一些开发商会综合评估项目整体进度和运营节奏,当认为条件不合适时,即便贷款已经批准,也会选择不提款。“比如,未来一个月内,没有大额款项支出,开发商就不着急提款,只要一提款,就开始计算利息,开发商会算这个账。”前述开发商融资工作人士说。

尽管“应贷尽贷”的要求十分明确,但是,在银行白名单实务工作中,抵押物充足仍是最为核心的条件。相关条件的简化,一般是围绕抵押物以外的条件展开,例如原来审贷标准中开发年限、开发资质、主体评级等都会有严格的要求,目前,对于纳入白名单的项目,这类条件都可以适度放松,但债权关系明确,抵押物充足仍是核心要求,因为这是银行防范潜在风险的底线所在。

“银行和我们沟通最多的,除了这些硬性条件外,就是测算可能的销售情况以及回款情况,能看得出银行对销售回款非常关心,我们现在配合银行,以尽可能保守、安全的口径做测算,谋求双方的平衡。”一位参与了与银行对接工作的开发商人士表示。

房子卖不掉,才是最终的风险,“市场可不容你‘讨个说法’”。

0 阅读:0

悠悠地产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