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就是一部最接近于生活的哲学,是约束人们的思想、语言、行为和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宝典。这样的荣誉应该是至高无上了,但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从古到今,不少哲人总要搜肠刮肚无中生有地给经典披上各种各样神秘的面纱,特别是今天的一些哲学上的“领军”人物,使出浑身解数恨不得把经典从生活的土地上连根拔起,推上云端。
一个植根于生活的普普通通的“道”字,一个多义词,似乎浑身金光闪闪,飘荡着无尽的渺渺仙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附在众生的耳边,作神秘状:“不能说,说出来就不是”道“了。似乎伸出脚杆会跑,插上翅膀会飞。当然也有胆子大嘴巴也大的:“道”就是黑洞、就是宇宙、就是多维空间、就是时间和空间的尽头。如果你敢讨教,必定灰头土脸:各人去《道德经》翻。可是,一旦你从经典里边随便请几个道字出来,他们除了强词夺理,就是装聋作哑。反正就是”死不认账”。
同神仙讲理,是自作多情;同崇拜神仙的人讲理,只会讨得两个字:鄙夷。
翻译解读诠释《道德经》的乱象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你怎么样解读都对,你怎么样理解又都不对”,“千人千面”······如此愚昧混账的语言,竟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一些解读之中,天理何在?
被我们民族广为推崇的德,从德字的诞生到如今,除了老子,还有谁把德诠释清楚了?应该没有。
一个崇尚德的民族,无论在字典词典,甚至教科书里边,居然都没有关于德的说得过去的解释,这是不是一个不好笑的笑话?
文友们:你身边有能把德解释清楚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