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被阿拉伯占领,却为何没被“阿拉伯化”?盖因这个政权的功劳

宇全玩转过去 2025-01-27 03:24:48

公元651年,伊朗萨珊王朝末代君主叶兹德格德殒命,盛极一时的萨珊王朝,被异军突起的阿拉伯军事集团所灭。随后近一个半世纪里,波斯各省均处于阿拉伯政权的统治下。

这期间,阿拉伯统治者曾采取多种手段,对伊朗国家和民族进行打压。

其一,是歧视手段。阿拉伯统治者规定,伊朗人不得与阿拉伯人混居,不得骑乘马匹、佩戴武器、武装结社,将伊朗人视为“马瓦里”释奴。其二,是武装殖民手段。自四大哈里发时期起,到倭马亚王朝时代,阿拉伯贵族奴隶主们,在伊朗高原的各处绿洲上修筑“城寨”,兼并土地,屯驻兵卒,构成军事镇压网。其三,是大肆推行“阿拉伯化”手段。公元697年,阿拉伯语被定为伊朗书面语言,传统的巴列维语(中古波斯语)遭到禁止。其四,是强制改宗手段。阿拉伯统治者大肆推行伊斯兰,以打压伊朗本土的祆教信仰。

通过以上种种手段,阿拉伯统治者逐渐建立统治体系,对历史悠久的波斯文明造成沉重打击。面对高压统治,伊朗人举行多次起义,在客观上打击了阿拉伯统治,然由于各自为战、缺乏纲领,最终都被镇压。

阿拉伯的统治固然黑暗,但波斯文明的韧性却依旧强大。即便在被征服后,波斯人依旧坚守着民族认同。与此同时,身为征服者的阿拉伯人很快发现,伊朗人无法被彻底同化,除了让他们信仰伊斯兰教外,阿拉伯语推广、阿拉伯身份认同均以失败告终。

由于波斯人具备管理国家的能力,阿拉伯人为适应统治,最终不得不重新启用波斯人为官,波斯人逐渐拿回权力。750年,由波斯人支持的阿巴斯王朝推翻倭马亚统治,波斯官僚和军事集团权势更大。在此情况下,一批地方波斯官员,就利用手中的兵权和影响力,建立起相对独立的政权,脱离阿拉伯帝国的统治。

8世纪后期,波斯人发起“舒毕”运动,强化民族意识。820年,波斯人在呼罗珊建立起塔希尔王朝,标志着政治上的复国。867年,波斯人在锡斯坦建立萨法尔王朝,复兴民族语言,标志着其文明开始复兴。有了上述铺垫,波斯人又于874年建立起萨曼王朝,其民族复兴运动由此进入高潮。

萨曼王朝对波斯复兴做出了显著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弘扬民族语言与文学

萨曼王朝全面提倡使用波斯语,并鼓励文人和学者用波斯语进行写作。波斯诗人鲁达基使用民族语言,创作出无数佳作。萨曼官府鼓励学者编撰伊斯兰时代前的古波斯历史和史诗,并以奖励金银、免除赋税的手段作为保障。波斯文学家菲尔多西写出《列王纪》,成为伊朗民族的文学瑰宝。经过萨曼王朝的改造,波斯语日渐完备成熟,被称为“达里语”或“新波斯语”,使用至今。

第二,坚守民族文化与习俗

萨曼王朝复兴萨珊时代的传统文化。官府规定,每年春分日为新年,即“诺鲁兹节”,每年冬至日为“雅勒达节”,每年丰收日则为“梅赫尔甘节”。这些至今仍是伊朗、阿富汗、塔吉克、乌兹别克等国的重要节日。萨曼历法采用波斯传统的阳历,只在宗教节日上才用伊斯兰阴历。其余衣食住行、建筑艺术、绘画舞蹈,则均在沿袭萨珊王朝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保留主体,取精去糟。

第三,奖励科技与学术发展

萨曼王朝对学术颇为重视。在各个省份,萨曼官府均修建“文士学校”(波斯语:Dabiristan),培养史官和文士。在首都布哈拉,以及统治重心呼罗珊省,萨曼宫廷修建图书馆、天文台等学术设施,规模甚至大于巴格达(此时伊斯兰世界的中心)。由此,诞生出大量波斯科学家,医学上有阿维森纳,地质学上有比鲁尼,化学(炼金学)上有拉齐,等等。

第四,将波斯文化与伊斯兰教进行融合

伊朗传统的祆教,早在阿拉伯入侵前就走向衰落。阿拉伯统治时期,波斯人虽然逐渐皈依伊斯兰教,但只是将其作为对抗阿拉伯的“思想武器”,并未因此忘记民族身份。萨曼王朝建立后,在前人基础之上,对伊斯兰教继续进行“波斯化”改造,将大量波斯传统融入教义,又将《古兰经》翻译为波斯语。对于已经衰弱的祆教,萨曼官府也予以宽容,授予他们“管理城市铅制管道”的职务。由此,波斯文化和伊斯兰教实现更为深入的融合。

经过萨曼王朝的努力,波斯文明再度繁盛。与此同时,在西亚和中亚各地,又有齐亚尔王朝、白益王朝等波斯/伊朗政权兴起,这些政权同样在努力复兴民族传统。而这段历史时期,也被历史学家们称为“伊朗间奏曲”。

萨曼王朝覆灭后,突厥和蒙古各政权轮番主宰伊朗,但复兴的波斯文明已经坚挺,突厥人和蒙古人也被“反向征服”:普遍以波斯文化为尊,客观上成为波斯文化的传播者,最终融入伊朗民族中。

0 阅读:19
宇全玩转过去

宇全玩转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