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佛同城,变成了广佛同沉。
在2月5日写广州的文章中,我强调过,2024年的广州,无疑是头部城市中最水逆的城市,经济、楼市双双低迷。
从一季度到全年,广州的GDP增速在头部经济十强城市中,均垫底。
与广州紧密相连的佛山,则在万亿GDP城市中垫底了一年。
2024年一季度GDP为2872.65亿元,同比增长1.1%。位居26个万亿GDP城市倒数第一。
2024年上半年佛山市地区生产总值为6122.89亿元,同比增长1.7%。无论较去年上半年的增量,还是实际增速,还是名义增速,在26个万亿GDP城市中均垫底。
2024年前三季度,佛山GDP增速1.6%,同样如此。
2024全年,随着唐山的晋级,万亿GDP城市数量增加至27个。佛山全年GDP规模13361.9亿元,增量38.13亿元,增速1.3%。
无论增量、实际增速还是名义增速,在27个万亿GDP城市中,依旧垫底。
而且,全年排名被济南、合肥超越,佛山下滑至全国第20位。
广州的问题出现在工业上,尤其是其当家工业汽车身上。
那么,佛山的问题又出现在哪儿?
从佛山统计局呈现的数据来看,工业、出口、投资均是拖累,均在跳水。
而结合佛山本身的家居产业特色来看,房地产市场下行,是导致佛山产业不振、工业下滑的直接因素。
02 | 出口跳水,房地产拖累佛山是制造业强市,同时作为珠江口的城市,外向型也是其标签之一。
佛山的外贸依赖度2022年为43.8%,排名全国第11位,相当高。因此出口一旦受困,对其经济的影响可想而知。
根据广州海关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佛山进出口规模4996.5亿元,同比下降16.2%。其中出口3873.9亿元,同比下降了20.5%。
工业表现方面,佛山2024年第二产业增加值6721.19亿元,同比仅增长0.2%。
此外,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以下口径相同)增加值同比下降1.9%。
细化来看,从轻重工业角度来看,重工业下滑是主要因素。2024年,佛山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3%;重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1%。轻、重工业占全部工业比重分别为50.2%和49.8%。
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企业下滑较大,小微企业增长。
2024年,佛山的大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3%;中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8%;小微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增幅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1.6个百分点。
从产业角度来看,全市在产的34个大类行业中,有19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5.9%;工业增加值总量排名前十的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塑料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分别增长20.7%、7.7%、4.4%、2.2%。
作为一个以制造业为家底的城市,工业一旦下滑,经济很难不失速。
而工业下滑的原因,寻根究底,还是得房地产背锅。
逻辑在于,佛山的很多工业产品与房地产深度绑定。佛山最著名的产业,就是家具产业。
佛山的房地产产业下跌情况如何?全年数据尚未公布,可以看下其前11个月的数据:
2024年1-11月,佛山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880.04亿元,同比下降27.1%;其中住宅投资下降28.2%。
分地区看,禅城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0.1%,南海区下降22.4%,顺德区下降45.9%,三水区下降48.8%,高明区下降48.4%。
同时,2024 年,佛山全市一手住宅成交约 4.45 万套(含别墅),同比下跌 18%,为近十年最低;二手住宅网签共 54979 套,同比下降 6.8%。
房地产下滑如斯,与房地产深度绑定的产业,自然好受不到哪儿去。
以其中的陶瓷产业来说,2023年,佛山市辖区陶瓷墙地砖总产量7.45亿平方米,同比减少7.7%;卫生陶瓷总产量1822.23万件,同比减少6.5%。
进入2024年,下行依旧。
2024 年上半年,佛山陶瓷墙地砖总产量 3.46 亿平方米,同比减少 9.8%;陶瓷墙地砖出口总额 44.87 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 23.3%,卫生陶瓷出口总额 8.69 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 75.1%。
此外,2024 年一季度佛山 GDP 增速仅 1.1%,作为与房地产高度关联产业,家电产业虽无直接大幅下降数据,但整体经济增长缓慢及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对其有一定影响。
2024年一季度,佛山家具出口骤降50.8%。
房地产行业下行与内需不振,是佛山工业下滑的根本逻辑。
那么佛山的出口为何也出现了跳水?
2024年,佛山是广东经济四强城市中出口唯一负增长的城市。
将范围扩大来看,在外贸20强城市中,佛山的出口依旧是唯一负增长的城市。
原因在哪?在于产业结构。
03 | 佛山,仍只是一个加工厂纵观这两年出口陷入泥淖的城市,基本都是产业结构存在问题。
比如泉州,虽然是工业强城,但产业集中在科技含金量低,产业可替代性强的低端纺织、鞋服产业。
佛山则以机械设备、小家电为主。
以2021年数据来看,佛山当家产业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其次是金属制品业。
大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并不多。
而这些年受全球政治气候影响,叠加全球局势动荡导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引发了 产业转移与出口受困。
产业链转移对于佛山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造成较大挑战,国外市场对传统产业产品的采购有所减少。
才有了佛山出口跳水的局面发生。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非常直观。
根据佛山市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佛山有9个千亿产业,到2022年只剩下4个。
其中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总产值,均跌破了1000亿。
此外,总产值仍在千亿以上的产业,产值也在下跌。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总产值从2021年的6538亿跌至6266.5亿。金属制品业从2814亿跌至1759.5亿。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从1650亿跌至1040.9亿。汽车制造业从1266亿跌至1262.5亿。
所以说,在顺境中发展,产业可以广而不精,但在逆境中,则广而精才能通吃。
东莞和佛山很类似,2023年水逆了一年的东莞,在2023年年底举行了2000亿高质量发展基金启动仪式、推出1.2万亩产业用地,资金和土地规模均创新高,打响了2024经济抢跑的信号枪。
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表示,东莞将聚焦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高端服务业等六大重点产业进行强力招商,有专门的资金和土地来保障。
显然,东莞开启了两手抓模式,外资、科技一样不落。
2024年,东莞的表现可圈可点。
同理,2024全年水逆的佛山,也感受到了深深的压力,去年四季度,佛山吹响了“再造一个佛山”的冲锋号角,全力拼经济。
去年四季度,佛山集中开工投产重大项目225项,总投资1454亿元。其中,集中开工重大项目共有123项,总投资831亿元;集中投产重大项目共有102项,总投资623亿元。
除了南海区三龙湾璀璨智造园项目,还有一大批先进制造业项目“吸金”又“吸睛”。比如,禅城区国星光电LED器件封装及其应用产品项目、南海区星源材质高安全高性能离子电池隔膜项目、顺德区紫创光顺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数字星科技总部基地、高明区奥斯玛智能装备基地项目、三水区海龙新能源光伏组件及配套储能总部项目。
2025年1月份佛山市召开的第十三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再造一个新佛山”,依旧是重中之重的话题。
此次会议上,官方点出了佛山的一些痛点:
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自下而上发展模式,难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加强市级产业发展整体布局;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传统产业占比过高,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培育阶段,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创新能力不够突出,研发投入强度偏低,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不足;环境品质不够理想,三生空间分布散乱,人居环境还需大力改善;城市形象不够多彩,工业城市印象比较刻板单调,第三产业相比制造业发展滞后,文化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利用。
针对以上痛点,佛山给出了八个方面的部署。同时在重中之重的产业上,佛山提出了:
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布局“三箭齐发”,推动新旧动能共同发力、稳健转换,打造“10+N”千亿级产业集群。
针对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该如何做,会议有比较详细的陈述,比较冗长,我在此总结成一段话:
今年,佛山在产业发展上多管齐下。传统产业方面,实施效率、产品、价值升级行动,紧抓设备更新机遇深化工业技改,推进 “AI+” 赋能产品创新,打造 “佛山优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新兴产业方面,突出精准布局,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聚力突破,突出集群发展,建设产业园,培育链主企业;未来产业方面,立足本地基础和资源,完善新赛道遴选孵化机制,科学布局绿色氢能等未来产业,开辟应用场景加速产业化,抢占产业发展战略制高点。
总而言之,佛山已经在求变。
作为工业总产值第四城、工业与制造业强市的佛山,厚实的家底与改革前沿阵地的区位优势,佛山走出水逆周期,指日可待。
期待佛山再次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