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日俄战争,很多人就会想到著名的对马海战。对马海战确实名气很大,是世界海战史的一个重要篇章。但是,对马海战毕竟只是整个日俄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之间的一次大决战。在此之前,日本联合舰队与驻守在旅顺口的俄国第一太平洋舰队之间的交战,也是同样的激烈、血腥。而对于旅顺口附近的这一系列海战,目前网上的介绍还不算多,也不够详细,下面,本文就尽可能详尽地介绍一下这场发生在旅顺口内外的海战。
(一)战前双方实力的对比
在战争爆发前,日本联合舰队与俄国太平洋舰队之间的实力对比,可以参看下表。
单从纸面上来看,俄国海军似乎还稍占上风,至少也是平分秋色。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俄国太平洋舰队拥有战列舰七艘,巡洋舰九艘,驱逐舰四十二艘,总吨位190998吨。日本联合舰队拥有战列舰六艘,巡洋舰二十五艘,驱逐舰五十艘,总吨位279937吨。
由于日本的战舰多为新购或是新造,所以整体上速度较快,战列舰速度多为18节。而俄国的军舰新旧杂陈,旧舰居多,战列舰的航速一般也就是14或15节。
同时,俄国战舰的装甲面积也比日本战舰小得多,普遍只有日舰的一半左右。俄国军舰的火炮仰角最大不超过17°,结果造成火炮的射程十分有限。12吋火炮的射程只有80链,日本同口径的火炮则达到了120链。俄国6吋火炮的射程仅有60链,日本则为80链。
俄国炮弹的质量比日本炮弹也差得很远。平均每枚俄国炮弹仅含有15磅硝化棉炸药,而日本的炮弹则含有105磅下濑火药。双方的爆炸力之比是1:15!
再看双方的整体形势,俄国实际上也完全处于下风。
首先,俄国的专制制度腐败成风,效率低下。军队内部任人唯亲,尸位素餐者占据高位的现象比比皆是。当时的俄国远东总督阿列克谢耶夫将军居然是个连马都不会骑的外行,而俄军的整体作战计划却又是由他一手制定的。陆军司令库罗帕特金和海军司令斯塔克也都是十足的庸才。由这样一帮人指挥打仗,结局可想而知。
其次,俄军的生命线西伯利亚大铁路在贝加尔湖附近还有卡脖子路段没有修通,严重影响运输效率。这条世界上最长的铁路在当时每天只能同时对开六列火车,其中还有一列是铁路工务用车,运输能力完全不能满足战争的物资需要。
此外,国际形势也对俄国十分不利。由于俄国与英国在中亚的争夺伤了彼此的和气,所以英国处心积虑地想要对俄国实施打压。英国与日本结成了英日同盟,在英国的带领下,欧洲大部分国家都站在了英国和日本一边,俄国孤立无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俄国当时已经是危机四伏,形同即将爆发的火山。由于多年来积累的社会矛盾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所以俄国内部已经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空前尖锐。所有的这一切累加到一起,使得俄国几乎没有获胜的希望。
反观日本,国内上下同欲、众志成城,毫无后顾之忧。同时,日本又经过了多年的准备,可谓是志在必得,对于赢得这场战争充满了渴望。
面对着如此不利的局面,俄国上下却丝毫都没有一点危机意识,普遍都认为日本不是对手,一旦开战,俄国必胜。俄国陆军司令库罗帕特金认为:“打败日本人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我们完全可以放心。”他还对沙皇尼古拉二世表示,现在远东的军队已经足够了,没有必要再从欧洲往这边调动了。而尼古拉二世自己也认为“像猴子一样矮小的日本军队是不敢主动发起进攻的。”“和日本打仗,不会冒任何风险。”
就这样,俄国从上到下妄自尊大、傲慢轻敌,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二)日本联合舰队偷袭旅顺口
1904年2月6日凌晨,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海军上将在日本佐世保召集了最后一次作战会议,最后敲定了作战计划,并且分派了作战任务。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
此时,俄国太平洋舰队分成了三部分。主力由斯塔克海军上将指挥停泊在旅顺口。此外,在海参崴还有一支斯塔尔别尔格海军少将指挥的分舰队,拥有“狄安娜”号和“鲍卡迪尔”号两艘巡洋舰以及数艘驱逐舰。在朝鲜的仁川港内则停泊着俄国的“瓦良格”号和“高丽人”号两艘巡洋舰。
东乡平八郎派出上村彦之丞海军中将率领第二支队北上,防备俄国海参崴舰队的出击,派出羽重远中将率第三支队在朝鲜海岸附近负责接应,派瓜生外吉中将指挥六艘巡洋舰到仁川攻击“瓦良格”与“高丽人”,其余的联合舰队主力,则由东乡平八郎亲自指挥,前往旅顺口偷袭。
2月8日晚八点三十分钟,日本舰队来到了旅顺口港外。此时,俄国太平洋舰队毫无防备。实际上,日俄之间的外交谈判已经正式宣告破裂,日本人已经从旅顺开始撤侨。面对着这么多明显的战争迹象,俄国远东总督阿列克谢耶夫与太平洋舰队司令斯塔克竟然是视若无睹,根本就没放在心上,完全没有采取任何加强战备的措施。当天是斯塔克将军妻子的命名日,舰队的军官们都到岸上去参加晚会,大家推杯换盏、翩翩起舞,谁也没有料到大祸就在眼前了。
午夜时分,一队日本鱼雷艇偷偷摸进了旅顺口港内。停泊在港口外围的“列特维赞”号战列舰首先察觉情况不对,于是立刻打开探照灯搜索。日本鱼雷艇见自己被发现了,便立即射出了鱼雷。结果“列特维赞”号战列舰和它附近的“帕拉达”号巡洋舰都被击中。舰队的旗舰“皇太子”也不幸被打中了一枚鱼雷。
偷袭旅顺口的日本鱼雷艇
鱼雷的轰鸣声和俄国军舰胡乱还击的炮声传到了岸上,斯塔克将军等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人说是军舰在为司令夫人鸣放礼炮,有的则说是军舰在演习,直到有人来报告日舰来袭,众人这才大吃一惊,斯塔克将军登时呆若木鸡。
天亮以后,东乡平八郎指挥着舰队主力企图一举杀进去全歼俄国舰队,不过旅顺口的要塞经过大清与俄国两代修缮,毕竟异常坚固。岸上的炮台迅速开火,俄国军舰也纷纷开炮迎击,东乡见讨不到便宜,只好悻悻而去。
在朝鲜仁川的战斗则是压倒性的胜利,俄国两艘军舰根本就不是日本军舰的对手,最终被逼无奈,只好自沉海底。
第二天,日俄两国正式宣战,日俄战争全面爆发。
(三)俄国走马换将与日军的塞港行动
日俄战争爆发后不过四天,斯塔克海军上将就被撸掉了舰队司令官的职务,沙俄高层迫不及待地祭出了手中的海军王牌——斯捷潘·马卡洛夫海军上将。俄国上下都希望这位俄国海军的军神级人物能够扭转乾坤,打赢在远东的战争。
不过,马卡洛夫海军上将此时正在彼得堡附近的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担任司令,要赶到旅顺口还需要一段时间。
而在此时,东乡平八郎已经打定主意要把俄国太平洋舰队彻底干掉。他决定采纳有马良橘中佐提出的建议,用沉船堵塞旅顺港的出口,把俄国舰队堵死在港内。
旅顺口海港只有一个出海口,宽度仅290米,中间的深水航道仅有90米宽。因此,这里是实施堵塞作战的良好目标。
旅顺口海港
2月20日,日军征调来的五艘商船从朝鲜的八口浦出发,直奔旅顺而去。操纵这些船的是有马良橘、广濑武夫等77名敢死队员。
2月24日凌晨1时30分,日本船队来到旅顺口外,5艘载满了煤炭的堵 塞船以每小时8海里的速度向港口突进。2时20分以“天津丸” 为先导冲向港口。然而,日本人这次行动霉运连连,先是由有马良橘指挥的“天津丸”突进到老铁山海岸附近时,不小心触礁搁浅。继而是广濑武夫指挥的“报国丸”在前进中碰上了被击伤搁浅的俄国战列舰“列特维赞”号,结果被“列特维赞”一炮打沉。斋藤七五郎大尉指挥的“仁川丸”突进到大约距离港口4600米的海面上,触到一艘沉船而不能前进,被迫自爆沉没。正木义太大尉指挥的“武阳丸”,在距“天津丸”沉没的地方约400米处自爆沉没。岛崎保三中尉指挥的“武州丸”在通过“天津丸”与“武阳丸”之间时被炮弹击中,在馒头山下搁浅沉没。这样,五艘堵塞船都没到达预定的航道就相继沉没了。
俄海军列特维赞号战列舰
负责收容堵塞队员的鱼雷艇冒着炮火和风浪,当天把“天津丸”、“报国丸”、“武阳丸”三船的队员救起来。“仁川丸”和 “武州丸”的队员当天夜里没能和收容艇队碰上,只得在海上飘 荡。到27日,斋藤大尉、岛崎中尉等29名队员在海上被中国渔民救起得以生还。这次堵塞行动虽然遭到失败,但伤亡却很小。不过,战后日本方面还是开足了宣传机器渲染这次堵塞作战。专门 为参加这次堵塞战的77名队员谱写了歌曲,歌名为《决死队》。
(四)马卡洛夫的到来与日军第二次堵港
3月8日,俄国海军苦苦期盼的马卡洛夫海军上将终于来到了旅顺口。
马卡洛夫海军上将
斯捷潘·马卡洛夫是俄罗斯海军当时名气最大的将领,他是著名的水雷战和鱼雷战专家,曾经在俄土战争中创造了战争史上首次鱼雷击沉战舰的成绩。
不过,他最好的战绩也就仅限于欺负欺负土耳其海军这样的水平了。这也没办法,几百年来,俄国海军几乎所有的胜绩都是从土耳其身上取得的。乌沙阔夫、纳西莫夫等俄罗斯海军军神也都是靠着打土耳其练级而被封神。俄罗斯海军还从来都没有在土耳其之外的任何国家海军身上取得过一场大胜呢。
马卡洛夫的名头响亮,他的到来极大地提振了俄军官兵的士气。马卡洛夫是个一向主张积极进攻的人。他到了旅顺口之后,就多次主动出击,想要把港口外负责监视的日本驱逐舰打沉,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也算鼓舞了斗志。另外,马卡洛夫还没有忘记自己的看家本领水雷战,到了旅顺之后,他就下令在旅顺港外布设水雷。结果这一行动变成了一把双刃剑,事后证明祸福难料。
日本这一边,依然继续准备堵塞战。汲取了上一次失败的教训后,日本人把堵塞船上装的煤炭改成了沙子和水泥,为的是沉入水底就可以凝结成一个硬块,轻易无法移动。
这次行动依然由有马良橘和广濑武夫指挥。两个人指挥着四艘堵塞船,在3月27日凌晨,又一次来到了旅顺港外。
参加第一次堵塞行动的敢死队员,前排右起第三人为广濑武夫
这一次,由于马卡洛夫的到来,俄军的反应变得更快了,他们很快就用探照灯发现了日本堵塞船,随即就猛烈开火。
日本堵塞船队冒着弹雨冲向港口,有马良橘指挥的“千代丸”在黄金山西侧离岸约900多米的地方投锚爆沉。广濑武夫所在的“福井丸”经过“千代丸”左侧时,被俄国驱逐舰的鱼雷击中船身,不能前进,只好就地爆沉。海军中尉森初次指挥的“弥彦丸”,在“福井丸”的右侧,投锚爆沉。正木义太大尉指挥的“米山丸”将要冲进港内时与一艘俄国驱逐舰的舰尾相撞,其后冲向 航道时又被俄国驱逐舰所发射的鱼雷击中,在炸沉中由于惯性使船冲到航道的左侧沉没。
担任收容救护任务的日本鱼雷艇队,冒着弹雨抢救堵塞队员。“福井丸”上的上等兵曹杉野孙七在下船舱准备点爆炸药时,船只被俄国驱逐舰发射的鱼雷击中。指挥官广濑武夫少佐先让队员上了救 生艇,他发现不见了杉野孙七,于是就三次下船舱搜索,结果都没有发现,只好先上了救生 艇。这时俄国炮火集中射向救生艇,广濑头部中弹,毙命海中。此次塞港日军仅有一只堵塞船冲到了航道的左侧沉没, 对军舰的出入港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涨潮时大舰仍可以自由出入, 第二次堵塞战,敢死队员死伤十五名。
战后日本侵略者为了鼓吹“武士道”精神,把广濑武夫当做军人的楷模颂扬,将其亡灵请进了神社,誉为军神供奉起来。战死的广濑少佐被追封为中佐,歌颂他寻找杉野兵曹场面的军歌《广濑中佐》也被广为传唱。1910年3月,东京神田的旧国铁万世桥站前还为广濑和杉野两人竖立了铜像。
(未完待续)
只看赞不看喷。
日本擅长偷袭,不宣而战。