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高伤及肾、痛风肾?一剂清热泄浊方:热清浊去尿酸降恢复肾功

小春的记事本 2025-01-25 19:34:47

中医科院博士健康说原创美文第1872期

大家好,这篇科普应粉丝留言问题,分享中医用清热泄浊降尿酸,有效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研究和方法。

和痛风性关节炎一样,痛风性肾病也是因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生成过多或肾脏排泄尿酸代谢下降尿酸排泄减少导致的体内血尿酸升高,尿酸盐蓄积沉淀在肾脏而引起的肾脏病变,主要表现为肾小管损伤,肾间质纤维化等病理改变。

现在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高尿酸的人越来越多,痛风性肾病也成为常见病多发病。

可是西药治疗痛风肾,主流方法和治疗痛风一样,还是通过降尿酸来控制,没有特效药,方法单一,且不良反应明显,能坚持长年累月服用降尿酸的患者并不多。

痛风性肾病,中医并没有这个病,但依据临床症状和疾病表现,根据不同阶段可分别归类于血浊、痛风、淋证、水肿、腰痛、关格等疾病范畴。

至于痛风性肾病的病因,多数中医还是认为其发生发展主要和肝脾肾三脏紧密相关,除了先天冰敷不足外,后天劳倦过度、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引起肝脾肾三脏的亏虚劳损,是导致痛风性肾病的主要原因。而肝脾肾功能下降后,导致的湿热浊毒是痛风性肾病的主要病理因素。

劳倦过度可耗伤脾气,久则伤肾,脾湿健运,肾失气化,膀胱开阖失司,都会导致水液内停。

饮食不节,久之损伤脾胃运化,脾运不健,胃失腐熟传输,就会导致中焦湿热阻滞。

而情志不畅,肝失疏泄,就无力协助脾运化水湿,导致湿邪内生。

就这样,在先后天病理因素作用下,肝脾肾功能异常,致使体内湿热浊毒不断蓄积,耗气伤血,气血运行不畅,或阻滞关节,或伤及肾络,就会形成痛风性肾病。

怎么治?

根据湿热浊毒蓄积肾络的痛风性肾病的主要病机,中医拟定出经验方清热泄浊方做底方,然后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为湿热内蕴、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两虚来加味相应中药调理。

清热泄浊方底方组方(应平台科普审核规则不标详方):

金银花、蒲公英、土茯苓、大黄。

湿热内蕴型,方加黄柏、薏苡仁、川牛膝、萆薢、苍术。

脾肾两虚型,方加党参、白术、茯苓、熟地黄、山药、泽泻。

肝肾阴虚型,方加女贞子、墨旱莲、山茱萸。

气阴两虚型,方加黄芪、山药、山茱萸、当归。

上面的方法联合别嘌醇治疗30名痛风性肾病患者,和单用别嘌醇治疗痛风性肾病的 20 名患者对比疗效,所有患者均治疗四周。结果显示:

加服清热泄浊方的 30 名患者,显效 9 名,有效 18 名,无效 3 名。而服用别嘌醇的 20 名患者,显效 3 名,有效 10 名,无效 7 名。

而且加用中药后的中医证候如关节肿胀、身体疲倦乏力、腰膝酸软、腰痛等改善更好。在肾功指标上,加用中药的患者尿酸、肌酐和尿素氮改善更好,远远好于单用别嘌醇的结果。

这个清热泄浊方怎么看?

方中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功擅清热解毒除湿。

蒲公英苦寒,归肝胃经,功擅清热利湿通淋,特别适合清内蕴的湿热。

土茯苓甘淡,归肝胃经,淡能渗利,功擅渗利小便,利湿除痹,通利关节,常用于湿热痹阻引起的关节痹痛,也能同意湿热浊毒引起的临证。

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擅清泄火热、通腑通肠、燥湿坚阴,擅长涤荡体内湿热病邪。而痛风性肾病的病理产物主要是湿热浊毒,大黄性寒可清热毒,味苦可燥可泄,还能导热外出,清泄浊毒的作用。

纵观全方,金银花以清热解毒为主,可清除痛风肾病各个阶段的热邪。蒲公英配土茯苓,可利湿通淋同时能健脾和胃,从而增强脾胃运化水湿的能力,还能协助体内水湿正常输布泄化,又能让停聚的湿浊随小便而解。大黄能清热燥湿、通腑,给湿热浊毒从肠道这个通道而出。

整体方剂以清热利湿为主,共奏清热泄浊功效,从而有效降尿酸,缓解痛风肾病症状。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2018年第1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李大可等文章《清热泄浊法治疗痛风性肾病疗效观察》。。

0 阅读:43
小春的记事本

小春的记事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