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当天,牢记这三忌三宜,为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加强养护,健康过夏天!
三忌1.忌过度贪凉,阳气受损
三伏天温度高热,人体的毛孔外开,气血向外,此时过度贪凉,容易寒气入体,损失阳气,遗留大病之根。
《黄帝内经》中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意思是,阳气受损,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想要养生补阳气,可以从饮食方面入手,进食龙眼、荔枝、羊肉等温补食物。
另外结合身体情况适当运动,睡前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
2.忌过度出汗,徒耗阴气
在中医看来,“汗为心之液”,适当的出汗可以抵御暑邪,寒邪的入侵。
若是过度出汗,会伤津耗气,导致心慌、气短,增加身体耗损,所以炎热的暑天,要防止过度出汗。
另外,夏季在五行中对应“心”,因此养护好心脏极其重要。
正所谓“心静自然凉”,保持平静的内心,让心情舒畅,气血和缓,不仅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
3.忌睡眠不足,心神不安
酷夏时节,人们容易心神不安,此时睡眠就极其重要。
虽然三伏季节宜晚睡早起,但不要经常熬夜,熬夜久了,不仅伤颜伤神,还会耗损阴液,降低人体抵抗力,遭到疾病的入侵。
要顺应“天睡我睡,天醒我醒”的作息时间。
另外,中午要午睡15-30分钟,弥补夜晚睡眠不足,让身体保持充沛的精力,还有助于养心气。
三宜1.宜吃三宝,合理饮食
第一宝:饺子
老话常说:“头伏饺子,二伏面,末伏烙饼卷鸡蛋”,自古以来,人们就有着头伏吃饺子的习惯。
饺子中有淀粉和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能给人体补充充分的营养。
入伏当天吃饺子,再喝上一碗饺子汤,让身体发汗,有助于驱除盛夏“毒火。”
第二宝:羊肉
俗话说:“伏天一碗羊肉汤,不用神医开药方。”
冬季吃羊肉,是因为天气寒冷,需要进补,三伏天吃羊肉,是因为经常出汗,导致身体透支,也需要进补。
羊肉羊汤可以帮助人体排出经常吹空调导致的湿气寒气,提高免疫力,强身健体,滋阴补气。
第三宝:苦瓜
伏天吃苦,胜似进补。
苦瓜有着丰富的维生素和粗纤维,常吃可以祛火,解毒,非常适合湿热的夏季食用。
除此之外,苦瓜中含有一种“苦瓜素”,被称为脂肪杀手,有助于降血糖,降血脂。
2.宜热水泡脚,祛湿散寒
夏季湿热,最容易伤脾胃,而祛湿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热水泡脚。
泡脚可以缓解夏季的四肢乏力,困倦,以及减退的食欲,除此之外,还能帮助人体健脾、祛湿、通经、利水。
古人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用热水泡脚,可以祛湿散寒,加一些祛湿的中药,效果会更佳。
3.宜适度锻炼,不要晨练
老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夏天锻炼要讲究方式方法,本身天气炎热,出汗较多,所以不适合剧烈的运动。
像散步,打太极这种缓慢运动可以,练到微微出汗便可。
另外中老年人在三伏天尽量不要晨练,这个阶段血压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不适合晨练。
三秘诀1.避暑
三伏天时节高温炎热,人们容易中暑,中医也将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
阳暑是在阳光下暴晒和高热密闭空间所造成,阴暑是不恰当的饮冷,乘凉,寒邪入侵引发的疾病。
医学家张景岳说:“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老人,儿童,体弱之人,抵抗力差,不耐寒热,要重点防护。
穿衣要选择轻薄透气,颜色偏浅的,出门要带伞避免太阳直晒。
饮食方面可以多吃瓜果,勤喝水,不可过度贪凉,避免寒邪直中。
2.避湿
入伏要避暑,更要避湿,现代人为了避暑,户外活动减少,待在室内吹空调,本应从汗液中流出的“湿”,被密闭在了身体里。
另外,经常贪冷饮,冷食,也会导致阳不化阴,湿浊让身体生病。
所以日常饮食吃些健脾开胃,消热利湿的食物,比如绿豆粥,红豆粥,海带汤等。
日常起居也要多开窗通风,降低室内湿度,保持室内干燥。
3.穴位养生
入伏人体受暑热影响容易疲倦烦躁,上火,夜不能寐。
今天给大家带来三个消暑的穴位,帮助身体消暑去烦,安神养心。
①极泉穴
位置:腋下腋窝顶点。
按法:指压法:用另一侧拇指按压10分钟左右。
拍腋窝:用另一侧手掌轻拍腋窝30次,重复三次,左右互换。
作用:可以静心安神,宽胸理气,缓解暑热导致的烦躁,不安,夜不能寐。
②阴陵泉穴
位置:小腿内侧,胫骨内侧边缘与下缘凹陷处。
按法:用拇指用力点按下去,指压5-10次,再顺时针按揉3分钟。
作用:缓解腿部疲劳,预防缓解夏季消化道疾病,比如腹胀,腹泻。
③涌泉穴
位置:讲脚趾蜷起脚掌前部的凹陷处。
按法:早上起来和晚上睡觉之前用力按压这个穴位30次左右。
作用:清热降火,泻热降逆,强身健体。
三伏天调养好自己的身体,可以增强体质,让身体健康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