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七章翻译

杨章林文化 2024-04-21 11:58:36

(原文)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有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译文:

“天之道”:老子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做事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这就是“天之道”。

“张弓者也”:做事之人。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做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注意方式方法。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做事必须适可而止,做该做的事情。

“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因此,做事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恰到好处就行。

讲了“天之道”,紧接着讲“人之道”,通过对比突出“天之道”的重要性。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一般都缺乏这种清醒的认知,往往认识不到自己的弱点,反而让缺点更加“显著”,去干过犹不及的蠢事。

“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有道者乎”:谁能够做事都从客观实际出发?难道只有那些所谓的“道者”吗?

“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因此,对现实有客观清醒认知的人们,首先考虑的是那些事还没有做好,还需要做什么,而不是“躺”在成绩上自我陶醉。

“若此,其不欲见贤也”:有了这种理性的认知,你不想当贤者都不行。

小结:文章只是高度概括地讲了“天之道”和“人之道”,根本的区别就是:“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而“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什么叫“损有余补不足”呢?什么又叫“损不足奉有余”呢?例如,老师教育学生,父母教育儿女,多余的语言行为请“刹车”,找到并弥补自己教育的欠缺。做到“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教学相长。这就是“天之道”,反之,就是“人之道”。

议论:这篇文章层次分明,说理透彻,观点分明。开篇就旗帜鲜明地提出“天之道”,做事必须遵循客观实际。然后用打比方的表现手法,做事如同张弓搭箭要“一击而中”。怎么样才能达到目的“一击而中”把事办好呢?这就得根据实际情况。无论何时何地面对何人,都得从客观实际出发,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办需要办的事。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过犹不及。

0 阅读:5

杨章林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